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段时间日记的小伙伴问,专注日记为什么能提升效率,以前也曾尝试各种方法,都没什么效果,为什么这次见效了,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也很重要,专注日记在帮你做计划,你每一次思绪转换,每一个任务间隔中的记录,都在为实现目标而做计划。
一个小伙伴还在公众号后台留言,说这种日记方式,初看并不新鲜,自己一直在写。但自己主要着眼于过去,更多是总结和复盘。很少列计划,专注日记则加强了下一步的具体动作,复盘加计划是很有价值的改进。
我发现,当我效率不高,一天没做成什么事时,经常就是因为任务之间的脱节,一件事情后不知道要干什么,陷入茫然。
不知道做什么,思绪就会流浪,各种白日梦,无意识地刷手机,上网看热闹。
等回过神来,发现时间过去了不少,觉得浪费了时间,于是就更无法深入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这个时候最容易的事,仍然是让思绪流浪,行为放逐,陷入了恶性循环。
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做计划,排优先级,休息也要放入计划。不是刷手机不好,而是要主动的,有意识,有节制的刷手机。
活动对目标是否有帮助,不在于活动本身,而在于我们参与活动的方式。被动的,无意识参与就是浪费时间,就是无效动作;主动,有目的,有节制地参与,就是有效动作。
当你目的清晰,能一件接着一件做完事后,你就会进入持续「做成事」的状态,你的感觉就更好,效率会更高,进入增强的正循环。
《如何达成目标》的作者说,如果你只想从这本书中听取或记住一条建议,那么就是:
为目标的实现做好计划。
缺少计划的一天,不可能是有收获的一天。
计划是个老生长谈的话题,比如减肥,很多人会制定如下计划:
第一步:少吃
第二步:多运动
这看起来像个计划,还有步骤,但是个糟糕的计划,对达成目标没有任何帮助。
高效的计划应该阐明:
就少吃来说,要吃什么?少吃多少?这些如果不明确,计划就是笑话。
心理学家 Gollwitzer 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人们使用执行意图能提高执行力,执行意图就是if-then(如果…那就…)句式制定的行动算法。
使用这个句式算法化后,一个个行动想法不再模糊,而是具体的动作指令。比如有这样的一条if-then句式:
如果每天晚上八点前回到宿舍,我会立即打开笔记本,写200字的总结。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