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这组图片能否唤起你内心对元明青花认识中最深刻的东西!
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alt="[转载]第三篇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type="show-slide" -data="http%3A%2F%%%7b0%26690" ="" ="" >
[图一]晕散(现代仿品)
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alt="[转载]第三篇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type="show-slide" -data="http%3A%2F%%%bda%26690" ="" ="" >
[图二]铁锈斑(现代仿品)
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alt="[转载]第三篇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type="show-slide" -data="http%3A%2F%%%c8c%26690" ="" ="" >
[图三]下凹(现代仿品)
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alt="[转载]第三篇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type="show-slide" -data="http%3A%2F%%%6b3%26690" ="" ="" >
[图四]下凹(现代仿品)
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alt="[转载]第三篇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type="show-slide" -data="http%3A%2F%%%677%26690" ="" ="" >
[图五]串珠状凝聚(现代仿品)
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alt="[转载]第三篇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type="show-slide" -data="http%3A%2F%%%bf5%26690" ="" ="" >
[图六]锡光(现代仿品)
仿品也能做得如此苏麻离青![图一]的晕散、[图二]的铁锈斑、[图三]、[图四]的下凹、[图五]的串珠状凝聚、[图六]的锡光,是如此的真实。现代高科技在极大地提高陶瓷制造的质量与能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拉高了仿品的逼真度。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第一篇:[认识苏麻离青]中罗列的,关于苏青的视觉特征和形成原理:特征现象、形成机理、主因。
铁锈斑:青料中的高铁成分,在还原过程吸氧形成Fe3O4磁铁矿晶体,高铁。
下 凹:铁锈斑处,色料厚而釉薄,则出现下凹,高铁。
锡 光:铁锈斑处,氧化铁的结晶斑块在光的折射下形成,高铁。
晕 散:高温、青料中Fe2O3的助熔、钙碱釉中CaO的助熔高温、青料中高铁、釉中高钙,高铁。
串珠状凝聚:温度不够、青料研磨不细而使青料未完全溶于釉中,形成黑色的金属氧化物
(低温、青料研磨不精)。
综上,青料中的高铁成分,是形成视觉上的苏麻离青身份特征的主因。
在上面的特征中,只有“串珠状凝聚”与高铁无关,而与青料研磨的精细度有关。科学实验证明:明中期前的景德镇青花色料中,铁钴比和锰钴比都较高,说明明中期前的青料都是未经精炼的钴土矿。这也是为什么从唐到明早期的青花瓷器中,都有串珠状凝聚的现象。
下面,再让我们来看一下苏麻离青的发色。
除了仿出上述的身份特征,青料的发色,是显而易见的重中之重。苏麻离青料经过烧造,发色呈碧蓝,浓艳而沉着。
那么,是哪些因素在影响青花的发色?
首先,对青花的色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是青料中的化学组成:青料中钴、铁、锰三种着色元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青花的色调。其中钴的着色能力最强,只要引入0.1%,就能使釉着成蓝色,烧成气氛对它的影响较小。铁的着色能力中等,受气氛影响较大,容易与氧结合形成金属氧化物。锰的着色能力较弱,在还原气氛中被还原成Mn2+,在硅酸盐釉中基本无色,但在冷却过程中会受到二次氧化而成Mn3+或Mn4+,使青花的色调青中略带淡紫红色。
除此以外,下列一些工艺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1)青花料中釉灰的用量(青花料中必须要配入一定量的釉灰才能使用),釉灰用量的多少对釉色有较大影响;(2)青花料的细度——越细发色越好;(3)青花料的浓度——如果色料很浓,烧成后的青花呈深蓝色;如果色料很淡,则呈淡蓝色;(4)运笔速度与方式——作画时运笔慢,色料厚,釉色就深;反之釉色就淡。运笔停留处的色料特别厚,往往形成黑斑;(5)烧成温度和气氛——实验证明,在1250℃烧成时,青花呈蓝到深蓝色。如烧成温度提高到1350℃,则呈蓝黑色。气氛对青花本身和釉的色调都有一定影响。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通过在青料中加入高铁,即可仿出苏麻离青在视觉上表现出来的物理特征;通过将青料配比成与苏麻离青相同的化学组成,即可仿出苏青的主色调。而这对于现代科技来说,太容易做到了。
找回藏家手中的打狗棒,让我们还是从现代科技手段入手。
今天的科技在陶瓷烧造工艺中改进了什么,那么这些革新与改进,必然会带来相应的特征,捕捉这些特征,便是发现仿品痕迹的有效方法。
众所周知,现代陶瓷制作技术在下面两个方面,做了很大的革新:一是原料的精炼和提纯技术,二是烧造工艺的革新。
首先,新科技极大地提高了青料的精炼与提纯技术。早在清末,欧洲人发明的工业提纯的化学氧化钴便传入了中国,景德镇的工匠将化学氧化钴用于调色。这种精炼与提纯手段,与传统的青料淘洗研磨工艺不同,它可以使青花色料非常的细,因而无法做出如串珠状凝聚的自然效果,而这种因青料研磨不精出现的“串珠状凝聚”的黑色斑点,恰恰是明中期前青花瓷器的年代特征。
我们可以观察下图[图七]和[图八],来自伊朗国家博物馆的两件元青花,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带着浓烈的时代特征的黑色斑点,注意观察红色框内区域的黑色斑点特征,它们是顺着运笔方向、呈点状分布的的。这符合研磨不细的小颗粒被工匠的画笔带着,顺着运笔的方向留下分布的痕迹。我们知道这些黑色斑点的成因是粗颗粒不溶于釉中,而留下的原金属氧化物。
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alt="[转载]第三篇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 ="" >
[图七]黑色斑点(伊朗国家博物馆)
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alt="[转载]第三篇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 ="" >
[图八]黑色斑点(伊朗国家博物馆)
我们再观察下图[图九]、[图十],仍然注意观察红色框内的深色分布,有没有发现它们是(仿品)呈茎脉状分布的?也就是会与运笔方向交叉甚至垂直。
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alt="[转载]第三篇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 ="" >
[图九](仿品)
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alt="[转载]第三篇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 ="" >
[图十](仿品)
这是为什么呢?这便是工业革命对原料的精炼与提纯技术带来的时代痕迹。由于色料非常精细,颗粒分布均匀,高温下溶于釉中,这些深颜色是铁离子还在原过程中吸收氧气而氧化形成的氧化铁,因此可以不顺着运笔的方向分布,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如茎脉状、和运笔方向交叉甚至垂直的分布。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烧造工艺的革新。
我们都知道,景德镇从传统的柴窑、人工控制温度,到煤窑、气窑、电控温度,烧造工艺获得了极大的革新。如今的气窑,成本低、烧造时间短、窑温可控而稳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陶瓷烧造的质量。
然而,就是为了降低成本,一般柴窑烧造需要26小时,气窑烧造却只要10个小时,这缩短了的时间留下了什么痕迹?我们知道,只有温度足够、和时间足够的条件下,才能保证青料中三氧化二铁的充分氧化,才能使釉面熔融更加完全。而如果时间不够,青料与釉熔融过程中一定会留下仓促的痕迹,这个痕迹就是[图九]、[图十]红色框中表现出来的如茎脉状、和运笔方向交叉甚至垂直的分布的深色纹理。这些茎脉状纹理,就是两种物质熔融不充分的表现。
看过甄嬛传吗?皇上在和六阿哥滴血验亲的那场戏,当温太医的血和六阿哥的血刚滴入水中,即表现出来红色的茎脉纹理,如果时间足够长,茎脉纹理就会消失。
试过在清汤中加入香油吗?香油滴入汤水中的初始状态,是呈一滴一滴聚集分布状,这是由于油和水的比重不同,两种物质是不相溶的。
这就是为什么[图七]、[图八]的黑色斑点呈点状分布,因为这些黑色斑点是青料研磨不精细的颗粒,没有溶于釉中;而[图九]、[图十]的茎脉状分布的纹理,是由于高温下青料没有足够的时间完全与釉相溶,呈现在溶入的一个不完全状态。
因此,我大胆推断,这种茎脉状纹理便是现代烧造技术的时代痕迹。
然而,从下面[图十一]、[图十二]的红色框中,我们并没有发现上面段落所说的茎脉状纹理,但它们仍然是现代仿品。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它们是采用纯传统工艺烧造出来的吗?
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alt="[转载]第三篇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 ="" >
[图十一]下凹(仿)
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alt="[转载]第三篇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 ="" >
[图十二]串珠状凝聚(现代仿品)
回答是否定的。现代科技可以添加一些助溶剂,使色料与釉在相对短的时间和相对低的温度条件下完全熔融,这样就可以不出现这种茎脉状纹理。
但是,让我们来观察一下色彩对比度和色料的厚薄度,从钴蓝色背景和黑色斑点或斑块的色彩对比度看,
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alt="[转载]第三篇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 ="" >
[图七]黑色斑点(伊朗国家博物馆)
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alt="[转载]第三篇现代仿苏麻离青的有趣特征" ="" ="" >
[图八]黑色斑点(伊朗国家博物馆)
[图七]、[图八]清晰而反差强烈,钴蓝艳而稳定安静,黑色或深蓝色斑点和斑块与背景钴蓝相比层次分明、反差强烈;另一方面,色料的厚薄也对比分明,黑色铁锈斑块说明烧造时间充分,在还原时间段铁离子有充分的时间富集并还原成氧化铁,深色斑点说明色料的粗颗粒未溶于釉中;而[图十一]、[图十二]背景蓝与深蓝色或黑色斑块色彩对比度不太明显,层次不分明,色料的厚薄看不出较大差异,说明烧造时间不充分,不足以让铁离子富集,就直接还原成氧化铁,也没有色料粗颗粒散落分布。
因此,我的又一个大胆推断是:这种深色或黑色斑点、斑块与青花蓝色背景层次不分明、对比度不明显、色料厚薄不清晰的现象,也是现代烧造工艺留下的时代特征。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