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用药至简实战心法!(必有收获)

用药心法:

宣:可以去壅,姜、橘之属是也。

通:可以去滞,木通、防己之属是也。

补: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

泻:可以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

轻:可以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

重:可以去怯,磁石、铁浆之属是也。

滑:可以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

涩:可以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

燥:可以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

湿:可以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属是也。

只如此体,皆有所属。凡用药者,审而详之,则靡所失矣。

药有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

此十剂,今详之,惟寒、热二种,何独见遗,今补二种,以尽厥旨。

寒:可以去热,大黄、朴硝之属是也。

热:可以去寒,附子、官桂之属是也

四时、各证用药

四时用药:

春季——薄荷、荆芥

夏季——香薷、生姜

长夏——人参、白术

秋季——白芍、乌梅

冬季——黄芩、知母

六淫各证用药

1 风证——防风、荆芥

2 风热——薄荷、双花

3 风寒——羌活、薄荷

4 风湿——羌活、白芷

1 寒证——生姜、葱白

2 实寒——麻黄、桂枝

1 暑邪——西瓜、荷叶

2 暑冷——香薷、薄荷

3 暑风——荆芥穗、薄荷

4 暑湿——通草、薏米

5 暑热——石膏、黄连

6 暑泻——厚朴、扁豆

湿

1 湿邪——猪苓、泽泻

2 寒湿——官桂、茯苓、猪苓

3 湿热——滑石、石膏

4 风湿——防风、萆薢

1 燥邪——黄芩、生地

2 暑燥——乌梅、麦冬

3 燥渴——天花粉、生石膏

4 燥干——沙参、冰糖

1 火邪——黄芩、黄连、黄柏

2 气分火——石膏、知母

3 血分火——丹皮、石膏

4 三焦火——栀子、黄芩

5 心火——牛黄、犀角、黄连

6 肝火——龙胆草、栀子

7 胆火——龙胆草、栀子

8 肺火——桑叶、生石膏

9 胃火——生石膏、黄连

10小肠火——木通、生地

11 大肠火——大黄、元明粉

12 脾火——石斛、胡黄连

13 肾火——知母、黄柏

14 膀胱火——滑石、木通

头部用药

六经头痛须用川芎加引经药

1 太阳经头痛——羌活、蔓荆子

2 阳明经头痛——白芷

3 少阳经头痛——柴胡

4 太阴经头痛——苍术、半夏

5 少阴经头痛——细辛、独活

6 厥阴经头痛——吴茱萸

7 普通头痛——荆芥穗、薄荷

8 巅顶头痛——藁本、蔓荆子、吴茱萸

9 左偏头痛——柴胡、荆芥穗、薄荷

10 右偏头痛——川芎、黄芩、荆芥穗、薄荷

11 头角痛——柴胡、川芎

12 头中同——川芎

13 头面肿——附子、白鲜皮

14 头眩——泽兰叶、川芎、天麻

15 后脑痛——细辛

16 颈项痛——独活

眉目用药

1 眉棱骨痛——羌活、半夏、白芷、黄芩

2 目疼——菊花、玄参、茺蔚子

3 目干——生地、元参

4 目翳——蛇蜕、蝉蜕、木贼

5 目障——蛴螬、密蒙花、谷精草

6 目疮——白蒺藜、细辛

7 目赤——红花、赤芍

8 目暗——熟地、石决明

9 赤眼爆发——防风、黄连

10 胞轮震颤——当归、川芎、薄荷

11 目珠夜痛——夏枯草

12 眼肿——大黄、荆芥

鼻病用药

1 鼻病——辛夷、黄芩

2 鼻塞——辛夷花、薄荷、丝瓜谈、细辛

3 鼻渊——苍耳子、茯苓

4 鼻中生疮——黄芩

耳病用药

1 耳疮——龙胆草、薄荷

2 耳脓——龙胆、木通、车前子

3 耳鸣——龙胆草、苦丁茶

4 耳疳——雄黄、牛黄、白矾

口病用药

1 口糜——生地茵陈

2 口疮——黄连、人中白

3 口臭——佩兰、连翘、香薷

4 口苦——黄连、栀子

5 口甜——佩兰、石斛、黄连、黄芩

6 口辣——桑皮、地骨皮

7 口咸——知母、黄柏

8 口酸而苦——龙胆草、柴胡、青皮、灯芯

舌病用药

1 舌胀——百草霜、海盐、蒲黄

2 舌长——冰片、黄连、菖蒲

3 舌短——人参、附子、肉桂

4 舌疮——黄柏、白矾、青黛、外敷

药多禁忌,贵在配伍

一、 酸

五味子:敛肺止咳;

酸枣仁:敛心安神;

山茱萸:敛精止遗;

乌梅:安蛔。

二、苦

1.苦寒泄热

柴胡:泄胆热

黄芩:清心火,泄脾热

黄连:清心火,泄胃热

黄柏:清心火,退黄

栀子:泄心火

茵陈:退黄

芍药:泄热养营

竹叶:清心除烦

牡丹:清虚热

白头翁:除下重

2、破结除满

大黄:泻下通便,活血化瘀

枳实:破气散结

厚朴:降逆除满

杏仁:降逆平喘

桃仁:活血化瘀

射干:除上气

葶苈子:泄肺热,除肺痈

皂荚:化痰

芫花:逐水(《本经》作辛,为是)

大戟:逐水

甘遂:逐水

3.苦以燥湿

白术:燥湿健脾

苦参:燥湿杀虫

4.苦能排脓

赤小豆:破血化脓

败酱草:排脓

5.苦极反升

瓜蒂:催吐

三、甘

1.甘以补虚

人参:补元气

饴糖:建中

甘草:补宗气,解毒,调和诸药

小麦:补心气

黄芪:补气行气

大枣:补脾

粳米:补胃

地黄:补心阴

麦冬:补肺阴

阿胶:补血益阴

当归:补血

麻子仁:养血润肠

瓜蒌根:生津止渴

升麻:解毒

2、淡以渗利

泽泻:清热利水

滑石:清热利湿

茯苓:通调水道

猪苓:利水

薏苡仁:渗湿

椒目:利水

3、涩以固之

赤石脂:固小肠

禹余粮:固大肠

灶中黄土:固胃

4、重以镇之

代赭石:降胃气

龙骨:镇肝魂

四、辛

1.辛以散邪

麻黄:宣肺气,平喘咳,温表散寒

桂枝:温心阳,抑水气,解肌发汗

艾叶:行气散寒

防己:散水气,消身肿

乌头:散寒

蜀椒:散寒

2、辛以行气

川芎:行血

香豆豉:宣气

半夏:宣肺气;

生姜:宣胃气;

桔梗:利咽;

瓜蒌实:宽胸散结

薤白:通阳散结

葱白:通阳止泻

葛根:升津液,升清止泻

旋复花:行气消痞

3、辛以温阳

附子:温肾阳

干姜:温脾阳

细辛:温肺阳

吴茱萸:温肝阳

五、咸

1、咸以软之

芒硝:软坚通便(肠)

牡蛎:软坚消痞(胆)

鳖甲:软坚消癥(肝)

2、咸以走血

水蛭:活血化瘀

蛰虫:活血化瘀

虻虫-活血化瘀

35类同性药:

1、麻黄、桂枝

麻黄辛温发汗,通阳散寒,祛营中寒邪;桂枝辛温解肌,祛卫分风邪,行阳活血,为血中气药,能引血中之寒外达。相须相使,增强散寒发汗,温经宣痹作用。

2、荆芥、防风

荆芥、防风辛温解表,祛风散寒,协同增效。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并可祛肌表之风,而治皮肤痒疹。

3、麻黄、细辛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细辛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多用于寒邪犯表,痰饮阻肺,恶寒身热,无汗身痛,喘哮咳逆,痰多清稀者。

4.川芎、白芷

川芎上行头目,为祛风活血止痛要药;白芷祛风止痛,引川芎而入阳明,治偏正头痛,反复久延不愈。

天麻、川芎

天麻入肝熄风,缓肝而治肝虚风动之眩晕;川芎入血行气,血行则风熄而头痛平,二者共奏平熄肝风,定眩止痛之功,主治肝风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

6.苏叶、香附

苏叶散寒解表;香附理气舒郁,主治风寒夹气滞,无汗恶寒,周身胀痛,胸脘痞闷,且能顺气安胎,治疗妊娠呕吐。

7.金银花、连翘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协同增效。治风温病,表里俱热,且可凉血解毒,治疗痈疮。

黄芩、桑白皮

黄芩泻肺中实火,桑白皮泻肺中郁热,可佐黄芩清肺,泻肺、平喘、止咳,用于肺热壅盛,气逆咳喘,咯痰黄稠。

桑叶、菊花

桑叶、菊花疏风散热,轻宣肺气,相须增效,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咳嗽,咽痛。

山栀子、丹皮(桑叶、丹皮)

山栀子苦泻清肝,丹皮凉血泄热,为泻肝清火常用药物。桑叶清肝经气分之热,轻清疏泄,上走头目,配丹皮气血两清。

丹皮、大黄

丹皮入血,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大黄苦寒通下,清热解毒,凉血消瘀,两者合用更能泻热散瘀,荡涤热毒瘀滞,常用于肠痈、附件炎、盆腔炎等。

青蒿、黄芩

青蒿清透少阳邪热,黄芩苦泄肝胆湿火,共奏和解清泄之功。治疗热郁少阳,外受暑湿,寒热往来,热重寒轻,胁胀口苦等症。

夏枯草、蒲公英

夏枯草善清肝火,疏通郁滞,散结消肿;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二者合用清火解毒更强。可用于肝经实火,热毒内蕴所致的咽喉肿痛,目赤肿胀,疔疮痈肿,如肝炎、乳痈、淋巴结肿等。

14.胡黄连、银柴胡

胡黄连入血,清阴分伏热,银柴胡凉血,清肝胆虚热,二药合用,可治内伤劳热骨蒸,午后潮热,夜热早凉,手足心热,盗汗,小儿疳热等症。

15.桑白皮、地骨皮

桑白皮、地骨皮二者皆可入肺清热,润而不燥。桑白皮偏入气分,泻肺中邪热;地骨皮能入血分,清肺中伏火,治肺热阴伤,喘咳气逆。

16.栀子、黄柏

栀子清肝经之郁火,黄柏泻脾之湿热,相伍能增强清热利湿之功,治疗阳黄热重于湿,尿赤,下焦热淋等症。

17.生地、大黄

生地凉血清热,滋阴生津;大黄泻下热结,降火凉血,二者合用,可增强清热凉血止血之功,治疗心胃火炽,阴伤火炎之出血。

18.大黄、黄连

大黄、黄连苦泄胃热,泻火止血。主治胃火内燔,迫血妄行,以及肺胃热盛,吐血、咯血,口舌生疮等症。

19.青蒿、白薇

青蒿、白薇清透气营伏热,治温病后期,高热己退,低热不清,午后为甚,热郁气营,或内伤劳热。兼有阴伤者配鳖甲、地骨皮。

全瓜蒌、薤白

全瓜蒌、薤白豁痰散结,通阳宣痹,治疗胸痹证,临床以胸闷胸痛,舌苔浊腻为主症,如胃炎、肺气肿、冠心病具有以上特点者均可应用。

石膏、知母

石膏辛寒透热,知母苦寒降火,二者合用,清胃除烦,治胃火内盛,阳明气分实热,壮热、汗多,烦渴、面赤、脉大。

黄连、黄芩

黄连泻心胃之火,黄芩清肺胃之热,治上、中二焦火热炽盛所致的身热,头面红肿焮痛,口舌生疮,烦躁不寐,吐衄发斑,神识昏迷等症。

知母、黄柏

知母、黄柏清利下焦湿热,治热淋,尿频急疼痛;配肉桂化气行水,治湿热癃闭;肾阴不足、水亏火旺,配生地、龟板滋阴降火。

人参、蛤蚧

人参、蛤蚧补肺益肾、纳气平喘,治肺肾两虚,咳嗽气喘,动则为甚,汗多,语言无力。

白僵蚕、白芷

白僵蚕、白芷祛风通络,走阳明而治风热头痛、齿痛,可随寒热兼夹主次配药,亦治湿浊下注,妇女白带。配生川草乌各1.5克、生甘草10克(白僵蚕、白芷各10克)研成粉剂,分成9包,1日3次,每次1包,用绿茶送下,有祛风散寒通窍之功,治风寒头痛、偏头痛。

26.天麻、豨莶草

天麻、豨莶草平肝熄风。主治肝风眩晕,手指麻木,以及血管硬化、血压偏高等;伴见头皮、手足麻木者,重用豨莶草;伴见头昏晕痛、目花者,重用天麻。

白僵蚕、地龙

白僵蚕、地龙搜风化痰通络,治风痰入络,头痛,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等。

苍术、厚朴

苍术苦温性燥,除湿健脾,升运脾气;厚朴苦温性散,化湿除满,和降胃气。共奏化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治湿困中焦,胸膈痞塞,脘腹胀满,呕恶不食,口黏,舌苔厚腻等。

29.高良姜、香附

高良姜温胃散寒,理气和中;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合用可治寒凝气滞,胸闷胁痛,喜温喜按,口淡多涎,苔白等症。

附子、干姜

附子辛热,走而不守,回阳补火,散寒除湿;干姜辛温,守而不走,温中回阳通脉,二者协同增效,可回阳救逆,祛寒破阴。

当归、白芍(当归、川芎)

当归、白芍(当归、川芎)养血和血,以养为主,治疗肝病、胁痛、风痹、月经不调等病。川芎、当归并用名佛手散,可治妊娠伤胎难产,胞衣不下。

肉苁蓉、当归

肉苁蓉、当归润肠通便。主治虚人、老人,肠燥津枯便秘。

三棱、莪术

三棱长于破血中之气,莪术善于破气中之血,合用破瘀散结更强,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癥瘕积聚,心腹诸痛,腹部肿块,妇女经闭经痛。

穿山甲,王不留行

穿山甲性走窜,可活血通络,宣通脏腑,力达全身;王不留行入血通脉,逐瘀开闭,合用祛瘀通络之功更强,治疗气血瘀滞所致之癥瘕积聚、痈肿、妇人经闭、痛经、产后乳汁不下。

补骨脂、胡桃肉

补骨脂温肾暖脾,壮阳止泻,纳气平喘;胡桃肉养血益气,补肾填精、敛气定喘,两者刚柔相济,功能补肾壮阳,纳气平喘,强健筋骨;主治肺肾两亏之虚喘、阳痿早泄、腰膝酸软。

推荐相关书籍: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