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流霞
顺着北山路向东,沿着湖边,我随意地走着。看到湖边有一座凉亭,我便停下来观看。亭子上悬挂着题有“绿水芙蕖”的牌匾,大家都知道,“芙蕖”是荷花的别称,这座亭子紧临湖水,绿色的水中种植着许多的荷花,故而得名。这是一座长方形凉亭,呈“凹”字形状,四周有可供游人休息的长座,座的上方及下方还有上面檐下装饰有“卍”字纹及其它纹样的花格,顶上还装有菊花纹样的天花板,整座亭子看上去非常美观。亭子入口处两边圆柱上悬有一副楹联,是“一抹斜阳半堤芳草,几堆竹素,二顷梅花”。我走进亭内,见柱上还有一副对联,是“葛井当檐上岭刚逢日初出,孤山隔水开尊时见鹤飞来”,为篆体。 走不多远,又见湖边一座重檐正方形攒尖方柱木凉亭,进去一看,见亭中上方悬“撷秀”二字匾额。此亭尖顶似将吐蕊的花苞形状,檐下装饰有花格,看上去十分别致。从撷秀亭可望孤山北麓梅林之中放鹤亭那宽大的重檐。
从亭中出来,稍行几步,一段曲桥通入湖中,桥内水中生长着极其茂盛的萍蓬草,草中间立有一座不很方正的石碑,正面刻有“北街梦寻”四个篆字,背面刻的是“三评西湖十景碑记”。2007年2月,杭州市秉承先人对西湖美景品评的做法,举行以“和谐西湖、品质杭州”为主题的“我最喜爱的西湖新景点”评选活动(“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不再列入评选范围),旨在进一步打响西湖品牌,弘扬“生活品质之城”的杭州城市品牌,提升西湖和杭州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该评选活动分群众推举景点景名、景点投票、景名投票三个阶段,历时9个月,33.68万人次参与,从149个景点中选出10个景点,并确定10个景点名、1个总名称。当选的10个景点是:、、、、、、、、、,总名称是“三评西湖十景”。此碑就是为纪念此举而立。
站在曲桥上,但见白堤与孤山相连,一座白墙红瓦翘角的三层建筑掩映于绿树中;白堤那边是宽阔的湖面,南边远处连绵的山上一座高大的建筑耸立着;目光往东移,便可见断桥,桥上人来人往,湖中游船自由自在。
我继续向东走,看到路边地面上每隔一定距离嵌着一块方形铁板,上面铸有画或诗词,瞧这一幅,一块奇石旁开着一丛菊花,右下方两只蟋蟀正在打斗,两根触角上竖,栩栩如生。右上方有两句诗:“八月燕台试草¨,都人争效宋家风。”诗句下面有一段解说,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了,意思是南宋好相贾似道不理朝政,与群妾斗蟋蟀作乐,后人以诗讽刺。据说,在西湖风景中,宋理宗给贾丞相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庄园,奇花异草,穷极奢华,占尽胜景,取名为“后乐园”。北宋范仲淹“”这脍炙人口的名句却也被昏君奸臣滥用于此。贾府与皇宫隔湖相对,早晨听到上朝钟声,贾丞相才下湖。船系在一条粗缆绳上,绳端连着一个大绞盘,行走不必划桨撑篙,十几个壮夫拼命推绞盘,船行如飞,一会便到宫前。贾似道赶走正直的大臣,把大小朝政都交给大小门客处理,自己每日在园中享乐,娼妓、尼姑、旧宫女都被他弄来,日夜喝酒淫戏,只有年轻时结识的酒朋赌友能进贾府。一天,贾丞相又趴在地上,与群妾斗蟋蟀玩,一个熟悉的赌友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这就是平章的军国重事吧?”在宋代,平章就是宰相的别称,贾丞相也狂笑起来。因此,当时人说:“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怪不得画上有两只蟋蟀在斗,原来这是贾丞相的爱好啊。也别说,这贾丞相的《促织经》还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促织经》共二卷,分论赋、论形、论色、决胜、论养、论斗、论病等,对蟋蟀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此人虽很有才,却不务正业,把精力用到了研究蟋蟀上去了。
在另一块铁板上,有四句诗:“连夜江云黄惨澹,平明山雪白模糊。银河沙涨三千里,梅林花排一万株。”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雪中即事答微之》诗中的前四句,后面还有:“北市风生飘散面,东楼日出照凝酥。谁家高士关门户,何处行人失道途。舞鹤庭前毛稍定,捣衣砧上练新铺。戏团稚女呵红手,愁坐衰翁对白须。压瘴一州除疾苦,呈丰万井尽欢娱。润含玉德怀君子,寒助霜威忆大夫。莫道烟波一水隔,何妨气候两乡殊。越中地暖多成雨,还有瑶台琼树无。”
这是一幅作战图。兴化城墙上立着各种兵器,战旗飘扬;门前,两个人正骑在马上挥舞着兵器打得激烈。左上角有“生为宋臣 死为宋鬼 民族英雄陈文龙”字样。1276年11月,元军直逼福州,张世杰、陆秀夫等护送赵昰帝从海上退到泉州。泉州节度使蒲寿庚降元,小朝廷又逃奔潮州,只有兴化城仍在陈文龙“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的旗帜下抗守着。陈文龙生于莆田,长在长乐,是宋度宗戊辰科(1268年)的状元。此时,陈文龙兵微势孤,在十分窘迫的情况下,他写了一封信给福清知县兼行军司马陈公荣,说明情势危急。陈公荣知道小朝廷已成难挽之局,但他毅然率领长乐江田陈氏子弟驱赴泉州,协助张世杰和元兵大战于凤凰山下。激战中,陈公荣与陈氏家兵失散,他儿子宗傅、侄老成冲锋寻救,相继阵亡。此役江田合族173人牺牲,只有陈公荣死里逃生,一人回乡。元军破了南宋的所有抵抗,陈文龙被俘,押送北上,在杭州岳庙自尽,留下了千秋民族英雄的美名。陈公荣在江田村足不出户,写了挽侄子老成等人的诗:边城将星落,浩荡烟尘黄。我亦在行阵,生死未可量。涕滂感永诀,激烈摧肝肠,昔尔仗雄剑,志丰清八荒。神武埒颇牧,奇计如平良。遇贼奋英果,逐杀何夺强。气数乘人事,竟向锋刀僵。忠魂薄日月,耿耿万古光。虽云获死所,国耻犹未忘。死应作厉鬼,虏酋尽杀伤。
正在我欣赏着西湖美景的时候,过来一位游人,问我去宝石山怎么走。他这一问倒是提醒了我,虽然我也不知道如何去宝石山,但我也想去宝石山游览。于是我跨过北山路,打听到了去宝石山的路,便开始向上走去。不一会儿,我来到了一处台阶前,只见两边的坡上,新冒出来的竹子刚刚退去外面一层包裹的皮,青绿色的,笔直向上。走上台阶,只见前面一块大石上刻着“宝石山”三个红色大字。宝石山初名为石姥山,曾称保叔山、古塔山等,钱王封为寿星宝石山,山高只有78米。
过了“纯真年代”书吧,继续沿着台阶上行,很快我就来到了一座塔前,这座塔就是在很远处就能看到的“保俶塔”。它是西湖文化景观中的佛教文化代表性史迹之一,展现了10—13世纪杭城佛教文化的兴盛。这座塔看上去比较“苗条”,又名应天塔、宝石塔等,初建时为楼阁式砖木结构,高九级。宋、元后几经毁建。明万历七年(1579)重修为七层楼阁式,可登高远眺。民国二十二年(1933)又重修为八面七级砖砌实心塔,塔刹铁构件为明代旧物。1997年更换朽坏塔刹,在塔不远处,护栏内竖立的就是被更换下来的明代塔刹。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和塔身呈八角形,共七层,通高45.3米,底层边长3.26米。上面是一个用木结构基座支撑的铁铸塔顶。宝塔第七层顶部有木制的天花板,而且还有粗原木从顶部穿出,以支撑塔顶。再上面就是带有五个铁圈的铸铁尖顶。此塔造型挺秀独特,风姿绰约,仿佛亭亭玉立的佳丽,成为西湖景观的标志性建筑。此塔一般认为系吴越国王钱镠时所建。吴越国国王钱弘俶被宋太祖赵匡胤召往汴京时,他的母舅吴延爽发愿建造九级宝塔,祈祝钱弘俶平安归来。后来围绕着这座塔还有很多的传说。
站在此处眺望西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保俶塔与雷峰塔遥遥相对,“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各具特色;白堤断桥横亘湖中,堤上杨柳依依,倒入湖中;湖面水平如镜,游船点点,湖中三岛郁郁葱葱。
来到台阶前,见台阶上方右边山岩上有一块长约两三米的近似椭圆形的巨石,与山岩毫不相连,像是天外飞来,人称“落星石”。五代时,吴越国王钱鏐根据星象说,以此石的位置正好与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的角亢相对,角亢主人的寿命,因封之为寿星石。石上今刻现代著名书法家朱关田题书“寿星石”三字。南宋诗人周文璞曾写下“子规欲归归不得,啼向钱王寿星石”的诗句。
沿着不高的台阶走上去,有一座六角凉亭,因宝石山犹如振翅欲飞的凤凰,在东峰上的保俶塔又像凤首,恰似凤冠上的一颗宝珠,从湖上远望保俶塔旁的红色小亭,就像凤凰的冠毛,故名来凤亭。亭内立一石碑,上题“宝石流霞”四字,是康有为的女弟子、著名书法家萧娴书写的。来凤亭又叫西爽亭,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浙江总督李卫主持建造,1950年后依其旧制多次修葺,为西湖十八景之一——宝石凤亭。
沿山路向西走,但见山体岩石呈赭红色。原来山体由侏罗纪火山凝灰岩构成,含氧化铁,呈赭红色,在阳光的映照下,如流霞缤纷,熠熠闪光,似翡翠玛瑙一般,在新西湖十景中被命名为“宝石流霞”。
继续前行,往里走,只见路上石板及旁边山体岩石上布满绿绒绒的苔藓,像是穿上了绿装。一会儿,我来到了一个豁口处,一棵香樟树长得很奇特,树干生长在路边,其上一根树杈斜斜地顺着豁口向里长,弯弯曲曲像大蟒蛇一样伸展得好长,好像是要到那边去看看什么样似的。我也踏着石块叠成的台阶往里去,见一处岩石上刻有“石侍峭蒨”四字。过此石,前面便是“一线天”,看上去极狭窄,两块岩石间仅有一条缝,需要小心翼翼。通过一线天,眼前顿觉豁然开朗。往前更难走了,光秃秃的岩石上略为有一点路的痕迹,顺着慢慢往上爬。再往前,有一些在岩石上凿出的台阶,踏着这些台阶,来到了山顶。这里被称作是“蛤蟆峰”,属宝石山巅,山势险峻,古人以“一峰之志”言其高峻。此峰从不同角度观望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从断桥白堤望,好像古人巾帻,称巾帻峰,林逋“巾子峰头乌柏木,微霜未落叶先红”的诗句,说的便是此景;从孤山东麓望,酷似一头狮子,因此又叫狮子峰;从西泠桥看,如同一只向天蛤蟆,被称为蛤蟆峰。这就是所谓的“一石三看”。站在山顶上,与原来需仰望的保俶塔比肩了,塔周围的树木繁茂苍翠,杭州城里高楼林立。
从顶上下来后,我继续朝前走。一会儿,传来了动听的鸟鸣声,听上去,不像是山里的鸟叫。待我走到跟前,只见有一些人,路边石块上放着好多鸟笼,树枝上也挂着一些,一共有二十多个,里面有秀眼等鸟儿,许多的鸟儿在叫着。
顺着台阶上去,走了有十多分钟,来到一处坡前,向上望去,有凉亭样的建筑,我就踏着台阶走了上去,原来是“初阳台”。这一段属于葛岭,是道教名山胜地,海拔166米,相传东晋时著名道士葛洪曾于此结庐修道炼丹,故而得名。岭上有抱朴道院,现为全国重点开放道教宫观,尚存炼丹台、炼丹井等道教名胜及古迹。前面从指示牌上看到这个名称,但没有找到,看来已经错过了。在葛岭之巅,有一块较大的平面,在平面上建有石砌高台,高台上又建有一座四角方柱凉亭,沿旁边台阶可走上凉亭。凉亭四周有石条凳,好多游人正坐在上面休息。亭中间置一石碑,正面刻“初阳台”三个红色大字,系诸乐三先生手笔。
初阳台,顾名思义,就是最初看到太阳的地方。在碑的背面刻有一段《西湖志》中有关初阳台的记载:初阳台据葛岭之顶,平衍可数亩。旧志称,十月之朔,海日初出,炯然可观。盖地势既高,直望东北海际,当日轮乍起,微露一痕,瞬息间霞光万道,天半俱赤,红若琥珀,大如铜盘,光景离奇,倏忽变幻,不可端倪,故有“东海朝暾”之目。但山峰高处,皆可观日出,秦岱日观峰其最著也。近如灵隐之韬光亦可见,而葛岭独以“初阳”名者,盖唯十月朔日,日行之道却当台之正面,是以可观,或云,日初起时,四山皆晦,唯台上独明,山鸟群起,遥望霞气中,时有海风荡潏水面,更有一影互相照矅,传是日月并升,询之故老皆云然。初阳台是晨观日出之佳境,著名的钱塘十景中的“”即此。宋代的董嗣杲有《初阳台》诗:宝山山顶结芙蓉,方士凌虚几御风。日月光华含吐异,云萍踪迹往来空。石盘草子粘深碧,土级苔花剥碎红。侧近又将精舍展,蓬瀛有路直能通。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站在初阳台上,透过树隙,可以看到刚才走过的长长的苏堤。
我沿着山路向下走,在一处比较陡峭的台阶处,一个人光着上身,穿着短裤和拖鞋,双手拄着棍子,在台阶上倒退着往下走。我觉得这样做很危险,不知道是在锻炼,还是在冒险。
来到山下,在一个角落处,立着一座三角形的石碑,正面刻着“辛亥革命烈士敖嘉熊墓旧址”,其它两面刻着敖嘉熊烈士传略。敖嘉熊(1874-1908),浙江嘉兴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3年在上海加入蔡元培、章太炎发起的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投身革命活动。他散尽家财来维持浙省党人之革命机关温台处会馆的运作。1907年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发动安庆起义事败牺牲,浙江革命形势十分严峻。1908年,敖嘉熊在一次外出后离奇失踪,几天后被人发现遗体浮在嘉兴城东乌桥港河中。陶成章闻讯后痛心地说:“嘉熊死而浙西、江南一带之革命事业坠矣。”嘉兴光复,敖嘉熊遗骨移葬杭州栖霞岭。民国14年(1925)5月12日,嘉兴各界人士为敖嘉熊、龚宝钰等革命烈士举行公祭,建立纪念塔。
这条路便是栖霞岭路,路边有很多老樟树,枝叶伸展,遮天蔽日。我顺着往下走,左侧有一个方门口,上方挂着一块木板,上面题有“筑栖”二字。据了解,院子的主人姓朱,“筑”即“朱”的谐音,“栖”则源自所在地栖霞岭,也有栖息或住所之意。院中栽植有数十种花草植物,月季、荷花、桂花、梅花、竹子、红枫、多肉等。这个院子原是栖霞岭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荒废许久。朱小姐根据位置和环境,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和摆设。筑栖只有五间房,白墙青瓦红门框,选用了西湖十景中的五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宝石流霞、平湖秋月来命名,足见主人对西湖的爱。真是一处幽雅的好地方。
往下走,紧接着看到路边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杭州市市级保护单位 续范亭'尽此一报’题刻”。题刻在哪里呢?经打听,它在香山洞里。香山洞又在哪里呢?在栖霞山庄里面。来到山庄的后院,找到了香山洞,面积约有10多平方米,在洞右边的石壁上,距地面一米多高的地方可以清晰地看到“尽此一报”四个大字,遒劲有力,落款人是“续范亭”。续范亭不满20岁就加入同盟会,跟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后来还参加反袁倒阎斗争,反对北洋军阀斗争,历任国民军第三军第六混成旅旅长、国民联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兰州绥靖公署参谋长、新一军总参议,是当时国民党元老级将军。
这个题刻是怎么来的呢?1935年10月,国民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续范亭特地从兰州赶来,想趁这次机会面见蒋介石,述说他的“抗日大计”,然而希望扑空。一天一大早,他乘车直奔中山陵,在孙中山陵墓前整整静坐了一个上午。回想多年来的经历,他热泪盈眶;又想到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政府不抵抗,他感到义愤填膺,决定以死抗争。他掏出腰间配剑,向自己腹部刺去!一位陵园工作人员发现倒在血泊中的续范亭,急忙将他送进医院。在他的衣兜里,工作人员发现了五首绝命诗,其中一诗说: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将身躯易自由。此事被报道出来后,全国要求抗战的呼声更强烈了,慰问电函如雪花一样飞来,来看望他的名流官员络绎不绝。民意所迫,国民政府将续范亭送到杭州西子湖畔养伤,就住在岳庙后的香山精舍(今栖霞山庄)。
续范亭在杭州期间,一直挂念着家国大事。有一天,他散步路过平湖秋月,看到那里有座30米高的戚继光纪念塔,上面记载着戚继光的抗倭事迹。他不由发出感慨:“巍巍高塔水中央,纪念先雄戚继光。倭寇由来多猖獗,何人继起振家邦?”叹了口气,他继续往前走。在经过岳庙时,他顿了顿足,望着大堂上岳飞手提宝剑怒目圆睁雕像,心中有感又脱口而出:“堂堂庙貌接忠坟,民族英雄盖世勋。东海狂潮响霹雳,而今谁是岳家军。”一天,杨虎城来探望他,力邀一起回去参加抗战。续范亭听完杨虎城的话,心中无比激动,当即决定跟随杨虎城回西北抗战。临走时,他在洞内石壁上刻下四个大字“尽此一报”,表明自己的抗战决心。这四个大字虽然历经近九十年,仍然熠熠生辉。在离开杭州之时,他还写下了《别西湖》一诗:“烈士英雄西子宫,山川草木并昆虫。西湖拜别从军去,征讨将军逐犬戎。”真是一位有血性的英雄人物啊!
从洞中出来往下走不多远,左边又出现一座白墙青瓦的院落,看上去非常洁净典雅。门前两侧种植有红花继木等、摆放着铁树等花木,院内有高大繁茂的树木。门口上方悬挂着“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的牌匾,原来杭州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的起草地。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于2016年12月4日第三个国家宪法日正式建成开放。北山街馆区所在的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是毛泽东主席当年在杭州起草宪法时的办公地,有一幢平房和一幢二层楼房,建筑面积共756平方米。馆中展出了《西子湖畔制宪奠基》基本陈列,由序厅、复原陈列和主题陈列三个部分组成,主要讲述五四宪法起草、讨论、通过到实施的全过程,让当年制定宪法的光荣历史从档案中走出来,活起来。栖霞岭馆区位于栖霞岭54号,建筑面积共1204平方米。这里以现行宪法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设置了《法就在我们身边》主题展览,主要讲述什么是宪法、宪法规定了什么、宪法如何实施等问题。此馆区内还设有宪法和法律图书馆(报告厅),拥有上万册宪法和法律类书籍,定期开设法治讲座。陈列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省直机关主题党日活动基地等,为我国首家宪法类纪念场馆。
来到靠近北山路的地方,看到有很多的住户,门前摆放着不少的花草,晾晒着衣被,这里是栖霞岭社区。居住在这里真是不错,紧临西子湖畔,能够天天欣赏到美丽的西湖。
走到路口,向左拐,便是“岳王庙”,前面已经进去过。我便到路边,乘坐公交车回去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