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刚以中医膏方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经验
膏方因含药物浓度高、体积小、药效稳定,服用时无需煎煮,口味好,储存携带方便,适宜长期服用。甲腺功能减退症(以下简称“甲减”)是一种慢性虚弱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虚象为主,属比较适合服用膏方的疾病。本院何刚主任医师系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从事内分泌工作近30年。何刚教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中医膏方治疗甲减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跟从何教授多年,现将其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1.辨证施治
1.1心脾肾阳虚为病本,痰湿瘀同治为要法
何教授认为,甲减是由久病失调引起的肾气、肾阳亏虚所致。肾阳为人体诸阳之本、生命之源,五脏之阳皆取之于肾阳,才能发挥正常功能活动,所以,肾阳虚是甲减病机根本。。肾中元阳衰微,阳气不运,气化失司,开阖不利,以致水湿、痰浊、瘀血等阴邪留滞,出现精神萎靡,甚则意识昏蒙、尿少或尿闭、全身水肿等浊阴上逆之证。同时,肾阳虚衰也可导致其他脏腑阳气衰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不能温煦脾阳,或肾虚水泛,土不制水而反为所侮,脾阳受伤,致出现脾‘肾两虚。肾阳虚衰,不能温煦心阳,则会形成心。肾阳虚。肾阳不足,日久则肾阳极度亏损,阳损及阴,导致肾之阴阳两虚。临床上,甲减的病情比较复杂,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而以阳虚为本,邪实(水湿、痰浊、血瘀)为标。归纳来说,本病有如下病机特点:①虚证、寒证居多,无单纯实证,多无热证;②错综复杂,多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对此,治疗上应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扶正当以补阳为主,尤以肾为本,兼顾心脾,阳损及阴则应阴阳双补,同时辅以活血化瘀、祛痰利湿等治法。常用附子、肉桂、巴戟天、淫羊藿、黄芪、党参等温阳益气之品配合半夏、薏苡仁、茯苓、川芎等化痰利湿祛瘀药物。
1.2利湿宜淡渗,利水忌峻逐
何教授认为,甲减引起的水肿多为黏液性水肿,呈非凹陷性,治疗上一般以茯苓、白术、薏苡仁等淡渗利水即可,慎用猪苓、泽泻、五加皮等,以防攻伐太过,禁用甘遂等峻下逐水之品。
1.3化痰兼行滞,温阳勿伤阴
何教授认为,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脏腑虚损,阳虚生内寒,但痰饮水湿正是这些脏腑派生出来的病理产物,痰湿泛滥又反作用于脏腑,影响其功能,因而及时清除这些病理产物,也应视为治疗甲减的要务。痰湿郁滞,胶着难去,又常阻滞气机,蒙蔽清窍。故临证仅化痰利湿恐难奏效,宜佐以行气开窍之品,气行则水行、痰饮自消。临证可以白芥子化痰,佐陈皮、青皮、石菖蒲化痰行气开窍;半夏辛温燥,化痰之力较强,易耗伤阴液,不可长期服用。诸脏阳虚,则宜缓缓图之。在温阳时,桂、附用量宜小,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大辛大热损伤真阴;巴戟天、淫羊藿等温阳较为平和药物可以长期应用。
1.4初期中西结合,后期中药收功
何教授认为,中药治疗甲减并非通过类似甲状腺素的直接作用,而是整体调节,改善甲状腺本身的功能,不同于激素的替代治疗。因此,治疗初期以中药配合少量甲状腺激素至功能恢复正常后逐渐减量,使甲状腺的分泌功能稳定直至撤掉甲状腺激素,之后再以中药收功。
2.膏方应用
基于上述病机认识,何教授总结多年临证经验,研制了具有温阳化浊功效的温阳化浊膏。方药组成:人参90g,黄芪300g,制附子60g,肉桂30g,杜仲150g,补骨脂120g,淫羊藿150g,菟丝子150g,肉苁蓉150g,巴戟天150g,紫河车90g,熟地黄300g,枸杞子150g,黄精150g,当归120g,白芥子300g,石菖蒲180g,青皮90g,陈皮120g,薏苡仁150g,白术150g,苍术90g,茯苓150g,川芎150g,赤芍150g,神曲150g,红景天60g,灵芝90g,阿胶180g,鹿角胶150g。上药除阿胶、鹿角胶外,其余药物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加热浓缩为清膏,再将阿胶、鹿角胶加适量黄酒浸泡后隔水炖烊,冲入清膏和匀,最后加蜂蜜300g收膏即成,每次15~20g,每日2次,开水调服。若心阳虚证明显者,加桂枝、薤白等;脾阳虚证明显者加干姜、砂仁等;阴虚证明显者去附子、肉桂,加生地黄、山萸肉、麦冬、龟甲等;水湿证明显者加猪苓、泽泻、冬瓜皮等;痰浊证明显者去附子,加半夏、莱菔子等;血瘀证明显者加丹参、桃仁、红花等。
3.典型案例
患者,女,50岁,2008年8月10日初诊。遍体浮肿10余年,按之无凹陷,毛发脱落,2周来尿量减少,腹胀突然加剧,卧床不起,口臭便秘,言语欠清,声音低哑,面红,肢冷畏寒,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实验室检查符合原发性甲减诊断。辨证属阳气亏虚,痰湿郁滞。治法温阳化浊。予温阳化浊膏配合左甲状腺素钠片。连用30 d后,患者遍体浮肿明显消退,已能起床自由活动,步履轻快,肢体温暖,口臭已除,腑气通畅,小便量多,语清音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复查甲状腺功能已正常,故停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继服温阳化浊膏1年后,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随访3年未见复发。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