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中医辨证100句

思 1.称“庭”的是:额。
2.称“藩”的是:颊侧。
3.其面色、肤色一生不变的称:主色。
4.随气候生活条件而改变的面色称:客色。
5.失神的表现是:精神萎靡,两目晦暗。
6.得神的表现是:面色荣润,目光精彩。
7.脾虚湿阻的面色多表现为:黄胖。
8.小儿疳积的面色可表现为:乍黄乍白。
9.肾精久耗者最常见:面色黑而干焦。
10.瘀血证最常见:面色青紫。
11.黄疸:面目一身俱黄。
12.萎黄:面黄枯槁无光。
13.望色十法中色浊主:病在阴。
14.望色十法中色泽主:生。
15.面色白,多为:阳气虚衰。
16.面黄虚浮,多为:脾虚湿蕴
17.心血瘀阻见:面色口唇青紫。
18.脾虚湿阻可见:面黄虚浮。
19.脏腑精气衰竭则:肉消著骨。
20.中焦有火则:形瘦食多。
21.瘫痪的特征是:四肢不用,麻木不仁。
22.痿证的特征是: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
23.痹证的特征是:关节肿痛,肢体动作困难。
24.热邪壅肺则:鼻翼煽动。
25.肺胃热毒则:咽喉红肿溃烂。
26.肝风内动可见:横目斜视。
27.小儿慢脾风多见:昏睡露睛。
28.肾精耗竭可见:瞳仁扩大。
29.黑珠属肝称:“风轮”。
30.白珠属肺称:“气轮”。
31.瞳仁属肾称:“水轮”。
32.筋之精为:黑睛。
33.骨之精为:瞳仁。
34.血之精为:眼络。
35.耳流白脓为:缠耳。
36.耳流臭脓为:耳疳。
37.气阴两亏,虚火上浮,可见:色淡红不肿,微痛反复发作。
38.肺胃热毒壅盛可见:咽红肿疼痛,甚则溃烂。
39.肺胃热毒伤阴重证可见:咽喉出现白色假膜,刮之不去或随即复生。
40.肾在舌分属部位是:舌根。
41.心肺在舌分属部位是:舌尖。
42.湿热内阻可见:舌苔黄厚腻。
43.痰饮水湿内停可见:舌苔水滑。
44.胃阴耗损,胃气虚弱:舌苔剥。
45.舌淡白、胖嫩而滑,多属:脾肾阳虚。
46.舌瘦薄、色淡者多属:气血两虚。
47.提示胃气大伤,胃阴枯竭为:舌光无苔。
48.提示正气渐复为:舌苔由厚变薄。
49.舌苔由薄转厚为:邪气入里。 50.舌苔厚腻骤然消退为:胃气绝。
51.胃之气阴两伤可见:镜面舌。
52.湿热可见:黄腻苔。
53.热盛津伤可见:燥苔。
54.瘟毒内盛可见:粉白苔。
55.湿病化热,津液暴伤可见:苔白糙裂。
56.素体阴虚火旺复感风寒之邪可见:绛舌薄白苔。
57.气营两燔的舌象:绛舌黄白苔。
58.里热挟湿的舌象是:红舌苍老滑苔。
59.风痰病机是:肝风挟痰。
60.寒痰病机是:寒伤阳气,气不化津。
61.湿痰特点是:痰多色白滑。
62.寒痰特点是:痰白而清稀。
63.疹的特点是:高出于皮肤,摸之不碍手。
64.斑的特点是:平铺于皮下,摸之不碍手。
65.湿疹的病机是:风湿热留于肌肤。
66.缠腰火丹的病机是:肝火妄动,湿热熏蒸皮肤。
67.隐疹的病机是:营血虚,风中经络。
68.小儿指纹紫为:内热。
69.小儿指纹色淡为:虚证。
70.热扰心神则见:谵语。
71.心气大伤,精神散乱则见:郑语。
72.太息表明:肝气郁结。
73.呃逆表明:胃气上逆。
74.实热证则:咳吐粘痰黄水。
75.虚寒证则:咳吐清水痰涎。
76.胃阴虚则:干呕。
77.食滞则:呕吐酸腐。
78.呼吸困难,短促急迫为:喘。
79.呼吸气急而短,不足以息,数而不能接续者为:短气。
80.喘息气粗,声高息涌为:实喘。
81.咳嗽胸闷,纳呆,泛恶,头晕目眩,苔腻脉滑者为:痰饮。
82.湿温特点是: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83.阳明实热特点是:日晡热甚,汗出大便干结。
84.阴虚火旺则:午后低热。
85.湿热交阻则:身热不扬。
86.阳虚可致:自汗。
87.阴虚可致:盗汗。
88.里热亢盛则:蒸蒸汗出。
89.气血运行不周则:半身汗出。
90.头顶痛属:厥阴经。
91.前额痛属:阳明经。
92.有形实邪闭阻气机为:绞痛。
93.湿邪困遏气机为:重痛。
94.真心痛的诊断依据是:胸痛持续不解,面色青灰。
95.肺痈的诊断依据是:胸痛而咳吐脓血。
96.肺痈为:胸痛、身热、咳吐脓血腥臭痰。
97.肺阴虚为:胸痛、潮热、盗汗、咳痰带血。
98.肝火炽盛可致:胁肋灼痛,面红目赤。
99.肝气郁结可致:胁胀痛,太息易怒。
100.胃脘冷痛多因:寒邪犯胃。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