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针刺臀中肌髂骨处附着点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212例

针刺臀中肌髂骨处附着点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 212 例 陈日含 1 陈日立 2 (1 福建省惠安县 , 福建 362141 ; 2 福建省泉州泉港 ) 本论文发表于《中国针灸》2008年6期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历来手法颇多,但多以循经取穴治疗为主,以取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昆仑等穴取效。临床上据各种病因所致的坐骨神经痛,其无论根性、丛性、干性的坐骨神经痛,都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常见诸报。但临床上也确有一些病人历经传统取穴治疗无效者,其中又以干性坐骨神经痛为多见,笔者受《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 [2] 理论启发,用针刺臀中肌髂骨处附着点治疗经传统循经取穴治疗无效者的干性坐骨神经痛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自 2006 年 8 月份以来门诊共收治 856 例干性坐骨神经痛者,纳入本组病例全部经过 ct 扫描未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者,而表现为坐骨神经痛症状的符合诊断标准者,被诊断为干性坐骨神经痛。其中经过以取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昆仑等穴为主的传统循经取穴经治疗 1 个月无效者共 212 例纳入本观察组,其中男 125 例,女 87 例,年龄 21-68 岁间,平均 44.5 岁;病程 1 个月 ---1 年 172 例, 1—2 年者 28 例, 2---3 年及 3 年以上者 12 例。 1 . 2 临床表现与待征: 干性坐骨神经痛一般无腰痛症状,疼痛常从臀部、大腿外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外侧放射,咳嗽、排大便等增加腹压动作对干性坐骨神经痛症状无明显影响。查体可见患肢大腿,小腿肌肉不同程度肌萎缩。沿坐骨神经走行方向有压痛点,多在臀中肌附着处,腓骨小头下方、外踝后压痛。但腰部棘突旁常无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为阴性。脑脊液检查、 x 线摄片、 CT 等无异常改变。 2 .治疗方法, 2 . 1 定位:据解剖学 [1] 臀中肌髂骨处附着点按压可寻得深在压痛区,此压痛区则为针刺的进针点(见图 [1] )。表现为梭形横向的大约 3.0*6.0cm 压痛区,术者用紫药水在压痛区皮肤上做标记。 2 . 2 针灸器械:选用 100 或 125mm 长一次性普通无菌针灸针,据臀肌厚度选用。 2 . 3 针刺手法:采用夹持进针法从进针点(见图 [1] )进针,每 1.0cm2 面积布针一枚,均匀布针 8-12 枚,形成密集围刺状。针体与皮肤垂直,针尖指向臀中肌附着区,深度直达骨面。施平补平泻手法,让针感强烈后留针 25 分钟。同时 TDP 神灯照射至患者自觉肌肉深部灼热感。 2 . 4 疗程:每周进行上述治疗 2 次, 4 周为一个疗程。本组全部病例均经一个疗程治疗。 3 .治疗效果 3 . 1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临床治愈为臀部、大、小腿放射痛及相关体征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正常,随访 3 个月无复发;显效为臀部、大、小腿放射痛基本消失,仅重体力劳动后有轻微疼痛,功能活动正常;有效为臀部、大、小腿放射痛的症状减轻或改善,体征、功能部分恢复,不能进行重体力劳动;无效为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3 . 2 本组治疗 4 周后,经休息 3 个月后进入临床疗效评估:治疗结果临床治愈 128 例,占 60.3 %。显效 62 例, 29.2 %。有效 8 例, 3.7 %。无效 14 例。 6.6 %。总有效率 93.3 %。 4 .体会 笔者认为干性坐骨神经痛经应用密集围刺臀中肌髂骨处附着区加 TDP 神灯照射之所以取得满意临床疗效,说明了臀中肌附着处与干性坐骨神经痛临床症状的发生有着内在的联系:则可能臀中肌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刺激着临近的坐骨神经干而至坐骨神经痛。而针对臀中肌附着处的针刺,采用长针、深刺、强刺激手法,并且采用密集布针方法加强针感,从而有效地增加了臀中肌附着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无菌性炎症的吸收而减少其对周边组织或临近坐骨神经的刺激从而缓解了临床症状。据临床有效病人观察可见:随着针刺后强烈针感的产生,臀中肌髂骨处附着压痛区压痛感的减轻,临床症状亦明显缓解。 上述针刺方法易掌握,临床疗效确切,所需设备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5 .参考文献 [1] 余哲,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 92 [2] 宣蜇人,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上海:文匪出版社 2002 : 382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