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霜降|秋冬转换的节点,秋「收」的最好时机,今天补,暖一冬!

shuāng jiàng

霜/ 降

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2021年10月23日12点51分我们正式步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霜,露凝也。

——《玉篇‧雨部》

霜本是空气中的水汽,因温度的下降,附形于草木,顾名为“霜降”,可观而知天地之气也。所以霜降是:

· 秋冬转换的节点,地表温度变低,天气更加寒冷;

· 秋收冬藏的“收”达到顶点,是进补的最佳时机。

入秋以来,我们一直在讲润燥、养阴,此时季节由秋向冬转化,既要抵御外寒,也要清除内热,益气生津。

霜降有三候,初候豺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豺祭兽:豺狼把捕获的野兽铺在地上,用来祭谢上天。古人认为,即便是凶残的猛兽,也懂得感报天地养育之恩。

草木黄落:霜降过后便是残秋,草木枯黄摇落。

蜇虫咸俯:秋分时蜇虫筑巢,到了霜降,阳气收藏到地下,小虫已经在暖和的巢中进入冬眠状态。

01


固卫气,养阳气

韦昭说:“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

霜降的时候,先有清风,人们要戒备寒气。一旦“寒气”入侵身体,最先伤到的就是卫气。

卫气属于阳气的一部分,能够浮在体表帮助身体抵御外邪,是身体面临寒气的第一道门槛。有了卫气的防御,就算身体被寒风入侵,我们也只是打几个喷嚏,感冒了也能很快调整好状态。

一旦卫气虚弱了,不能固守在体表,外界的寒气就会乘虚而入,或是从肌肤上,或是从口、鼻处钻进身体,开始扰乱气血的运行,就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

易疲劳、嗜睡,平时稍微运动一下就会气喘吁吁;

不闷热、不运动的时候,也会容易出汗,即“自汗”;

抗病能力低下,容易反复感冒,缠绵很久都调理不好;

季节转换时容易过敏;

经常被冷风一吹就容易打喷嚏、咳嗽,皮肤上出现细细密密的小疙瘩,就像起了疹子一样。

如果你符合以上其中的两条,就有可能是卫气不固。此时你需要做的就是补气,然后把身体防护起来。

艾灸补充阳气

艾灸气海穴。气海穴,也就是丹田,古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认为它有温阳益气的作用。

气海穴处于人体正中央,是生气之源,因此对于阳虚,体虚导致的各种不适都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秋天艾灸的时间不宜太长,一次30分钟,每周1-2次就好。灸完后可以喝一杯温开水或者蜂蜜水,防止干燥。

艾草泡脚驱寒气

《遵生八笺》云:“八月望后少寒,即用微火暖足,勿令下冷”。

霜降之后,地气越发寒冷,不仅不能再穿单薄的鞋子,每天晚上睡觉时,还可以用热水泡泡脚。如果觉得自己寒气较重,可以加一点艾草,水的温度不要太高,40度左右就好。

02


健脾护胃,按揉中脘

霜降过后,除了要适当添加衣物御寒保暖之外,还应重点保护好我们的脾胃。

因为脾胃喜暖恶冷,又是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即脾胃为五脏六腑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胃虚弱,无论吃进去什么营养都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也就不能为其他脏器提供气血能量,所以调好脾胃,也常常是秋冬进补的第一步。

脾胃虚弱的人,可以按揉中脘穴,能和胃健脾。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同身寸的4寸即手掌四横指宽度3寸,加大拇指宽度为1寸,很容易取穴。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此时是进补的最好时机,但进补应“平补”,宜健脾养胃,忌辛辣伤阴。

01


补冬不如补霜降

霜降在五行中属土,脾土旺盛,人体的消化功能最好,因此此时进补效果最好。

这时进补也叫“打底补”,因为只有打好“地基”,冬补才会有意义。

在中医养生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此时应以淡补为原则,并且还是要补血气以养胃。

所以饮食上宜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玉米、萝卜、栗子、红薯、秋梨、百合、蜂蜜、淮山药、白菜、牛肉等食物。

如果太过干燥,也可以喝点秋梨膏,脾胃比较虚弱的人,可以多煲汤以养护脾胃。

·陈皮砂仁牛肉萝卜汤·

【原料】牛肋条300g、萝卜300g、陈皮10g、砂仁6g、生姜3片、食盐适量。

【做法】

1、将陈皮洗净,砂仁洗净后捣碎,萝卜滚刀切,姜切片;

2、牛肋条洗净切块;

3、牛肉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烧开后撇去浮沫;

4、放入萝卜、陈皮、砂仁、姜片,文火炖1小时左右,调入盐后炖15分钟即可。

陈皮砂仁牛肉萝卜汤,有补有通,不给脾胃添堵。

·酒酿蜜山药·

【原料】铁棍山药、 酒酿、藕粉、桂花、冰糖。

【做法】

1.将山药削皮,过程中注意带好手套,避免过敏。将削好的山药稍微清洗一下,切成小段,放入锅中蒸20分钟左右。藕粉用凉水先化开。

2.另外取一个小锅,倒入少量的水,放一点点冰糖化开。煮开之后倒入酒酿,等待10秒左右,将划开的藕粉倒入锅中搅拌15秒左右,直到汤汁微微粘稠。

3.将煮好的汤汁淋到蒸好的山药上,最后撒一些干桂花即可。

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鲜柿可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干柿甘平,能健脾补胃,润肺涩肠,止血充饥,杀疳,疗痔,治反胃,已肠风。”

很多地方霜降时节有吃红柿子的传统,老辈的说法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而泉州老人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这是因为柿子味甘、涩,性寒,可通鼻耳气,主治肠澼不足及火疮、金疮等,还可止痛、御寒保暖、补筋骨。

柿子也是润秋燥的美容水果,每天吃3个左右的柿子干,对预防减少黄褐斑也有效。

但柿子性凉,脾胃虚寒的人群少吃为宜。

无恣醉饱,辛辣伤阴

“九月阳气已衰,阴气大盛,暴风数起,切忌贼邪之风。宜减苦增咸,补肝益肾,助脾资胃。勿冒风霜,无恣醉饱。”

——《孙真人摄养论》

另一方面,也要做到“无恣醉饱”。

虽说深秋宜贴秋膘,宜多吃肉,宜滋阴进补,但也不能吃太饱,以至于消化不良。不然,吃进去的东西,不会化为人体津精气血,反而成为痰湿积食,久则郁而生热,反伤阴。烧烤、油炸、辛辣吃太多的话也会伤阴。

同时,适当饮酒能够升阳行气,起到御寒的作用。但酒属于湿热之物,喝多了会造成体质上的湿热,同时也会伤阴。辛温的酒还会打开毛孔,容易受寒。而出汗多,本身也是气阴两伤的,阳气随汗液而泄,反而不利于越冬御寒。

虽说露是润泽滋养,

霜是杀伐惩戒。

然而肃杀之气,

正是秋之正气,

自然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万物有生老病死,此消彼长,

恪守其时,

是为了更长远的生息安乐。

推荐好物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