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董导读:
本文选摘自Melvyn(党芬)在第三届HR私董年会的分享,党芬老师原阿里政委出身,现任职于某上市公司,始终坚守在BP的最前线,拥有超过15年HRBP领域深耕的经历,富有不同阶段组织赋能的实操落地及咨询经验。她的这篇分享,相信能引发很多BP的共鸣和启发。
当时在第三届HR私董年会上,党芬老师的分享得到了诸多好评,分享结束后大家围着老师继续请教各种BP问题,意犹未尽。
11月24日,HR私董会将邀请党芬老师为小伙伴们做更进一步的深度分享:
《'HRBP'的四重修炼》
具体资讯详见文末
正文
像我这样(年龄)4打头的,还活跃在BP一线的,应该不多见了。我在阿里的时候,跟阿里的HR小伙伴们,一起经历了阿里的OD、OC、BP,还有很多阿里HR探索的落地,所以当年一起奋战的小伙伴基本上现在都已经财务自由了,我当时脑子一热,把我的股票5块钱一股卖给了一个研发男生,所以他现在也已经财务自由了,也是因为这个不明智的决策,所以我现在依然还要苦逼地工作在一线。(笑声)
我经历了国企、外企、民企,有人会说你怎么这么跳跃,都是因为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我骨子里是一个比较喜欢折腾的人,所以就一直坚守在一线,陪伴了70后,陪伴了80后,现在陪伴的是90后,包括我的孩子是00后,我准备继续陪伴00后。(笑声)
从2000年工作,到现在18年,前面的五六年是在传统行业做Function的工作,后面的十几年一直在跟着业务跑,也有一些体会和感悟,跟我们在座对BP,或者说对HR比较热爱的小伙伴,分享一些我踩过的坑、走过的弯路,希望能帮到大家。
HRBP是在1997年由尤里奇提出,然后在2000年左右很多500强企业开始应用,同时带出了三支柱,到2006年开始进入国内,在国内虽然只有十几年,但快速颠覆了企业对HR的定义,同时转变了HR扮演的角色。后来到一直到现在,市场上HRBP落地比较成功的三种模式:政委型、顾问型、产品型。
政委型是以阿里为代表,顾问型是华为为代表,产品型是以腾讯为代表。
大家在做BP的支持时,一定要清楚,BP与COE、SSC是一个群体,如果没有COE、SSC的支持,你会发现你一个人冲在前线,你的后路是没有的,业务方认可你的时候你还有点归属感,如果业务方不认可你,你就骑虎难下,会非常尴尬,就容易进入自我否定的状态中:我到底这样做的价值是什么?我这样做对吗?
所以这张三支柱的图我们可以把它视为HR的交互体系。
图的右边是业务方,他会对我们HR提需求,我们HR对业务方输出交付。有了HRBP以后,业务方所有的需求都是提给HRBP,这也是我们实际操作过程中最痛的点:我们BP好像什么都能做,好像是多面手、万能胶,业务方遇到什么问题都找我们。
BP眼里的现状
比如业务方找我们要人:“这个岗位怎么这么久了人还没来,你们到底有没有在招啊?这个offer谈了很久了为什么还没有进来?是不是你们没有follow呢?还有离职率今年特别高,入职率也很奇怪,你赶紧把数据弄出来看一下!”我们变成了HRBI。
“我们要让员工离职了,HR你们去谈一下吧,然后再帮我们分析一下原因,为什么我们加了工资、加了福利,还是没有留住我想留住的人,HR你赶紧去帮我摆平一下。”
还有一种,员工会问报销怎么办,HR帮我去报个销吧,HR你帮我处理一下行政吧,甚至很多公司HR变成了行政和财务的窗口,每年行政发福利找BP。
要团建了,业务会说:“HR发挥你的策划和组织能力,你来帮我组织一下。”
还有很多,各种奇葩的情况。我们就会很不能理解,为什么HRBP变成了这样?我们跟业务的支持关系在哪里?这些事务性的工作真的是BP的价值吗?
他人眼里的现状
第一张图,BP被业务触顶了,你会发现这种情况BP会撕裂;
第二张图(左下角的图),BP触顶业务了,这样下去,业务还是业务方吗?让BP替业务做决策OK 吗?肯定不OK!
这两张图也是目前现状比较多的,比较畸形的关系。
第三张图(中间的图),大家相敬如宾,你别管我,我也不管你,就像两夫妻过日子,你在外面沾花惹草,我在外面玩我的,然后在别人面前秀恩爱,其实都懂的,你也痛苦,我也痛苦。(笑声)业务方会很礼貌地告诉BP:你说的HR项目我支持的,(但是我不会去做)。BP也会对业务说:你的需求OK的,我支持的,(但是我没办法做)。一到问题出来的时候,拍桌子,摔凳子,夫妻吵架就开始了,吵完解决问题吗?只会把两者的关系(距离)越撕越大,业务和BP就游离开了。
第四张图(最右边的图),你会发现那些HRBP落地比较好的公司多数都是这样的,BP和业务有交点,看似接触,但又没有完全接触,像磁悬浮一样,靠得近但并没有完全接触,这是可以正常运作的模式。
你们可以去看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跟哪张图比较接近,解决方案都不一样,你可以先自我诊断一下。
那么,怎样把前面三种不正常的状态,引导到第四种正常的状态,互相吸引、互相欣赏、互相去影响的状态?
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信任。
为什么是信任?你想想,你跟谁相处是非常舒服的状态?首先是亲人对吧,你可能会对他们无话不谈。其次,我们身边有些好朋友、闺蜜、好兄弟,是不是非常信任?这层关系有了之后,我们再做一些决策或者在推一些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们之间就没有相互撕扯的力量。
第二,定位。
这是我们在做所有事情之前,我们要对自己做一个判定。如果我们定位不好,就会发生前面三种情况,我因为害怕,或者被拒绝,所以影响不了业务,我就会慢慢往后退;如果我觉得我OK,我冲在前面,我就会无形中把业务处理了;或者我稍微软弱一点,我搞不定业务老大,他比较强势,我就会被业务老大牵着鼻子走,我们不要怪别人,是因为我们自己定位不清。
所以我今天分享的焦点就围绕这两个关键词:信任和定位。
关于信任——把合作变成“过日子”
希望无论你跟业务方现在是怎样的状态,可能你们现在是蜜月期,可能已经到了瓶颈期,可能已经属于相敬如宾的状态,你有问过自己吗:你有想过跟他在一起能呆多久吗?或者你只是想:我先在这家公司做满一年再说。或者把他熬走再说,不管老大满不满意,我就坐着,我就呆着,我就看着业务方频繁换Leader、换搭档。这其实对组织的损失特别大。
我跟我合作过的每一个搭档真的就是在过日子,我们8小时甚至12小时地过日子,让他觉得HR和业务方还是有第三种形态存在的。
我们印象中,研发群体是一个非常慢热的群体,他们很难被撬动,你跟他讲什么现场鸦雀无声,你会觉得很冷场,你问他们好吗,没有声音,认同吗,没有声音,有什么帮助吗,啪啪啪全是敲代码的声音,你会觉得非常尴尬。你也不能冲上去一个一个问“你对我满意吗”。我甚至怀疑自己没融进去。但当我离开的时候,无论是阿里,还是后面的几家公司,所有的研发起立相送,然后我就哭得一塌糊涂:原来这帮人还是爱我的!只是他们平常不太会表达。(笑声)
怎么做?
首先要跟你的搭档把关系搞清楚,要跟他快速建信任,建了信任后我们很多项目才能落地。
怎么建信任?
首先要学会互相欣赏,你欣赏你的搭档吗,而不是只看到他的缺点。在跟搭档合作过程中需要三个关键词去看:温度、感性、理性。
我们HR对人的敏感度是要比较高,你要去看你的搭档有没有温度,他下面的总监有没有温度,经理有没有温度,员工层有没有温度。大家都知道阿里有个词叫闻味道,BP你可以去楼层走一圈,看看业务团队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他们对HR平时的一些落地项目是怎样的,是欢迎的,还是拒绝的。
如果这个第一条做不好,后面很多东西是很难做的。
然后我们要去看我们的搭档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比如业务方销售的老大,都是结果导向的,因为他背负着巨大的销售指标,他的痛点是什么:完不成怎么办!如果是研发的老大,他一般是比较理性的,你要跟他相爱,你要通过事去跟他相爱,你对一个理性的人跟他说:我好爱你!我好喜欢你啊!他会觉得你脑子有病啊,不需要你爱我,我只需要你帮我把事搞定了。你要站在他的角度去想。
我经历过70后、80后、90后,70后是相对理性的,他要做事,你需要想一下他脑子里需要的事是什么,你能不能帮他穿透三层做管理,帮他知道他的老板在想什么,他的下属在想什么,他的下二级在想什么,他的员工层在想什么,你要帮他去想,然后通过这些事不断往上传,让他知道:哇,原来HR可以帮我做到很多!
但对感性的人,比如一个空降过来的,你要去理解他跟他的老板沟通遇到什么样的痛点,他跟他的平级沟通遇到什么样的痛点,他在当前的业务模式中遇到什么样的痛点。对感性的人,通过感情的因素去拉近距离,比如没事吃个饭,当然如果你有本事可以让他买单,让他找你吃饭,你可以跟他先团建融入,做一个访谈,帮他做一个诊断分析。所以,是需要因人下菜的,你要判定你的搭档属于哪一类。
第二步,去看一下“我们一起正在经历什么”。
去看一下业务压力、团队的人员梯队分布,团队的人是不是他要的人,团队人员的状态怎么样。可以用一些工具去探讨,比如六个盒子去做组织的诊断,用人才盘点去做人的诊断,你帮他把人的问题搞定了,基本上可以解决70%的困惑了。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是跟他一起看是人不对呢,还是流程不对呢,还是战略不清晰,还是业务模式不稳定,还是这个团队在企业的整体层面上定位不清晰,这些任何一个问题都会影响在交付的时候没有成果。所以你要帮他跳出来去梳理。
第三步,跟他一起探讨“我们的未来是怎样的?”
比如,每家企业年初都会出来一个很详细的战略,这个战略到年中或年末去review会发现很多跑偏了,有可能年初定得过高了,或者过低了,你要去提醒他这些战略目标我们的人能不能实现?我们的组织能不能支撑?他对人一般是无感的,他的眼睛一直在业务线上,所以这就需要我们HRBP帮他从侧面看。
所以我们在阿里有一堂对所有HR要上的课《百年妖姬》,主要是告诉我们,业务是这辆车的驾驶员,BP你是副驾驶,你可以提醒他,但是你绝对不允许去碰他的方向盘。
他告诉你“我们要去北京”,你告诉他“我们骑一辆自行车怎么去北京?我们现在的工具是自行车,去北京是可以到,中间会面对什么问题,要换几次轮胎,要用多久,这些时间成本和工具成本你是不是可以容忍”。他一听:哦,那好像不是我想要的。但如果你很盲目地跟他说:北京挺好的呀!然后去了,在路上他会发现困难比想象大得多,要人没人,要资源没资源,要工具没工具,不管是生产工具,还是生产方法,还是生产的本身,都不对,那为什么没有人提醒我。他也会面临他老大的挑战。
我每年都会立“大话”,我会当HR团队和业务团队几百号人的面,如果今年我的HR项目落地了,我打算绩效打分可以拿到4,但是如果我的搭档只拿到了3.5,那么我的自评一定是下沉到3.5。可能很多HR不理解,说业务很多东西跟我们HR没关系啊,没必要为了业务方去背这些你决策不了的事情。
但是我跟他有信任在,我必须要跟他做到利益共频,你说你HR做得很好,你绩效很高,奖金拿了很多,但是我业务方自己在面对一个一个坑,然后你第二年又跟我来讲“我们要做很多项目”,他会信你吗?一定不会。
所以这是我每年都会做的,我会告诉所有HR团队和业务团队,如果今年我支持的业务团队不OK,那么我的自评会跟团队一样。反过来,也不是说业务OK了,我就一定是4。我有句话跟大家分享: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把功劳交给业务方,他做得好了,你不用去抢功,他自己会知道的。
所以,你可以问一下自己,你能跟业务同舟共济、破釜沉舟吗?
关于定位
第一,TA在想什么?需要BP做什么?
这个TA是泛指的他,一共三层:
第一层是业务老大他的老板在想什么,这就是阿里说的“揪头发”,向上去思考,不要只是站在HR的角度;
第二层是你的搭档本人在想什么;
第三层是搭档的下属在想什么。
这三个层面是HRBP要自我诊断的,如果这三个问题你都回答不清楚,你去跟业务接触的结果一定是不理想的。
大家都知道Lucy(彭蕾),她做HR跟我们分享一点特别厉害:如果BP接手一个新业务,她什么都不干,就拿一个本子找各种人聊,找老大聊、找老大的老板聊、找老大的下属聊。她就拿一个小本子记,聊的工具就是六个盒子的框架:
你知道你的战略吗?
你知道公司的愿景和文化吗?
你知道我们现在的业务流程吗?
你知道我们团队现在的人才分布吗?
你知道我们现在的人是不是你想要的人?
你知道我们的激励是否有效吗?
聊完后,拿一个大样本的分析呈现给业务老大:你可以看下团队的状态,这个温度是过高了,还是过低了。
所以沟通前,你要知道他在想什么,如果你不知道,我建议你用这个方法去聊,我也是这么做的,非常管用。
你去聊无形中就形成了HR和业务的桥梁。你跟员工聊,员工可能更在乎的是我的绩效、我的晋升、我的发展,你HR能帮到我什么?总监层或者经理层,可能会问你:我下面员工的管理我需要方法和工具,我对我老板的向上管理我也需要方法和工具,你HR能帮到我什么?
“他需要BP做什么”,记住这里不是HR,BP只是HR的一部分,我BP只能做BP能做的事情,我可以去推动HR,但是要学会借力,你不要直接跑去跟HR撕逼,比如:你去吐槽招聘不好,招聘可能会撂挑子:你能做你做!(笑声)
BP要学会借力,借业务老大的力,让业务老大跟HR老大去对话,达成一致后往下落。你不要直接找招聘的Head,你谈得好还好,但大部分会谈崩,业务老大会来质疑你:你怎么在做沟通的,怎么现在简历也没有,怎么招聘对业务这么的排斥?
所以大家要学会借力,借业务老大的力去跟HR老大沟通,不是所有的事情自己冲上去都有好结果的。
第二,“副驾驶”BP能做什么?
一方面是业务需要BP做什么,另一方面是BP能做什么。假设我是一个小HR,我没有办法去影响业务的战略,没有办法去影响业务的流程,我能做的就是事无巨细去服务好员工,你不要觉得很多琐事不耐烦,我现在是一个BP服务550个研发,我每天睡前会把当天在企业微信上问我各种问题的都回复掉,不要让员工的问题过夜,你确实是很忙,但你不要让员工找不到你,他会说“你还说你要关注我”,说这些没有用的,哪怕他问我很琐碎的事情:财务在几楼?报销怎么报?年假不休了怎么办?绩效跟谁去聊?今年公司什么时候调薪?五花八门的问题都有。我每天都会去清理,不要让员工觉得:大事你做不了,小事也不屑于做。
所以如果是小HR,我会建议你把员工全部抓好。
我自己面对550个研发,我至少会对那些核心的人才比较清楚地去了解:他现在经历什么阶段?是不是结婚了?有没有孩子?如果是老婆怀孕了,几个月了?他住在哪?他现在经济压力大不大?房贷还多少?对这些问题我都会有个数。
所以当业务Leader告诉我说:我发现最近谁谁不稳定。我会告诉他:他当然不稳定,因为他现在月收入15K,房贷要还12K,你没有给他定好清晰的计划,他也看不到自己能拿到什么,他一定会被外面的诱惑吸引。还有些员工家庭长期两地分居,我团队里面有两个,一个是家在武汉,一个是家在杭州,每周末来回奔波,我会提醒业务老大,这种状态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
第三条,我们合力能做什么?(团队+业务)
就是我刚才说的借力,团队也好,业务也好,怎么通过借力的方法一起把这事推下去,而不是HRBP自己冲在前面。
说一下怎么去判断团队的状态。他是需要政委型的BP,还是顾问型的BP,还是产品型的BP,还是高定型(高级定制)的BP?这里面会涉及到OD、OC、COE等解决方案交付的功底。你要根据团队的状态,没有一种模式是可以一通到底。
关键能力
·政委型:文化布道能力+陪伴能力
·顾问型:专业能力+搭场子能力
·产品型:交付能力+用户体验
·高定型:freestyle
政委型:文化布道能力+陪伴能力
在做陪伴的时候一定要清楚你这个团队的文化是怎样的,你公司老大的文化是怎样的,你的业务搭档文化是怎样的,你要用文化的味道去闻一闻这个团队跟我搭不搭。
我现在的搭档我们CTO是腾讯出来的,我们俩一开始合作可痛苦了,因为我们一个阿里出来的,一个腾讯出来的,我强势文化出来的,屌屌的,年纪还比他大,他腾讯出来的,很包容的,他很奇怪“这女生怎么这么大脾气?这怎么合作呀?”(笑声)所以就各种撕扯,最后发现:其实大家拍桌子也是对事不对人,我们为的都是团队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发现我为什么这么强势:因为我在阿里跟搭档合作,我不强势我就被他强势了,所以我必须比他强势,因为我经验在那,他不得不听我的。但是面对腾讯出来的搭档,我用这个调子去互动,发现好像人家本来就挺“乖”的,我这样对人家我自己会内疚,然后慢慢我就变得温和了,原来会说“某某总,我觉得这个事情必须要这样做,要不然会怎样怎样”,后来就变成用很温和的语气“我们这样做,好不好?”(笑声)
做政委型的BP,你文化布道能力一定要有,就是你要去感染别人的时候,你一定要清楚“我是有两把刷子的”,本来是要给别人洗脑,别搞成反而被别人洗脑了。我刚开始做BP的时候,跟程序员对话,我本来是要去说服他“你KPI为什么不好,我怎么帮你”,最后变成我跟他一起去找他老板“他为什么是这个数字?我觉得他挺好的啊”。(笑声)
另一方面是陪伴能力,回到前面说的跟过日子一样,HR有几个时间节点,年初几个月去拆解业务的战略、过人,到Q2的时候开始做人才盘点,然后再做绩效的考核、年度的晋升,就是对人的一些事务出来了,然后到下半年又开始重新来一波了,又开始人才盘点,再到年末有很多项目了,比如留人、headcount、预算、明年的战略和人才布局该怎么走。所以这个陪伴不是被动地等着业务方来提需求,你要去了解他们的状态,用工具、用你HR的功底去陪伴他们。
顾问型:专业能力+搭场子能力
并不是前面说的政委型不需要专业能力,但对华为这种偏顾问型的BP,更多要交付解决方案,比如说招聘遇到难点了,你不能说我们要加薪,如果钱能搞定的问题不需要你,你要给他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搭场子的能力,也是OD的能力,你怎么用一根线把HR所有的function串起来,现在大部分HR交付是分段的,招聘模块自己招人,招到后丢过去不管了;绩效考核、员工关系也是这样分段的,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员工被割裂的。所以我在做BP过程中我会用一根线把所有串起来。
比如我现在在做员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先是帮业务老大去做人才画像,他要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在哪里,怎样帮他吸引到这样的人,不光是薪酬,招聘经常说因为我们给的薪资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所以我们招不到想要的人,这个怎么破?你要把业务方拉进来,用业务方去吸引他,比如研发一定是大牛吸引大牛,要关注员工的自我增值,如果你帮不到让他现金增值,一定要帮到他职业生涯和个人成长的增值。
然后,你要告诉他:他面试进来后他的落地,他的lending,谁来陪伴他,用两个角色:文化导师、业务导师,让他融入文化,融入业务;后面他会转正,转正后有一个成就交付,绩效管理、晋升管理;然后1年左右,他可能会遇到瓶颈,我怎么帮他去赋能,让他在这个基础上进入另外一个循环,更上一个台阶,再到最后我们怎么把他留住,怎么让他的经验去复制,当然如果最后他实在要更好的机会,我们是要祝福员工的。
当他退出这个职业周期之后,再补人进来,不能低于他的level。比如阿里出去一个P7,补进来一个P5,你要提醒你的搭档:你的headcount是满足了,但是你要面对他的交付能力,你要增加时间成本,你要增加业务的损耗成本,这些你要提醒他。
我有个习惯,每个月写BP月报,然后share给总监,我会做很多数据的监控:当前团队人员的技能和状态,再到团队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的指标监控,员工的满意度、敬业度、交付能力的评估、需求的评估,等等。搭档看到数据后,会说:原来BP没有夸大其词,确实我团队junior的人太多了,我需要优化。他就会去卡headcount,他自动会去想:我下个月开始招聘要集中在5年经验以上的。
综合来说,就是你要用一根线把业务方的HR场搭好。
产品型:交付能力+用户体验
产品型的BP,你要搞清楚你的用户是谁,你的用户在哪,你的用户需要你提供什么不一样的价值,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你跟别人来做有什么不一样,你怎么把你的核心竞争力拆解出来,然后去满足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总之,你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而不是HR的角度。
高定型:freestyle
这种高级定制型就是在前面三种类型随需切换,团队到了什么程度什么状态我就用什么模式。
总结
第一步,最重要的是搞定业务老大,如果你搞不定,就什么都做不了;然后,你要搞定HR老大,怎么搞定HR老大?你要让他觉得业务方认可HR,认可function,让他说HR做得好,而不是说BP做得好。记住,不抢任何人的功劳,但是不抢不代表你没有功劳,两边的老大心知肚明的,不用你去讲。
业务老大和HR老大都搞定后, HR提供了种子给你,业务方提供了土壤给你,然后你去帮业务团队分析的时候,要去看一下团队的现状,对不同的层级有不同的方案和工具,比如对员工要想怎么帮他们做好增值,对总监和经理层,要让他们去做导演,让他们向上可以战略对话,向下可以工具管人、流程管人、温度管人,让他们帮助员工去做增值,你自己教不了研发写代码,但是你可以用你研发总监的资源,比如可以去搭一个技术的大学,可以请外部的大牛来做技术分享,请内部研发就复杂的业务模式做拆解。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