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寒冷性荨麻疹的经方治疗

| 导读:寒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常见类型,常因受寒遇冷而发作,临床治疗较为困难,中医经方治疗具有优势。寒冷性荨麻疹多表里合病,冯老常用桂枝汤加味治疗本病,临床效果显著,本期为大家分享冯老跟诊学生记录的体会。(编辑:木易火耳)

胡希恕经方医学


现代医学认为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损害皮肤表层,表现为红色匍行边缘、中央苍白的团块皮疹,有时可融合成巨大风团。荨麻疹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风疹块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迹。发病机制常与各种诱发因素造成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慢反应物质等炎症介质增多有关。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抗组胺药,外用激素或激素封闭疗法,以缓解荨麻疹的临床症状,而最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容易产生较强的耐药性,且易反复发作,同时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明显。 中医认为该病的症状反应多在表,主要症状为:恶风寒,疹痒,汗出发热等表证。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多为慢性虚损不足的体质,尤以阳不足,而致气虚、阳虚体质。气虚易使“寒气相搏,郁于肌腠”,阳虚易滋庇阴邪,寒气积聚为巢,禀赋不耐易使机体以常为淫,因寒致敏。故寒冷性荨麻疹多属表虚证。而日久亦常兼见口干、心烦等里阳证;或见腹泻、便溏、纳差、腹胀等里阴证,故寒冷性荨麻疹又常见表里合病。 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用于治疗太阳中风,即太阳病表虚证。冯世纶教授临床多用桂枝汤加味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桂枝汤中一辛一酸、一散一敛、一开一合,于解表中寓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诸药相合,辛甘温胃生津液,发汗解热固表,内证得之,调脾胃,和阴阳,外证得之,解肌祛邪。虽仅有5味药,却处处体现着配伍中的整体观念。

冯世纶教授医案

患者某, 男,63岁。2016年7月11日初诊。 主诉:反复发作荨麻疹5年。 刻下症:身痒,起疹,汗多恶风,时有鼻塞,食后胃胀,腰沉,口干思饮,二便调。舌苔白根腻,脉细。辨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予桂枝加荆防苡败蒺藜汤。


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荆芥10g,防风10g,白蒺藜15g,生薏苡仁30g,败酱草18g,自加生姜3片,大枣4枚,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16年7月18日):痒轻疹减,腰沉已,仍口干,苔白腻脉细。上方加当归10g,赤小豆15g,蛇蜕10g,7剂,煎服同前。 患者后因盗汗于2017年3月13日再次就诊,告知药后痒疹未作。 辨证思路:首辨病位身痒起疹,鼻塞辨病位在表、汗多恶风辨病性为太阳病表虚证,口干思饮为阳明病,胃胀、腰沉考虑太阴病里寒证。故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桂枝加荆防苡败蒺藜汤方证。

笔者医案

患者某,女,31岁,2017年5月11日初诊。 主诉:反复发作荨麻疹1年。 刻下症:身痒,遇风寒四肢起疹,风团色红,时有口干苦,月经后期量少,夜寐多梦,体倦,舌红苔薄黄,脉细。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兼血虚水盛,予桂枝加荆防苡败蒺藜赤豆当归汤。


桂枝9g,白芍9g,生姜9g,大枣9g,炙甘草6g,荆芥9g,防风9g,炒蒺藜9g,生薏苡仁30g,败酱草18g,当归9g,赤小豆15g,5剂。


二诊(2017年5月18日):恶寒已,身痒起疹减轻,口中和,睡眠改善,舌淡红苔薄脉细。上方去败酱草,7剂,继服。后随访半年,荨麻疹愈后未发。 辨证思路:首辨病位身痒、起疹、恶寒辨病位在表,辨病性为太阳病,遇风寒疹作考虑为表虚证,口干、风团色红、舌红苔黄为阳明里热,口苦一症多属少阳,亦有阳明,因未见少阳旁及兼证故考虑阳明里热,月经后期量少,多梦考虑血虚津伤,故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兼血虚水盛,辨方证为桂枝加荆防苡败蒺藜赤豆当归汤方证。 根据胡希恕-冯世纶经方医学理论体系分析,寒冷性荨麻疹,临床常现太阳病桂枝汤方证。但临床发病之初,患者常会自行服药或经西医诊治,使表证迁延不愈,就诊时多已合并他证,故临床上单纯的桂枝汤证比较少见,而以合并证多见。
以上两则医案患者就曾多方求治,抗组织胺药服用有效,停药则反复发作,就诊时根据症状反应,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合病,呈现桂枝二越婢一汤方证,宜以“小发其汗”治之。
临床冯世纶教授常以荆芥、防风代替麻黄更利于解表,以生薏苡仁、败酱草代替生石膏,更利化湿排脓,加白蒺藜止痒。合并太阴病时加赤小豆、当归,或苍术以利湿。加生薏苡仁、败酱草即取薏苡附子败酱散之意。
附原文: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