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张仲景方,专治“上热下寒”,拯救虚火】

张仲景的《伤寒论》里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做甘草泻心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配方组成:

甘草(炙)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黄连一两。以水一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加减,有灼烧感者,加蒲公英;有反酸者,加海螵蛸或者瓦楞子;满闷不适感甚者,加陈皮或者枳实;舌苔滑腻者,加厚朴;脘腹痛者,加木香;胸腹胁肋闷痛者,加香附,乌药;隐隐刺痛者,加延胡索。
《伤寒论》上记载,此方有益气和胃,消痞止呕的功效,主要治疗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等病症。 仅看这些病症,大家一定觉得稀松平常,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个方子对我们现代人大有裨益, 因为现代人多有一症,叫做“ 上热下寒 ”,而这个方子,就是调理该病症的最佳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

什么是上热下寒?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有“上热下寒”的病症,“上热”的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上火,比如口腔溃疡,嗓子干痛、牙痛、皮肤干燥,流鼻血等。而“下寒”指的就是大便粘腻、手脚冰凉,关节异常寒冷,女性常见的有痛经、血块等。

正常情况下,人是一个血液流通的整体,应该是上边热,下边也热,上边凉,下边也凉。如果出现“上热下寒”,很明显就是人体内部出现了问题,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呢? 经络不通 。
把人体的经络比喻成运行全身的管道,如果经络通畅,气血到达人的四肢关节,人就会自我调控,保持一定的温度;但是如果经络不通,气血无法输送全身,寒热不均的现象就出现了。
那么为什么经络不通呢?这就要归结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了,一天中有70%的时间都在坐着。结果就是,手在动,大脑在活动,嘴巴在不停的说话吃东西,上边动的多,气有余,就成了火。但是我们的下半身却一直坐着,经络不通,脾胃也难以运化,火无法引领到下身,就导致“ 上热下寒 ”了。 2

甘草泻心汤的妙处


怎么解决上热下寒呢?中医都知道,清上热要用苦寒药,苦寒伤胃,大便又要受影响;温下焦要用热药,温燥药必然加重上热的发作,怎么办呢?甘草泻心汤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方子有升有降,有守有攻,有温药也有凉药,炙甘草。干姜和大枣能稳固脾胃的正气,半夏能降逆除湿,降胃气,而黄连、黄芩能解决上半身的虚火,扫除堵塞中焦的结节障碍。
上治口腔溃疡,下治大便溏泻,中治脾胃胀满,凡是上火,下寒,中满的病症,都可以用甘草泻心汤来解决。 是不是很神奇呢?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此方,我们将组成配伍详细化: 炙甘草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大枣12枚(擘开) 、黄连5克。以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随证加减用药:若气虚明显者,黄芪、人参,以益气补中;若口腔溃烂者,加赤小豆、当归,以活血利湿愈疡;若湿热明显者,加苦参、栀子,以清燥湿热;若胁痛者,加柴胡、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

甘草泻心汤时可以长期服用的,反复性口腔溃疡、皮肤病,经常胃痛或者容易腹泻的,同时伴有焦虑失眠睡不好觉,多梦,这些情况用这张方子最好。

草对人体的黏膜有很强的修复作用,在这首方剂中也可以得到相对好的体现。

  方中人参作为补胃气之药,也是至关重要的。干姜、半夏、黄连、黄芩等药合用辛开苦降,将蕴结于中焦的湿热之气扫除干净,是打开中焦脾胃郁结的钥匙。

  而历来被忽视的大枣,其实也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矫正气味,如果在药中不加入大枣,苦味是难以入口的,但是加入大枣之后,苦味会相对减轻,另外大枣也是补脾胃好药。

  如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结肠炎等。属于“痞”证虚实互见、寒热错杂者。特别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我临床上经常用甘草泻心汤,效果挺好的。

  甘草泻心汤对于治疗恶心呕吐现象也有明显的疗效,如果患者出现肠胃疾病,也可以适量的喝一些,这样可以帮助调理脾胃,也可以帮助促进肠道蠕动。

甘草泻心汤,具有开胃的作用,所以平时也可以适量的喝一些,但不要喝得太多,这样都可以帮助更好的治疗。

  甘草泻心汤,最擅长“治虚”,所谓虚者,一个体现在脾胃消化不良:从局部看则食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从整体看,则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故重用“甘草四两”,重用甘草,有滋补胃部气阴之力。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