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重磅 | 2021年度银行监管处罚分析报告

前言
本文引用 《极 客洞察2021年银行监 管处罚分析报告》的相关内容。

报告目录:

一、监管处罚概览

  • 罚单数与金额概览

  • 地区分布情况

  • 机构分布情况

二、监管重罚领域剖析

  • 职能领域分布情况

  • 信贷管理领域

  • 理财业务领域

  • 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

  • 公司治理领域

  • 配合监管领域

三、大额银行罚单Top 10

附件:监管处罚数据明细

了解极客报告服务详情联系助理~

服务咨询

产品试用

联系助理




监管处罚概览



2021年,银保监、人民银行、外管局网站公示的银行罚单共计5205张,罚没金额共计259188.15万元,处罚机构2831家,处罚个人3587人。

从罚单数量来看,2021年银行罚单数量创近三年新高。2021年度内各季度罚单数量分布较为均匀,反映出监管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处罚力度。

从受罚对象来看,2021年,受罚银行机构数量与前两年相比保持平稳,而受罚个人数相比前两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反映出监管严肃问责,增强惩戒震慑效果的态度。

从罚没金额来看,2021年监管机构对银行总体的罚没金额达到25.9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23.8%,创近三年新高。受罚银行机构和个人的罚没金额连续三年增长。2021年,机构罚没金额中位数为30万元,个人罚没金额中位数为5万元,与去年持平。



地区分布



2021年,银保监会机关对银行机构开出32张罚单,罚没金额82876万元,占银行总体处罚金额的32%,平均单笔罚单高达2589万元,是处罚力度最重的监管机构。与往年相比,银保监会机关的处罚力度持续升级。

2021年,人民银行总行开出30张罚单,罚没金额4614万元,与2020年相比保持稳定。2021年平均单笔罚单金额154万元,较2020年有小幅下降。

从地区监管来看,2021年,全国共31个省/市/自治区的银行受到监管处罚(包括银保监、人民银行、外管局分支机构),罚单数量5143张,罚没金额171698万元,综合来看,山东、浙江、福建省属于罚单多且罚金重的强监管省份。



机构分布



从罚单数量来看,农商行和国有大行罚单数超过1000,受罚较多;

从罚没金额来看,股份制银行受罚超8亿元,占银行总体罚没超过30%,受罚最重。

2021年,受罚金额最高前10大银行如下所示,有8家银行受罚金额过亿。



职能领域分布



对罚单进行案由拆解与分析后发现,2021年银行业监管处罚共涉及24个职能领域, 信贷管理、反洗钱、配合监管领域的案由数较多。

  • 业务监管重点:从业务角度来看,今年案由最多的领域依然是信贷管理领域,此外,理财业务案由数也有所上升,且5000万以上的大额罚单基本都涉及理财,信贷管理和理财业务是2021年度的业务重点监管领域。

  • 职能监管重点:从管理角度来看,配合监管领域的案由数最多,消费者权益保护增幅最大,公司治理领域有新的政策,是2021年度的职能监管重点。



信贷管理领域



对罚单进行案由拆解与分析后发现, 2021年信贷管理领域相关案由在罚单中出现3551次。其中, 贷款三查不到位/不尽职(450次) 、违规发放贷款(411次)、贷款未按约定用途使用/用途不合规(406次) 、贷款/授信管理不到位(308次) 、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土地储备领域(305次)为受罚次数最多的前五名案由。

总体而言,监管机构针对信贷管理的处罚包含了贷前调查、审查审批、担保管理、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全流程,反映出监管在信贷管理中尤其关注全流程管控规范与尽职履责。具体来看,针对贷款资金用途的相关问题是处罚的重灾区,同时,互联网贷款的相关问题也是今年监管较为明显的新增处罚案由。

信贷资金被挪用问题是监管处罚重灾区

2021年,无论从银行业总体进行统计,还是从国有大行、股份制、城商行等各类型银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都反映出,信贷资金被挪用相关的案由受罚最多,此类案由中比较典型的案由包括“贷款未按约定用途使用/用途不合规”、“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土地储备领域”、“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股市等资本市场或购买理财产品”、“信贷资金被挪用于归还贷款/利息/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为信贷类业务提供质押担保”、“信贷资金回流借款人/关联人账户”等。

可以看出,信贷资金是否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既是监管的重点,也是银行管理的难点,从处罚案由可以看出,信贷资金的违规去向主要是房地产、股市等资本市场,以及偿还贷款等几个方向,建议银行在日常经营与管理自查中重点关注与管控。

互联网贷款管理不规范是本年新增处罚重点

互联网贷款管理不规范案由于2020年11月首次出现,2021年该案由受罚19次,在8个月中出现,跃升为监管处罚频度较高的案由之一。

从受罚机构来看,主要是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民营银行受到互联网贷款方面的相关处罚,分布于河南、黑龙江、内蒙古、山东、陕西、云南、贵州、重庆多地,典型的具体案由包括:



理财业务领域



理财业务领域在2021年度受罚力度极重,五千万以上罚单基本都涉及理财业务领域,从机构分布来看,理财业务处罚主要集中在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大行。

总体来看,理财投资、理财销售环节处罚多且重,处罚次数排名前十的案由如下:



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



金融消费者的8大权益包括:财产安全权、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信息安全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涉及范围非常广,因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贯穿于银行开展的各类业务过程当中。

从监管处罚来看,过去两年侧重于从业务角度处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项,例如违规收取服务费、违规宣传或误导消费者等等,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直接相关的处罚较少,在2021年度,监管大幅提升了此类处罚,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不到位、违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规定相关的处罚大幅增加。

侵害消费者权益/违反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管理规定

经过梳理,2021年度与“侵害消费者权益/违反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管理规定”直接相关的案由出现60次,主要分为如下7个细类:

  • 投诉管理方面,对于消费投诉数据的分类与报送是主要罚点;

  • 组织架构方面,消费者权益保护牵头部门不明确以及没有足够人力资源配备的银行因此受罚,也进一步推动相关银行加强消保管理能力与资源保障;

  • 权责义务方面,处罚重点为格式文本中存在的不公平、不合理条款现象,侵害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利、以及实际承担义务低于宣传标准等方面;

  • 信息披露方面,监管重点关注了信息披露途径的合理性、重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问题。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不到位

个人金融信息是金融业机构通过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或者其他渠道获取、加工和保存的个人信息,是个人信息在金融领域围绕账户信息、鉴别信息、金融交易信息、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借贷信息等方面的扩展与细化,是金融业机构在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积累的重要基础数据,也是个人隐私的重要内容。

经过梳理,2021年度与“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不到位”直接相关的案由出现40次,主要分为如下4个细类:

  • 在收集环节上,收集信息与“最少必需”原则不相符

  • 在查询环节上,缺乏必要的审核环节和权限控制

  • 在使用环节上,存在查询原因与实际用途不符等情形



公司治理领域



公司治理是一个大的管理概念,涵盖了三会管理、股东股权管理、董监高人员管理、关联交易管理、绩效薪酬管理等多个方面。监管针对公司治理的罚单也较为庞杂,整理2021年的相关罚单可以看出,董监高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关联交易管理相关问题受罚最多。

董事(理事)及高管任职资格未经监管核准

董监高人员未获得监管的任职核准问题,以往主要在中小银行、地区性银行中出现,但在2021年,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也都出现了此类问题,说明监管对于任职资格的审核不是走过场,有更为严格的趋势,年中也曾经爆出过某国有大行的分行副行长任职资格被取消的情况,原因是未如实报告拟任人员存在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复议等情况。针对监管趋严的管理态势,银行也应更严格的管理本行各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关联交易管理相关问题

无论从银行业总体来看,还是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各类型银行来看,与关联交易管理问题相关的案由受罚次数均排名靠前,反映出关联交易管理是公司治理中受罚最重的子领域。

关联交易相关罚单中的典型案由包括“关联交易不合规/管理不到位”、“关联交易的审议审批程序不合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关联方授信余额超监管比例”等。

总体来看,关联交易的管理机制、管理流程、关联方授信、关联方贷款发放等都是监管的管控重点,尤其这几年银行业爆发的恶性风险事件往往伴随着公司治理实效的问题,部分中小银行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等方式侵害银行利益,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2021年,银保监会分四批次向社会公开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并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为监管办法(试行) 》(银保监发〔2021〕4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保险机构股东承诺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1〕100号),对股东资质、股东行为、关联交易管理等提出规范要求,建议银行加强重视程度与管理力度。



配合监管领域



监管机构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前提之一是银行对于监管要求的配合和执行程度。近年来,针对配合监管相关的罚单在逐年增多,2021年,配合监管已成为银行受到处罚的核心领域之一,银行应切实加以重视与管理。

配合监管领域的典型案由包括“未按规定向监管提供资料或报送信息(不及时/错报/漏报)”、“向监管机构提供虚假/隐瞒重要事实的资料”、“超过期限或未向人民银行报送账户开立/变更/撤销等资料”等。

未按规定向监管提供资料或报送信息(不及时/错报/漏报)

向监管提供资料的不及时,甚至错报、漏报,较易造成监管对于银行的真实情况产生误判,并引发监管偏差。今年监管机构共开出包含该案由的罚单243张,涵盖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各类银行。表面来看此类罚单只是配合问题,不属于业务风险,但其较易成为监管机构对各银行机构开展监管评级时的扣分依据,建议银行加强重视程度。

阻碍监管检查监督、监管意见整改不到位

2021年6月7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的通知(银保监发〔2021〕17号),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深入挖掘业务问题背后的内控合规缺陷,明确风险控制点、控制要求和应对措施,完善激励机制设计。开展屡查屡犯问题集中整治,确保2021年各类屡查屡犯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2020年。

2021年的千万级大额罚单中,除业务违规问题外,同时囊括了阻碍监管检查、整改不到位、屡查屡犯等案由,印证了监管机构惩治屡查屡犯问题的严肃态度。

典型的具体案由包括:



银行大额罚单Top10



2021年,罚没金额最高的前10大银行罚单如下: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