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大秦艽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大秦艽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秦艽9克 甘草6克 川芎6克 白芍6克 细辛1.5克 川羌活3克 防风3克 黄芩3克 石膏6克 吴白芷3克 白术3克 生地3克 熟地3克 白茯苓3克 川独活6克
加减;
1.如遇天阴,加生姜以祛风温阳散寒;
2.心下痞,加枳实以行气消痞。
3.若无内热,可去黄芩、石膏、生地;
4.若表证不明显,可酌减细辛、白芷、防风之类。
主治;颜面神经麻痹、缺血性脑卒中等属于风邪人中经络者。对于部 分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亦可使用本方,有祛风除湿,养血清热,通络止痛之效。 1.中风 2.风湿热痹痛 外风入中经络之证。以口眼?斜,外风语,热痹。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喁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风邪散见, 不拘一经者。
大秦艽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异名] 秦艽汤(《校注妇人良方》卷3)。
[组成] 秦艽三两(90g) 甘草二两(60g) 川芎二两(60g) 当归二两(60g) 白芍
药二两(60g) 细辛半两(15g) 川羌活 防风 黄芩各一两(各30g) 石膏二两(60g)
吴白芷一两(30g) 白术一两(30g) 生地黄一两(30g) 熟地黄一两(30g) 白茯苓一两
(30g) 川独活二两(60g)
[用法] 上锉。每服一两(30g),水煎,去滓温服。
[功用] 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 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喁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风邪散见,
不拘一经者。
[病机分析] 本方适用于中风中经络之证,其特点是虽有口眼喁斜,半身不遂之
症,但不伴意识障碍。《医方集解。祛风之剂》称本方为“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也”。风
邪中人,每因气血虚亏,而邪气得以乘虚而人。风邪入侵面部经络,则经络气血为之痹
阻,筋肉失养,故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气血运行通畅,筋肉相对而急,缓者为急者牵
引,故口眼喁斜。风邪人中舌本和四肢之经络,气血通行受阻,妨碍人体正常之功能,
故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谓风性弥散,其中经络,往
往数经并中,故症状变化多端,此亦风性主动之一义也;临床不可胶柱于邪在太阳则恶
寒发热,邪在少阳则寒热往来,邪在阳明则但热不寒等。
[配伍意义] 针对气血虚亏,风中经络,气血痹阻之证,治宜祛风通络为主,配伍
益气、养血、活血之品,以调其里,使风邪外解,气血调和,筋脉得养,则诸症自愈。
方中以秦艽苦辛而平,祛风除邪,通经活络为君,《名医别录》卷2谓其“疗风,无问
久新,通身挛急”, 《本草纲目》卷13则谓其善治“手足不遂”。配伍羌活、独活、防
风、细辛、白芷诸辛温之药为臣,能疏散宣通,进一步加强秦艽祛风通络之功,其中羌
活主散太阳之风,可治“贼风失音不语……手足不遂,口面喁斜”(《重修政和经史证类
备用本草》卷6);白芷主散阳明之风;防风为诸风药中之走卒,能随风所引而无所不
至以祛之;独活祛风止痛,善治下部之痹,与羌活之善治上部之痹相合,则可宣通周身
之痹;细辛则长于祛风散寒,所谓“芳香最烈……内之宣络脉而疏百节,外之行孔窍而
直透肌肤”(《本草正义》卷5)。配伍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则四物汤存焉,、可补血
活血,作为佐药,其意义有三:一是本方证有血虚存在,刘完素谓“血弱不能养筋,故
手足不能运动”;二是风邪侵淫血脉,易于损伤阴血,血虚生燥,更使筋脉失于濡养;
三是方中君臣药皆祛风之品,其性多燥,伍用四物可养血柔筋,使祛风不伤阴血。配伍
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助气血生化,达到补气生血之目的;同时本方配伍补气
之品,既针对正气虚亏,招致风邪人中之因,又能使风邪去而正不伤,寓有扶正祛风之
意,亦为佐药。配伍黄芩、石膏、生地清热,其中黄芩、石膏清气分之热,生地则凉血
和营清血分之热;三药为风邪郁而化热或兼夹热邪而设,并可监制诸祛风药温燥助阳化
热之弊,亦作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作使药。诸药配伍成方,共奏祛风清热,养血通
络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祛风通络药为主组方,配伍养血、活血、益气之品,对正气
虚亏,风邪初中经络,气血痹阻之证,可标本兼顾。气血同治,则病自安痊。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所治中风,乃外风人中经络之证。以口眼喁斜,舌强不语,手
足不能运动,神志清醒,病程较短,并兼有外风证者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原书谓如遇天阴,加生姜;心下痞,加枳实。天阴加生姜,可祛风温
阳散寒;心下痞加枳实,可行气消痞。此外,若无内热,可去黄芩、石膏、生地;若表
证不明显,可酌减细辛、白芷、防风之类。
3.本方现代可用于颜面神经麻痹、缺血性脑卒中等属于风邪人中经络者。对于部
分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亦可使用本方,有祛风除湿,养血清热,通络止痛之效。
[使用注意] 凡中风属于内风引起者,不宜使用本方。
[源流发展] 《医方集解》认为本方出自《机要》,故有相当一部分医家均踵其说。
<机要》者,盖《活法机要》之简称也,一般认为乃元.朱震亨门人所编述;其实,早于
《活法机要》的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即载此方,治疗“中风,外无六经
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格,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属血弱不能养筋者。”因此,
大秦艽汤的方源应是《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然而,也正因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的这段话,便招致了明代张介宾的诘难:“(大)秦艽汤虽有补血之药,而寒散之剂居其
半。夫既无六经之外邪,而用散何为也?既无阻隔之大邪,而用寒何为也?寒散既多,
又果能养血气而壮筋骨乎”(《景岳全书》卷10)?的确,刘完素所列主治与方中配伍用
药不相吻合。因此,明代吴昆关于本方治疗“中风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风邪
散见,不拘一经者”(《医方考》卷1)的论述,就基本成了大多数医家认识本方主治病
证的共同点。至于明、清以来,因对中风的病因认识,每从内风立论,故大秦艽汤不可
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医家的否定,如上述张介宾之言。此外,《世医得效方》卷13之大秦
艽散,治疗中风,风痰壅盛,四体重著等症,亦从外风立论,其组成系大秦艽汤去当
归、白芍、生地、熟地、白术、细辛、石膏、白茯苓、独活,加条参、枳壳、赤芍、桔
梗、前胡、桑白皮、天麻、防己、荆芥、木瓜、川牛膝而成。此方祛风清热,而舍大秦
艽汤养血之功,转为宣肃肺气,强筋健骨。
[方论选录] 、
1.虞抟:“此方用归、芎、芍药、生熟地黄以补血养筋,甚得体。既曰外无六经之
形证,但当少用羌活、秦艽,引用以利关节。其防风、独活、细辛、白芷、石膏等药,
恐太燥而耗血。虽用此,川芎止可六分之一。尤宜加竹沥、姜汁同剂最好,达者详之。”
(《医学正传》卷1)
2.吴昆:“中风,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此方主之。
中风,虚邪也。许学士云:留而不去,其病则实,故用驱风养血之剂兼而治之。用秦艽
为君者,以其主宰一身之风,石膏所以去胃中总司之火,羌活去太阳百节之风疼,防风
为诸风药中之军卒。三阳数变之风邪,责之细辛;三阴内淫之风湿,责之苓、术。去厥
阴之风,则有川芎;去阳明之风,则有白芷。风热干乎气,清以黄芩;风热干乎血,凉
以生地。独活疗风湿在足少阴,甘草缓风邪上逆于肺。乃当归、芍药、熟地者,所以养
血于疏风之后,一以济风药之燥,一使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也。”(《医方考》卷1)
3.张介宾:“大秦艽等汤,在《机要》、《发明》俱云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
便溺之阻隔,如是血弱不能养筋,宜养血而筋自荣,以大秦艽汤、羌活愈风汤主之。夫
秦艽汤虽有补血之药,而寒散之剂居其半。夫既无六经之外邪,而用散何为也?既无阻
隔之大邪,而用寒何为也?寒散既多,又果能养血气而壮筋骨乎?”(《景岳全书》卷10)
“按此汤(大秦艽汤),自河间、东垣而下,俱用为中风之要药。夫既无六经之外
证,而胡为用羌、辛、防、芷等药?既内无便溺之阻隔,而何用石膏、秦艽、黄芩之
类?其为风寒痛痹而血虚有火者,乃宜此方耳。”(《景岳全书》卷54)
4。汪昂:“治中风手足不能动掉,舌强不能言语,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 《经》
曰:掌受血而能握,足受血而能步,又脾主四肢。脾虚血弱,不能荣筋,故手足不掉
也。舌为心苗,肾脉连舌本,心火盛而肾水衰,故舌本木强也。六经形证,谓口开、手
撒、眼合、鼻鼾、吐沫、遗尿、直视、头摇诸证也。此则外无六经形证,内无便溺阻
隔,为中经络中之稍轻者也。此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也。以秦艽为君者,祛一身之风
也。以石膏为臣者,散胸中之火也。羌活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川芎散厥阴之
风,细辛、独活散少阴之风,防风为风药卒徒,随所引而无所不至者也。大抵内伤必因
外感而发,诸药虽云搜风,亦兼发表,风药多燥,表药多散,故疏风必先养血,而解表
亦必固里。当归养血,生地滋血,芎劳活血,芍药敛阴和血,血活则风散而舌本柔矣。
又气能生血,故用白术、茯苓、甘草补气以壮中枢,脾运湿除,则手足健矣。又风能生
热,故用黄芩清上,石膏泻中,生地凉下,以共平逆上之火也。刘宗厚曰:秦艽汤、愈
风汤虽皆有补血之药,而行经散风之剂,居其大半,将何以养血而益筋骨也?天麻丸养
血壮筋骨,庶几近理。喻嘉言曰:此方既云养血而筋自柔,何得多用风燥药?既云静以
养血,何复用风药以动之?是言与方悖矣。偶论三化汤、愈风汤及大秦艽汤,皆似是而
非者。昂按:此方用之颇众,获效亦多,未可与愈风、三化同日语也。此盖初中之时,
外挟表邪,故用风药以解表,而用血药、气药以调里,非专于燥散也。治风有解表、攻
里、行中道三法。内外证俱有者,先解表而后攻里是也。若愈风解表而风药太多,三化
攻里而全用承气,则非中证所宜矣。”(《医方集解.祛风之剂》)
[评议] 虞抟的方论肯定了大秦艽汤用归、芎、芍药、地黄以补血养筋,但对使用
羌活、秦艽、川芎的药量和使用防风、独活、细辛、白芷等易伤阴血提出了异议,可供
参考。吴昆对大秦艽汤主治证和配伍意义的分析,均为中正持平之论。张介宾对中风的
认识系从内风立论,力倡所谓“非风”之说,因此,其对大秦艽汤祛散外风以治疗中风
的诘难,正是这一观点的体现。中风的外风、内风之争,由来已久,张氏之论为我们提
供了一个典型的事例。汪昂既分析了大秦艽汤的主治和配伍意义,颇多可取;又对刘宗
厚、喻昌的议论作了再评议,认为中风之初,外挟表邪时,用此方“风药以解表,而用
血药、气药以调里”,是对大秦艽汤立法原则的高度概括。
[验案举例] 中风 《中医药研究》 (1989,5:45):某女,50岁。1985年12月
诊。患者自觉周身不适,继而左侧肢体酸麻瘫软,急至医院就诊,用西药低分子右旋糖
酐等,配合针灸治疗,并邀中医会诊。症见:神志清楚,左肢体瘫痪,口眼歪斜,二便
正常,口干微渴,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细弦。辨证为外邪留窜经络,脉道不通,气血
逆乱所致。治以祛风清热,活血通络。大秦艽汤(原方原剂量)去白术、熟地,加红花
12g、丹参12g、僵蚕12g、牛膝12g、天麻lOg。经用上方半年,症状基本解除,3年来
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本例中风从外风论治,用大秦艽汤加减治疗半年而愈,说明大秦艽汤治疗中
风的价值应引起重视。
[临床报道]
1.中风 使用大秦艽汤化裁治疗中风37例,取得较好疗效。以大秦艽汤原方为基
本方,结合以下加减法:风邪挟热留窜经络,气血瘀阻,脉道不通,去白术、熟地、独
活,加红花log,丹参、僵蚕、川牛膝、菊花各12g;风邪挟寒留窜经络,加桂枝、木
瓜各12g,全蝎9g,僵蚕lOg;体虚邪中,致偏枯不用,去羌活、独活、细辛、生地、
石膏,加黄芪、鸡血藤各30g,党参18g,天麻10g,杜仲、枸杞、川牛膝各12g;风邪
挟痰留窜经络,致血脉痹阻,气血逆乱,其偏热者,去熟地、生地,其偏寒者去石膏、
黄芩、生地,均加半夏、川牛膝、僵蚕各12g,天麻9g。服药30剂为1个疗程。疗效
标准:各种中风症状消失,肌体恢复如前者为痊愈;主要症状消失,生活能自理者为基
本痊愈;主要症状有好转,卧床患者能下床扶杖活动,生活能勉强自理者为显效。结
果:服药12剂痊愈者3例,2个疗程痊愈者8例,3—4个疗程痊愈者8例,5—6个疗
程痊愈者12例。总有效率为91.88%l”。
2.风湿热痹痛 采用大秦艽汤治疗风湿热痹痛15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红、
肿、痛、热,活动不便,反复发作,且与天气变化有明显关系,舌质红,脉数或滑数等
症。部分患者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经用大秦艽汤祛风清热,除湿活血,兼扶正气之治
疗。结果:5例痊愈,1O例显效,所治病例全部有效
下一篇
如何焖羊肉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