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形神关系之唐宋元明清篇》

唐代孔颖达在注释古文献中,涉及形神、魂魄的问题。其在《左传-昭公七年疏》中说:“人之生也,始变化为形,形之灵者,名之曰魄也。既生魄矣,魄内自有阳气,气之神者,名之曰魂也。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亦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

宋元明清时期,形神问题的性质已与范镇之前的情况有异了;不再是神灭神不灭之问题,而是本质、本体与作用、功能之论。
周敦颐在其《太极图说》中认为:“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之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
朱熹在其《朱子语类》卷九十四中解释周敦颐这句话时做了如下发挥:“‘形既生矣’,形体阴之为也;‘神发之矣’,神之阳之为也。盖阴主翕,凡敛聚成就者,阴为之也;阳主辟,凡发畅挥散者,阳为之也。”
王廷相在《答何柏斋造化论》中批评何瑭“神为阳,形为阴”之形神二元论;实际上也是对朱熹“形体阴之为也,神之阳之为也”的批判。对此他说:“神者,形气之妙用,性之不得已者也,三者一贯之道也。今执事以神为阳,以形为阴,此出自释氏仙佛之论,误矣。”
熊伯龙是一个无神论者,他以“辟神怪祸福之说为主”,而定书名为《无何集》。
王夫之把形神问题与认识论相联系,他在其《张之正蒙注-太和篇》中说:“形也、神也、物也,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认为,形是指人的形体感觉器官,具有“视听之明,可以摄物,心知之量,可以受物。”(《张之正蒙注-大心篇》)的功能。并认为:神是指精神现象或思维活动。如其在《思问录-外篇》中说:“君子独言心者,魂为神使,意因神发,魄待神动,志受神摄,故神为四者之津会也。”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