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方 | 吴茱萸汤,肝,肾,胃三经同治,温,补,降三法并施
医家简介
张仲景名机,史称医圣。曾刻苦学习《内经》,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在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深远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足以表现了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
医家解析
《伤寒论》: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汤比较简单,组成是吴萸、生姜、大枣人参。主要的药是吴茱萸。
吴茱萸这个药,它的特点是可以暖胃、暖肝,既能辛散以祛寒,又能降逆下气,因此它能够止呕吐,所以不管吴茱萸汤治疗什么病证,它的要点都很清楚,就是止呕。第一个是食谷即呕,第二个是干呕吐涎沫,第三个是吐利,都有呕吐。在治疗吐利时,是治疗以吐为主的病症。
脾胃有寒时,脾寒则利,胃寒则吐。讲义上有句话,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冲,故痛而呕也。为什么会脘痛而呕,因为胃气以降为顺,若有寒气在内,阳气不足,冒气就不得下降,继而上逆呕吐。
在临床上经常发现一个问题,“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但“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这个问题总被忘记。
不能见吐酸就是热,寒与热要区别清楚。这两句话同出于《内经》的病机十九条,不能只用一句话来辨证。吴茱萸汤证的本质就一句话,胃虚寒,所以用人参、大枣以补虚,以吴茱萸、生姜来散寒止吐。吴茱萸汤证的头痛也是因寒气上冲所致。另外,痰浊阴寒之头痛比较难辨,在临床上有,辨证时一定要注意看舌苔、脉象。痰浊阴寒头痛的舌象一定是白滑苔白腻苔。此外还要注意吴萸的炮制,吴茱萸不经热水泡洗的话,刺激性很强,往往服药时,药效还没有出现,反倒被吴茱萸刺激而致痛呕。
吴茱萸--温胃暖肝,降浊止呕
生姜--化饮止呕功著,温胃散寒
人参、大枣--甘温益胃,补气助运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