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你接收到一个后工序投诉“漏装”A物料问题,调查发现员工作业时已经知道了现场有多出来物料,但他说只排查了当时正在做的没有漏,以为就是多发料没有问题了。
案例2:一次现场检查,发现你A线体B工位C位置“标签”错误,你还有其它6线同样线体,你安排下去整改更换错误“标签”,但同样的问题,下次又在B线被检查到。
你是不是被这简单的问题气得没毛病了,不都跟下属讲过的“举一反三”吗?他也点头表示知道了?怎么换了个场景就不知道了呢?
但此时的下属也在想:“领导说的举一反三是什么?这次出的问题明显跟上次不一样呀?”
真的是他没听懂吗?——其实这可能是你说的“举一反三”不是他理解的“举一反三”。
彻底解决问题的“举一反三”是什么样的?
晚饭教4岁小孩认菜,普通的妈妈是这样教的:这盘菜叫辣椒炒肉,那盘叫番茄炒蛋......完了;聪明的妈妈这样教:这盘叫辣椒炒肉,是辣椒跟肉一起,辣椒是从哪里来的,肉是什么肉,从哪里来的?(深入);辣椒还可以炒什么?孩子:炒蛋、炒茄子.....(纵向);你吃过的菜里面还有什么炒什么的?孩子:番茄炒蛋、香菇炒肉(横向),从三个角度引发孩子思考,不能只简单的教what ?还要教why与how。
“举一反三”最早出于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例子,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例子,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学会一件事情,从一件事情中找出规律,并且能够灵活地思考规律,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事物上。
“举一反三”是个抽象的概念,当下属没听懂时,你可以换个方式讲,这就需要化抽象为具体,把它用到解决现场问题上,可以从深入、纵向、横向三个方面讲清楚“举一反三”,与上面的“举一反三”有出入,但很实用。
运用:指导下属解决现场问题
第一、“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现场出现的发生型异常问题,有流程、有方法、有措施的,首先是先解决当前问题,而后再深入分析找根因解决。
第二、“纵向”思考控制流出
回到上面案例上,用纵向思考方式解决,就是把产品加工从首工序首工位开始,到最后发料到客户,把这中间的所有环节都进行确认拦截,控制质量问题的流出。
第三、“横向”展开全面闭环
如上面案例,再用横向思考方式解决,这次A线体出现的问题,把BCDE......所有线体进行横向展开,全面排查闭环同类问题,这也是管理里常用的方法。
这三个方向就是“点、线、面”的形成,而把这种方法建立机制或措施有效地传承下去,就形成了“体”,这样指导下属“举一反三”,就不会“挂一漏万”了,边培训下属时边画图就事半功倍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