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椎DIY──滚背
站立歪斜或坐姿不端正、习惯性翘脚、长时间坐在计算机前都会造成我们脊椎歪曲不直,脊椎一旦弯曲歪斜,很多毛病会跟着来,所以常常做滚背的动作,可以矫正脊椎,甚至有人长了骨刺也可以治愈!每天勤快108下(来回一次算一下),骨刺免开刀,不用快、慢慢作,矫正脊椎自己来!矫正脊椎的方式有很多种,此为其一,不吃药、不打针,简易可行。
人体除了特定器官外,全部都受脊髓神经所支配,如果各个支配器官神经与脊髓之间传导畅通无阻,各个器官就可发挥正常,一旦脊髓神经系统受压迫便容易病变,每一椎别供应人体各个部位。
颈椎 (C)
C-1供应部位是头部血管、大脑垂体、面部、脑部、中耳、内耳、交感神经系统;神经受压的结果会头痛、神经过敏、失眠症、高血压、神经桄惚、眩晕、周期症、健忘症、倦怠。
C-2供应部位是眼神经、耳神经、窦、舌、额头、乳突骨;神经受压后果:鼻窦炎、过敏症、重听、眼疾、耳痛、昏眩、某种眼盲、斜眼、耳鸣......
C-3供应部位:额、外耳、面骨、牙、三叉神经;神经受压后果:神经痛、痤疮、湿疹。
C-4供应部位:鼻、唇、口、耳、咽管;神经受压后果:干草热、卡地、耳聋、增殖腺炎。
C-5供应部位:声带、颈部脖体、咽;神经受压后果:喉炎、嘶哑、咽喉炎。
C-6供应部位:颈部肌肉、肩部、肩桃腺;神经受压后果:颈部僵硬、上臂疼痛、肩桃腺炎、百日咳、哮喘。
C-7供应部位:甲状腺、肩、肘骨囊;神经受压后果:滑囊症、伤风、甲状腺症状。
C-8供应部位:气管;神经受压后果:气管炎、前背、内侧小指、
胸椎(T)
T-1供应部位:手臂以下部位、食道、气管;神经受压后果:支气管性气喘、咳嗽、呼吸不顺、手腕疼痛。
T-2供应部位:心脏、包括冠状动脉及瓣膜;神经受压后果:功能性心疾、胸痛。
T-3供应部位:肺、气管、胸膜;神经受压后果:支气管炎、肺炎、肺充血(胸膜炎)、流行性感冒。
T-4供应部位:胆囊、胆管;神经受压后果:胆囊疾病、带状疹、黄疸
T-5供应部位:肝、太阳神经丛、血液;神经受压后果:肝疾、发热、低血压、贫血、循环不良、关节炎
T-6供应部位:胃;神经受压后果:神经性胃炎、消化不良、胃灼热
T-7供应部位:胰脏、十二指肠;神经受压后果:糖尿病、胃炎
T-8供应部位:脾;神经受压后果:抵抗力减低
T-9供应部位:肾上腺;神经受压后果:过敏症、荨麻疹
T-10供应部位:肾;神经受压后果:肾病、倦怠、肾盂炎、肾炎
T-11供应部位:肾、输尿管;神经受压后果:痤疮、小丘疹、疖等皮肤病湿疹
T-12供应部位:小肠、淋巴系统、输精管;神经受压后果:风湿痛、气痛、不孕症
腰椎 (L)
L-1供应部位:大肠、腹股沟;神经受压后果:便秘、结肠、痢疾、腹泻、疝气
L-2供应部位:盲肠、腹部、大腿;神经受压后果:盲肠炎、痛性痉挛、呼吸困难、静脉曲张
L-3供应部位:生殖器官、子宫、膀胱、膝;神经受压后果:膀胱病、月经不调、小产、膝痛
L-4供应部位:前列腺、腰部肌肉坐骨神经;神经受压后果:坐骨神经痛、腰痛、排尿困难、频尿
L-5供应部位:小腿、踝、脚;神经受压后果:腿部血液循环不良、腿无力、足踝肿痛
骶椎S1~S5供应部位:骨盘、臀部、摄护腺;神经受压后果:荐骼关节病变、脊椎弯曲
尾骨Co4供应部位:直肠、肛门;神经受压后果:痔疮、搔痒症、尾骨疼痛
人们多少脊椎都有些弯曲不正,所以才有些毛病,平常生活上累积的习惯造成,没事滚滚背可以帮助矫正,记得地上要铺垫子以免伤到,别在沙发或弹簧床上滚。
[滚背方式]
1.并腿屈膝坐在地上,两手环抱住小腿,自然呼吸别太急促,收腹拱背,身体往后从尾椎、腰椎一节一节触及地面,刚开始脚还先不用越过头,多做几下后再视自己身体状况,然后滚到胸椎、颈椎,脚尖朝上,渐渐地双脚越过头,脚打直脚尖着地。双手环抱小腿下方一点会较有力。
2.躺在地上,两脚屈膝,两手环抱住小腿,抬头收腹拱背,身体往后从尾椎、腰椎、胸椎一节一节碰触地面,如此前后滚过来滚过去。
3.头不抬起直接躺在地上,抱着脚弹动就好,老人家这么做就可以了。
脊椎诊断要点
观脊柱;摸曲度;看皮损;按骨节;摩肌肉;排痧情;辩异常;
脊柱定位:
摸不到的是颈一;能摸到的是颈二;能转动的是颈七;中间一节是颈四;不能转动的是胸一;肩胛内侧最突点水平连线是胸四;肩胛最下端水平连线是胸七;第十二肋骨起点是胸十二;第十二肋骨端水平连线是腰二;髂骨上端水平连线是腰四;骶椎上端第一棘突是腰五;腰椎下方是骶椎;骶椎下方是尾椎;
脊柱穴位定位:
一椎大抒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七隔俞;八椎胰俞紧相跟;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俞十二胃;胸一三焦胸二肾;胸三气海胸四大(肠);胸五椎下关元镇;小肠膀胱骶骨找;中膂白环椎尾沉;
腰椎诊病:
一侧疼为腰突;二侧疼为椎管狭窄;三点疼为膨隆疝;中间疼为腰肌劳损;三年以上为钙化增生;五毫米以上为巨突;向后鼓为后突;脊柱塌陷为前突;再疼一点为滑脱;两点一侧疼为捻转;交叉疼为旋转;三节以上一侧疼为风湿;四五两侧疼为肾虚;五一两侧疼痛为受风;按那那疼为水肿;肌肉硬为僵硬;脊柱硬为强直;
皮神经分布:
颈1头顶颈2三;颈3就在颈项间;颈4双肩5臂外;颈6大二指相连;颈7中指立;颈8小和五指限;胸1、2臂内分上下;3至12胸肋环;腰1盆带2腿前;腰三主管膝周炎;腰4、5小腿内和外;腰5拇指紧相连;骶1跟腱通小趾;骶2腿主管后边;骶3、4、5二阴转;尾骨神经门里圈;掌握皮神经分布歌,诊断治疗赛神仙;
骨神经分布歌:
颈4肩上扛;颈5肱骨上;颈5、6、7分三份,同属上下冈;颈6挠颈8尺;颈6、7、8臂骨相;颈7中指骨里藏;腰2髂骨上;腰3股头藏;腰4大转子;骶1骶4膝外相;腰三腿前腰5后;腰4腰5膝内装;腰4胫腰5腓;腰5足拇指上’骶1、2腓跟小趾藏;
苟氏椎侧疼痛触诊说明---
(一)八大痛源:1,关节障碍;2,痉孪;3,僵硬;4,损伤;5,劳损;6,肿胀;7,紧张;8,触痛;
(二)在低颈椎或胸椎的两侧肌肉内发现上述的任一痛源,就会使颈、肩、肘、腕和手有反射疼;
(三)在低胸椎、腰椎或荐髂关节附近的肌肉,发现上述任一痛源,就会使腰、臀、膝、髁和足有反射疼;
(四)在痛源附近的椎体,就是患椎,矫正此患椎,疼痛即消除;
脊椎的触诊的方法
一、触诊的方法
系用手触摸患处,体会手下的感觉。有时为了进行比较、鉴别,也要触摸周围的健康组织(包括对称的部位)。根据不同的组织,不同的部位或深浅,采用的方法和力度也不一样。浅表病变在触摸时不要过于用力,肌肉深层的病变必须用中等的力量才能找到痛点,近骨膜处损伤或关节微小移位往往用力较重才能发现。其触诊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手指触诊法
最常用的方法。检查局限性病变时,一般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触诊;病变范围微小或病变在骨突的侧方(如棘突的侧方)时,还可以用拇指指腹的两侧按压寻找。由于指腹的感觉灵敏,因此可辨别或感觉组织的厚度、硬度、柔韧度及弹性等,还能准确地给患部适当的压力刺激,以诱发病变部位的疼痛。手指触诊法在触摸脊柱时,又分为三指、双拇指和单拇指触诊法:
(1)三指(食、中、无名三指)触诊脊柱法:中指驾在棘突顶上,食、无名二指分别放在棘突旁,迅速沿脊柱滑动,以觉察生理曲线是否存在,或消失、反张、成角、后凸、内凹、畸形等。再查棘上胸韧带有无变化、棘突有无偏歪等。
(2)双拇指触诊法(也称“八”字触诊法):双手四指微屈,拇指轻度背伸外展,呈外“八”字式,用双拇指指腹桡侧在患处与纤维(肌肉、韧带等)走行方向,或与脊柱纵轴方向垂直,按顺序依次左右分拨,检查有无纤维断离、钝厚、变硬、挛缩、弹性变差等,同时查棘突位置和棘间隙大小的变化等(图2-7)。
图2-7 双拇指触诊法
(3)单拇指触诊法:用一手拇指指腹桡侧在患处与纤维(肌肉、韧带等)走行方向一致,或与脊柱纵轴方向垂直,按次序依次左右分拨、按、摸,检查有无软组织损伤和解剖位置的异常(图2-8)。
图2-8 单拇指触诊法
2.手背触诊法
主要用于测定皮肤的温度。
3.双手触诊法
主要用于检查关节。即用一手操纵关节远端的骨骼,另一手放在受检查的关节作触诊。例如,要寻找关节间隙或了解是否有错位,以操纵关节远端 骨骼的手运动远端,则关节间的相对运动容易被另一手探知。
4.肘压触诊法
对于深部的病变,需用较大的力量才能刺激或触到病变部位。因肘压可使力传递较深,故可用肘压法。例如,腰部深层和臀部深层的病变,可通过肘压法来触之。
5.探棒触诊法
对于肌肉丰厚,病变部位较深,面积不大的病变,手指的压力不够,而肘压的面积又太大,不能很好寻找到病灶点或压痛点,此时可以借助探棒(像探针一样,一般用优质木、牛角、塑料制成)来按压探查,以寻找敏感点。如遇到腰部或臀部深层的病变。
6.探针触诊法
对更细微而较表浅的病变部位,用指腹侧方探摸面积显得过大,可改用探针或火柴头来按压,以寻找敏感点。如枕大神经病在枕部可用探针来寻找病变点。
7.组织分层触诊法
在组织丰厚,分层多的部位,区分病变在哪一层是件较困难的事。触诊时可利用肌纤维的走向来区别。一般顺着肌纤维走向推动,肌肉一般不受较大的刺激;垂直于肌纤维走向推动,肌肉感觉到较大的刺激。例如在背部,表层是上肢肌,纤维基本上是横行走向;深层是竖脊肌,肌纤维是纵行走向。手指纵向推动时,被刺激部位出现敏感点,说明病变部位在上肢肌;反之,向横行方向推动时,被刺激部位出现敏感点,说明病变在竖脊肌。
二、触诊的要点
1.触诊的按压方向应当是与骨面或骨突面垂直,因垂直方向受力最大,刺激最敏感,易诱发疼痛反应,从而有利于找出病变部位。如腰三横突综合症,按压方向应正好是横突尖指向的平面。棱形肌损伤按压的方向是肩胛骨内缘指向的平面。
2.查体时应以压痛部位为准,而不应以患者平时感觉到的疼痛部位为准。因为,深部疼痛感觉定位不清晰,患者自己往往找不到具体的病痛点,而真正的压痛点却不是患者平时感觉到的痛点。患者自己定位是摸糊的或捉摸不定的。因此,医生应细心查体,准确判断。
3.触诊时应注意对比检查,以便比较鉴别其异常改变。即注意对比肌紧张程度、皮肤的温度、皮下结节、条索、硬块等,应与相对称的健康组织对照以助确诊。
4.触诊时要根据手感和病人的反应悉心体会,即根据软组织异常改变的性状和特点,压痛的部位及性质,病人的反应,损伤点在浅层还是深层等进行定性定位。再根据自己对解剖的熟悉和丰富的经验,加以综合分析、体会。最后作出判断:是新鲜损伤还是陈旧性损伤;关节是否发生微小移位,移位的方向和程度,是否影响到神经、血管等。
5.确定棘突有无偏歪时,应注意偏歪棘突的位置、方向和大小。一般需触摸、比较下述四条线才能判定(注意与先天畸形区别)。
(1)中心轴线:又称后正中线,为通过脊柱中心的想象的一条直线。
(2)棘突侧线:(棘突旁线)通过各棘突侧缘的连接线。
(3)棘突顶线:即每个棘突上、下角的连线,各棘突顶线的连线重叠于或平行于中心轴线(在中心轴线的矢状面内)。
(4)棘突尖线:是上位棘突下角尖与下位棘突上角尖间的连线。
正常人两棘突侧线均应与中心轴线平行,棘突顶线和尖线应与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一般情况下,当棘突偏歪时,其顶线偏离中心轴线,侧线在此处成角而成一曲线,尖线则呈斜形方向与中心轴线相交。椎体发生不同的移位时,棘突则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可用拇指触诊检查,并与相邻上下棘突相比较。必要时使脊柱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反复对比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个别时候能遇到棘突有先天变异者,可酌以顶线为主,与中心轴线相比较。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