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久了,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都不想止步于看书,多少都想通过读书做点事。
最起码也想写篇文章,分享一下自己读了什么书,不然怎么证明自己读过呢?
这个时候就与遇到一个问题,也就是,如何把读过的书变成文章?
对经常写着的人来说,这个不是问题,因为他们为了写作,本身就不得不去读很多书,哪怕是为了写作而读书,早已经打通了从读到写的转换。
也就是输入和输出同步,同样也只有完成输出动作,你才算完成了读书闭环。
如果只读不输出,就很难有真正的理解和内化,输出大致分为两种:讲出去和写出来。
讲出去,这个好理解,就你读完一本书,找个朋友分享一下就可以。
今天我们主要讲写出来的问题,写作相对比讲要难一点,因为讲是一种信息互动,哪里说的不清楚,还可以把话题捡起来接着讲,但是写作就不行了,本质来说写作都一次性的,你怎么思考的,写出来就拉倒了,就算有读者反馈,也只能是在下一次文章中改进,除非你是为了出书,才有编辑跟你反复沟通。
从这个角度看,写作必须要一次呈现,对个人的写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起码你要懂得如何整合信息,有很强的逻辑能力,这样才能有逻辑层次的来把问题写清楚。
好在,写作和表达都是技术活,只要你持续训练,就会有提升的空间。
对于如何把读过的书变成文章,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1、从读书笔记开始
完整的文章需要逻辑连贯,思路清晰,但是读书笔记不需要,因为读书笔记,最早是写给自己的,你自己怎么想的自己清楚,不需要交代前因后果,可以直接记录自己需要的内容。
相对难度就低一点,这个时候写读书笔记,主要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学会记录自己的思考灵感。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有很多灵感,只是没有记录的习惯,导致很多好想法,就这样白白溜走了。
第二,学会提升对信息的敏感度。
如果你不经常写作,平时看到好素材也不会有感觉,经常写作的人,看到信息第一反应是能不能写篇文章。
以后在阅读文字的时候,你大脑里就会有一种意识,这段信息有什么价值,能不能从这段信息解读一点别的东西出来。
通过这两个训练方法,就可以训练出你的表达冲动,慢慢的随便一个话题都可以写几千字。
2、让输出自己涌现
写作其实是一个自然涌现的结果,有时候你没有输出相关,但是,你一直在坚持阅读,经常看到好的内容,看到启发思考的观点,这样的反应多了,不自觉就会想要找个人分享一下。
我最开始的写作之路,就是要求自己每天抄 40 字以上的好句子,就这样抄了 20 多天,就忍不住顺着话题多说了几句,就这样第一篇文章诞生了。
这个其实就是你积累的结果。输入的多了,输出自然就多了。
有时候觉得没东西写,本质就是输入的信息太少了,看了很多之后,经过筛选和加工最后输出一点,这很正常。
平时怎么开始做积累呢?
素材库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方法,但是大多只做到了收藏,并没有整理它们,结果就白白的躺在收藏夹里吃灰。
平时觉得有价值的文章,好的理论观点标记出来,写出自己看完的一些想法,甚至还可以继续整理一篇文章大纲。
整理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一句话+3 个词”,用一句话表达主题,3 个关键词作为论证,那么一篇文章的基本框架就被你搭建起来了。
每个写作高手,都有自己的素材库,在他们写作的时候,知道该去哪里找素材,找话题,从来不担心没有东西可以写。
通常来说素材库有以下几种类型组成:
第一,有趣有用的案例;
第二,平时听到别人有水平的观点;
第三,非常接地气引起共鸣的话;
第四,自己写不出来的好段落,点评几句好在哪里。
素材库最好用电子版,这样方便搜索,只要打好标签,很容易就找到,笔记本就无法搜索。
时间久了,你会整理出一个巨大的素材库,这时候去写作的时候,在准备阶段你就不用怕了。
3、多强制训练输出
相信很多人都认可一个观点,之所以写不好,其实就是写的少,多写永远是没错的。
只不过平时很多人,把输出训练和写作结果关联的太深了,导致经常难以坚持输出训练,因为写的少,自然反馈就不好,慢慢就放弃了。
早期应该关注输出训练,而不是通过写作得到什么东西,这个是你以后才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可能上来写一篇文章, 马上就月入 10 万了。
多强制训练自己输出,这里的关键词是强制输出,平时很少有机会写作,所以逮到机会就要求自己多写点。
比如,有些社群的分享,自己的阶段总结,个人的学习规划,日常学习复盘等等,只要有机会都要主动去输出,这个时候写比,写多好重要。
因为输出能力,训练的是你的写稿能力,这个能力的底层逻辑是:把自己当想法,转换成文字的过程。
还有一种情况,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都清楚了,其实写作的时候,才发现有很多漏洞,思路很容易发散,或者思考的深度不够。
所以这个日常输出训练,就是帮你思考的过程,你为了把一个话题讲清楚,就需要读自己表达的内容,反复进行思考,把之前模糊的地方梳理清楚,只要你开始写了,你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清晰。
平时讲话有时候不需要经过大脑,但是写作一定是经过大脑思考的,你是有意识地、有逻辑地在调动大脑中的资源,这时候你的想法自然会更深,输出的东西自然会更有料,这就是强制输出带来的好处。
4、写的时候别评论
很多人听到写作就头大,要么不知道写什么,要么不知道怎么写,结果半小时一个开头都没有写出来,这个很正常。
但是,背后真正的原因,可能很想的不一样,很多时候写不出来,不是不会,也不会不知道怎么写,而是内心有一个评论的声音。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这个声音关掉。
这个声音是什么?比如,你刚开始写,大脑就开始评论了,你写这个有什么用?写出来有什么价值?感觉一点深度都没有?谁会看这样的内容?没有阅读量写它干嘛?写得一点都没意思等等。
我们不仅要思考怎么写, 还要不停的跟这个声音做斗争。
切记一点,不要想着一次写出完美的稿子,同样也不要想写了之后的事,就专注把这篇文章写好就行了。
当我们写作的时候,负责灵感的声音和负责评价的声音是同时开启的,就像你开车的时候一边踩着油门,一边踩着刹车,你能跑快吗?
所以,想坚持写作,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评论的声音关掉,在以后写作的时候,要有意识的把评价的声音关掉。
我这里有个技巧,你就给自己说:写的烂怎么了,总比不写好,我就是先写个烂的东西,然后在慢慢改不行吗?
追求完美很正常,谁都想把事做好,这样做就是为了破除完美主义心理,有了这个想法,就不会觉得写的每一句都是垃圾,写不好也不删掉,好的文章就是改出来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