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4种稀缺的思维模型,提高你的深度思考能力,像大神一样分析问题

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了大量黄金,第一批有冒险精神的淘金者马上赶过去,分了第一块蛋糕。其他年轻人看到这些成功案例开始纠结起来。

去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淘到金子发大财,何况金子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万一淘不到不是白跑一趟嘛;不去吧,可能错失一个机会,犹豫的时间越长,机会就越少。如果是你,你该如何选择呢?

有个年轻人,他去了,但是他不是去淘金,而是把牛仔裤卖给淘金的人,赚了很多钱。你可能会觉得熟悉,没错,他就是牛仔裤的鼻祖李维斯。

当然咱不是聊成功学,而是说同样一个问题,有些牛人的思维方式为什么会显得比较高端。我看到的只是去不去淘金,人家看到的是淘金背后的生态系统。

今天咱们就深度分析分析,那些牛人在思考问题时,用到的4种思维模型。

一、逻辑链思维模型

如果思考仅停留在表面,就只是一个节点,没有深度不够全面。思维应该是一个链条,从表面的一个点,向上可以挖掘事物的根本原因,向下可以推断事物的发展结果。

《深度思维》提到了5why和5so思考法,咱们来看一下。

5why就是咱们对一个问题不断地追溯原因,直到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举个例子,一个博物馆东边的外墙腐蚀严重,需要经常刷漆。对于这个问题,张三觉得,多刷几遍漆就好了,这就是停留在表面的思考。李四觉得得提出几个why。

第一个why:为什么这面墙腐蚀严重?结果是因为清洁工用了高腐蚀的清洁剂;

第二个why:为什么他用高腐蚀的清洁剂?原来这面墙经常粘很多鸟粪;

第三个why:为什么鸟喜欢在这拉屎?是因为这里有很多蜘蛛,鸟以蜘蛛为食;

第四个why:蜘蛛为什么偏爱这面墙?原来这面墙上有很多小虫子;

第五个why:虫子又为什么喜欢呆在这?因为这里有很多窗户,博物馆里的光会透出去,虫子有趋光性。

问完之后,咱们就知道光刷漆好像没用,得给这些窗户加上窗帘,才能解决问题。

这里不是说非得问够5个why才行,当答案对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意义的时候就可以停止了,比如你再问虫子为什么有趋光性,就不太合适了。

另外回答要往可控制的方向推进,避免不可控的内容,比如第三个答案是“这里有蜘蛛,鸟以蜘蛛为食”,第四个why就不能问“为什么鸟吃蜘蛛”,因为咱们控制不了。

5why是向上追溯原因的过程,5so就是向下推断事物发展的过程,就像高手下棋一样,预判棋局很多步之后的走势。

咱们把上面的例子反过来看,你要建一座博物馆,图纸显示东面的墙有很多窗户。这个时候咱们可以预判出来,日落之后这里可能会聚集虫子,接着吸引蜘蛛、鸟类,残留的鸟粪必须要用高腐蚀的清洁剂,这样墙体就腐蚀严重了。预判之后,我们可能会调整图纸或者准备预案。

5so也不是说一定要向下推5级,每一级的概率有高有低,当概率低到没有实际指导作用的时候就可以停止了。然后等待时间推进,让时间吞噬链条的前面几级,从而使得后面几级的概率自动提高,再继续向后推论。

二、六顶思维帽

文人看到日出会说一句:“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理工男会想到,地球又自转了一圈。我就不一样,会抱怨又得起来搬砖了。

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避免视角单一,我们就得把自己抽离出来,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提出的6顶思维帽也是换位思考,但不是换成某一个人,而是换成一个智囊团。

白色帽子:客观中立,只关注事实和数据

红色帽子:感性直觉,凭情绪和情感判断

黄色帽子:积极乐观,充满希望正面思考

黑色帽子:否定质疑,谨慎小心保守行事

绿色帽子:创新思维,标新立异天马行空

蓝色帽子:全局分析,把控整个思考过程

在遇到重要或复杂的问题,不敢轻易拍板的时候,就让这6顶帽子坐在一起开个会:

初步提案阶段:蓝帽定义和描述问题;红帽开始征求大家的意见;白帽列出数据、陈述事实。

建设性思考阶段:黄帽提出方案;绿帽(名字感觉怪怪的)补充并大胆寻求新的设想;蓝帽针对提案发问;黑帽识别风险,与黄帽、绿帽沟通风险应对,得出可行性结论。

最后结论阶段:红帽观察感觉上的变化;黄帽陈述最终方案;蓝帽全面概括和总结。

思考问题时,帽子没有绝对的使用顺序,每顶帽子可多次使用,也可以不使用。如果问题复杂,咱们最好找一张纸,把问题、风险、方案都列出来,这样便于理清思绪,避免大脑混乱。

三、系统思考模型

麻省理工的彼得·圣吉教授指出,系统思考是让我们看见整体的一项修炼,它能让我们看见相互关联而不是单一的事件,看见变化的形态而不是转瞬即逝的一幕。

《如何系统思考》一书中,概括了系统思考的4个特点:1、看到全貌而非局部;2、看透结构而非表象;3、看到变化而非静止;4、条理清晰而非杂乱

要形成系统思考模型,应该从3个维度入手:动态思考、深入思考、全面思考。

动态思考:从线性思考到闭环思考

在传统思维中,因果之间是线性作用的,即“因”产生“果”,就是线性思维。但在系统思考中,因和果并不是绝对的,有可能是环型互动的。就是因会导致果,这个果又会是其他果的因。

比如一个项目延期了,一般情况下咱们开始找原因,可能是项目需求变动,人手不足,效率低下。接着是加班、追责来弥补项目延期带来的损失。但用动态思考,我们会发现,加班导致员工产生抵触情绪,加剧低效;追责导致员工流失,人手更不足了。如此一来,项目可能延期更久。

在很多复杂的系统中,因与果之间可能存在着很多环环相扣的闭合回路,这些回路相对隐蔽,不容易发现,我们可以借助因果回路图(系统循环图)来辅助思考。

深入思考:从表面事件到系统结构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冰山模型,海面上的冰山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事件或活动,比如咱们看到的新闻、刷的短视频等等。但可见的部分真的只是冰山一角,更大更复杂的部分都在海平面下,我们看不到。

比如一个部门,项目问题频出,责任追究下来,导致员工一个接一个离职,结果项目问题没解决,人员流失也成了问题。只看表面,就会造成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局面。深入思考需要我们从看到的表象更进一步,思考个别事件背后反映的系统问题。员工只是整个项目中的一个环节,一个员工出错可能是员工问题,多个员工出错很可能是系统流程甚至管理者的问题。

不针对系统彻底优化,表面上的修修补补,只是隔靴搔痒。

全面思考:从本位局限到关照全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奥托·夏默教授将复杂性问题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社会性复杂,就是说问题本身从技术角度可能并不复杂,但是这个问题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如果只照顾一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会受到影响,新的问题就会涌现出来。

比如你的部门调整了工作流程,上下游部门可能就不愿意了,你一调整我们也得调整,不然对接会出问题;平行部门觉得你争取到了更多资源,没准也会不开心。牵一发而动全身,后面的问题随之而来。

全面思考可以用罗盘图来辅助,第一圈问题,第二圈原因,第三圈结果,最外面是利益相关者。然后从内到外一层层地思考和解决。

四、结构化思维模型

咱们在跟人聊天的时候,会有一种感觉,有些人思路清晰,语言逻辑性很强,听起来很轻松;还有一些人东拉西扯,说了一大堆没有什么主题,让人难以理解。

举个例子,你是一个店长,让两个店员想办法提高一下销售额。张三说:“搞几场活动,可以推储值卡,送一些赠品,也可以推一些有竞争力的商品...”李四说:“可以从顾客、货品、营销三个方面着手。顾客:老顾客通过会员活动增加粘性,新顾客传单短信等途径触达;货品:盘点商品,梳理层级,主推有竞争力的;营销:根据商品层级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其实两个人说的意思差别不大,但你会觉得,张三就是个新手,没有条理。相反,你升职之后一定会提拔李四当店长。

结构化思维就是从事物的结构层面出发,来引导思维和组织表达的思维模式。它可以让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更有逻辑,与人沟通时条理清晰,解决问题也更高效。

培养结构化思维需要记住下面三个原则:

1、主题明确

就像咱们上学那会写作文一样,先有个中心思想,这样不至于写着写着跑题了。大脑思考的前提是需要有一个焦点,就是你要给它发出指令,“要想什么,要做什么”,不能是漫无目的的思维。

思考要先有焦点,沟通要结论先行,做事要先确定目的。

2、归纳分组

根据主题倒推出的想法和信息,进一步归纳分组,建立清晰的逻辑框架。

比如上面提高销售的方案,李四分成顾客、货品、营销三个维度,这是空间上的逻辑框架。除此之外还有时间上的框架,比如整个活动过程,可以分成筹备阶段、执行阶段、复盘阶段。最后是程度框架,就是把很多想法按重要等级来分类。

3、逻辑递进

主题倒推出方案,方案可以继续倒推出具体的执行细节,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纵向层级之间有逻辑关系,横向同层之间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顾客和营销这两个维度,营销会针对新老顾客制定不同的营销玩法。经常网上购物的小伙伴可能会发现,一些店铺给老顾客5块钱的优惠券,新顾客则是10块钱,杀熟手段玩的很过分。

不知道小伙伴发现没,上面每个思维都分别参考了一本书,一共4本。看上去好像并不难,但真正应用到工作生活中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有句很鸡血的话,思路决定出路,话糙理不糙,人和人的差距很大程度上真的是因为思维上差距。好在思维是可以培养的,不断地刻意练习,就可以提升思维认知,让咱们从淘金者变成那个卖牛仔裤的人。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