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菜强调整体,扬菜则讲究个性,一个官府菜,一个盐商菜。
淮扬菜发源地之争由来已久。2019年10月31日,第六个“世界城市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批准66座城市加入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其中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扬州入选世界美食之都。虽然这让淮扬菜更加享誉天下,同时也让淮扬菜到底是起源于淮安还是扬州的争论再起高潮。
淮扬菜是新中国诞生时的国宴菜。在开国第一宴上,由周总理亲自过问的淮扬风味宴席定下了之后国宴的基调;2002年国家领导人招待美国总统布什时也选用了淮扬菜。这其中当然有领导人家乡情怀原因,但淮扬菜之精美应当是主要原因。因此淮扬菜具有显明的城市和区域文化名片作用。
今年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美食之都全球共有26个,我国共有四川成都、广东顺德和澳门三座城市入选,现在扬州也正式入选“世界美食之都”。这次评选结果,让淮扬菜系广泛进入世界,让扬州市再次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大放光彩。对这个结果,同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淮安深感不安,网络上相关争论比较激烈。
两地食客:为了本地荣誉坚决争!现在人们认为,淮扬菜能够与川、鲁、粤省级菜并列为中国传统四大菜系,是淮河流域、扬子江流域的江苏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但有人扬言:了解了江苏的“内斗”,也就不难理解菜系之争了。争夺最多的,当属淮扬菜!随着美食文化与经济之间关系日益紧密,淮扬菜的文化品牌意义与经济意义愈加凸显,这使得原本相邻甚睦的淮安、扬州二市,在淮扬菜的发源地与中心地位的问题上较起劲来。
通过百度搜索,以“淮扬菜发源地”为词组检索,相关信息有78.7万条;以“淮扬菜发源地是哪里”为词组检索,相关信息有84.9万条。这两种检索,多数信息体现的是历史上直接有关淮扬菜系的争论,其数据尽管较大,但与淮安和扬州两地媒体和网民对“世界美食之都”宣传、推介的信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而两个城市的数据却有明显的差距,淮安数据比扬州少400万条,占比少2%。可见在“世界美食之都”的网络热度上,淮安远低于扬州。当然这与扬州被选为“世界美食之都”之后的广泛宣传影响有关。
对淮扬菜系的争论,主要来自扬州、淮安两地的网民。
淮安派:在扬州被选为“世界美食之都”后,一些淮安网民非常气愤。如@炮兵营长11月4日发贴称,淮扬菜发源地为淮安,淮扬菜,“淮”字在前,“扬”字在后。淮安菜系品种多达几千道,扬州菜只有包子和蛋炒饭等面点类食品,扬州还有什么菜啊?说明淮安府的菜占据淮扬菜系的份量和影响力巨大,远超过扬州菜。历史上淮盐产业高度发达,更不要说盐商,没有淮安产的淮盐,你有屁盐商。淮安是全国产盐重要基地,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淮盐出,天下咸”,即使今天淮安的淮牌盐也占据全国三分之一位置,扬州有屁盐商?自古淮安府每年上交朝廷银两是10万7千担,而扬州只上交9千担,扬州少交1万担,足以见证淮安在全国的影响力。文人雅士集聚淮安府,中国四大名著有《西游记》《水浒传》两部在淮安出产。
还有淮安网民称,一段时期,扬州高举的却是维扬菜大旗,认为维扬菜才是四大菜系之一,但这是扬州人自封的,社会不认可,搞不成气候了,于是对淮扬菜热心起来。扬州一些媒体认为淮扬菜就是扬帮菜、维扬菜,淮扬菜就诞生在扬州,这态度转变之快,令人惊呆下巴!连扬州本地及周边人民都没反应过来!
扬州派:2018年就有好事者发表题为“诞生于内斗省的国宴——淮扬菜简史”的文章称,扬州自吴王刘濞以来,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相继开凿的大运河,扬州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富庶之地。“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可不是随便说的,江南在当时并非指当今苏南浙江一带,而是扬州为核心的城市圈,清朝时期,扬州作为中部各省食盐供应基地及清朝南北漕运之咽喉,富庶奢靡,盐商皆在饮食享乐上一掷千金,当今淮扬菜不少都是明清时期各路富商私厨所研。当今淮扬一带人几乎无人不吃的大煮干丝,最早就是来源于扬州地方官员献于乾隆的“九丝汤”。“家乡风味浓似酒”并非一人之感叹,而是实实在在由时间所酿。
淮扬菜系自古就有争追溯淮扬菜之历史,其萌生于春秋、兴起于汉魏,发展于唐宋,成为相对独立菜系的名称,并扬名天下的时间当在清朝以后,特别是康、乾盛世之际。淮安人常用历史来佐证淮扬菜发源于淮安。
一是因为来源于以淮安为中心的淮扬区域名。康熙九年(1670年)置淮扬道,驻淮安,淮安府、扬州府、海州直隶州都隶属淮扬道。清朝负责淮扬地区防务的淮扬镇总兵驻地也在淮安。1914-1927年,民国的淮扬道,政府驻淮安,辖扬州、盐城、泰州、淮安、宿迁、连云港等地区。
民国淮扬道区域图,来源:方志江苏
二是漕运盐政和繁荣商贸使淮安成为淮扬菜发源地。乾隆间淮安的城市人口达50余万,是大运河畔可与杭州、苏州、扬州比肩的四大都市之一,这是淮扬菜兴起的历史原因。明清两朝,淮安是中国的漕运指挥中心(漕运总督)、河道治理中心(河道总督)、漕粮转运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清江督造船厂)、盐榷税务中心,还是大运河的重要交通枢纽——“南船北马、舍舟登陆”。
三是康熙帝六下江南、乾隆帝六次南巡首到淮安尝美食。乾隆爷每次下江南必经停淮安(清江浦、山阳县城等),当地接待皇上,吃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为了让乾隆爷高兴,地方官员及盐商乡绅们忙得又喜又恼,更让老百姓苦不堪言。乾隆爷那张美食家的嘴,让淮安本来就很有名的菜肴,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皇帝的广告也让淮扬菜名扬四海传遍华夏。康熙、乾隆二帝每次南巡,是先到淮安,再到扬州,先吃了淮安菜,再尝扬州菜,感觉二地佳肴有异曲同工之妙,故言之:美哉乎,淮扬菜!因此,淮扬菜本源必然是淮安为先,扬州次之。
四是认为古扬州不是今扬州,淮扬菜不是扬州菜。一直有人考证淮扬菜见于文献,始于《尚书·禹贡》和《史记·夏本记》中的“淮海惟扬州”一句,实际意思是:“淮水以南、东海以西属于扬州”。这便是“维扬”一词的出处。如果认为淮扬就是维扬,维扬代指扬州,所以淮扬菜就是扬州菜!这是逻辑不通。《尚书·禹贡》成书于战国时期,当时秦王尚未统一中国。另据《吕氏春秋》记载:“东南为扬州,越也”;《尔雅·释地》称“江南曰扬州”。可见扬州最早是指长江以南、我国东南地区。扬州成为行政区域,那是在西汉武帝时期,天下分为十三州部,安徽淮河以南、江苏长江以南属扬州刺史部,当时的扬州跟现在的扬州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同名而已!
历史上的扬州和今天的扬州在名称区划、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统一,是在唐朝李渊武德八年,扬州治所从丹阳(今南京)移到长江北,自此才有今天的扬州。可见,维扬菜=淮扬菜=扬帮菜根本经不起历史考证。正如淮扬菜大师吴明千所说的,70年来淮安人独自扛着淮扬菜大旗蹒跚前行,而扬州人扛的是维扬菜旗,现在看到此路不同,竟然抢过淮安的大旗勇敢向前跑!
扬州人怎么争扛淮扬菜大旗?
扬州素以“三把刀”闻名天下:剃头刀、修脚刀、厨刀。近些年,最知名的莫过于这把厨刀。
为了淮扬菜的名份,扬州和淮安各不相让,各执一词,各有证据,各出典故,并都拿出各自的优势和绝招,各摆擂台,各自吸引大批拥趸,各自搞起了“淮扬菜美食文化节。”虽然扬州美食节要比淮安迟几年,但扬州在2005年春,建立了一个“中国淮扬美食文化博物馆”,这似乎又占了先机。扬州的招数顺应了时代发展:
一是美食文化吸引四方客。为了让扬州美食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符号,2013年扬州就开始酝酿申报美食之都,并于2018年全面启动,今年终于尘埃落定。2001年,扬州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淮扬菜之乡”。扬州现有厨师15.2万人、中国烹饪大师61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美食产业的带动下,2018年,到扬州欣赏美景、体验美食的国内外游客达到7044万人次。2018年出台《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扬州炒饭制作技艺、茶点制作技艺等传统工艺予以保护。扬州美食已成为扬州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是让扬州“厨刀”名扬天下。据扬州媒体宣传,扬州自古名厨辈出,李魁南等10位扬州厨师主理了新中国开国第一宴,目前75%以上的中国驻外使领馆都有来自扬州的厨师。扬州包子“包打天下”,扬州炒饭“炒遍全球”。
美食已成扬州闪亮的国际名片,扬州炒饭是海外中餐馆的必备菜肴,扬州包子每年出口5000万个,深受世界人民喜爱。2008年奥运会厨师军团主要来自扬州大学烹饪系,“光扬州炒饭一天就能吃10吨。”
2013年起连续举办的海峡两岸素食文化博览会,促进扬州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食交流。2014年,举办“世界中餐烹饪大师古都扬州行”,12个国家、地区的30多位世界中餐大师同扬州烹饪大师切磋厨艺,市民和游客现场品尝到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等不同国家的美食。2015年,扬州又被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授予“国际美食之都”的荣誉称号。2015年和2016年举办的中外丝路城市美食展览会,加强了扬州与意大利等20多个丝路国家交流合作。2018年,举办中餐国际化发展(扬州)大会,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专业人员研讨中餐可持续发展。美食已成为扬州对外交往的重要载体。
三是发展产业培育人才。扬州现有餐饮及食品加工制造企业2万多家,拥有富春、冶春茶点制作技艺等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2项,2018年产业收入达65亿美元,直接带动就业24.5万人。扬州拥有中国一流的美食创意人才教育体系和实验实训室。7所高校和职业学校开设烹饪、营养学、食品安全检测等系统课程体系。每年培训厨师9000多人。50多家社会培训机构每年为3000多位居民和从业人员提供美食创意制作培训。成立于1987年的江苏省烹饪研究所是国内最早设立的专业性美食研究机构,扬州饮食文化研究走在中国乃至世界前列。
扬州人确实是扛起了淮扬菜的大旗,借着改革的时代机会,弯道超越。这就是扬州能够获得“世界美食之都”称号的重要原因。
如何正确对待淮扬菜发源地之争?面对淮扬菜发源地之争,有识之士建议,历史与现实交融,淮安与扬州共进。两市在淮扬菜系的宣传上,要从历史出发,求大同存小异;多讲特色,共谋发展。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去寻求共同点。在历史地理概念上,狭义的淮扬地区指今天的淮安、扬州两市,淮安、扬州两地在两汉为临淮、广陵二郡,三国两晋同属广陵郡,唐宋为楚、扬二州,明清为淮安、扬州二府,两市地理相邻,风俗相近,故连称淮扬。广义的淮扬地区则包括今淮河与长江下游两岸地区,包括淮安、扬州两市以及南京、镇江、盐城、泰州等地,居于中国南、北方之中,跨淮河、长江两岸,因此习惯上淮扬地区又常被称为江淮地区,和《尚书》中提及的“淮海维扬州”其实是一个意思。
从淮安和扬州的历史关系看,淮安、扬州两市由于地理相邻,在历史上经常处于同一个行政辖区内,互为统属,大致为秦汉时期相互分立,隋唐时期扬州统辖淮安,明清以后则为淮安统辖扬州。民国江苏全省划为五道,以淮阴县为淮扬道治驻地,辖淮阴、淮安、泗阳、涟水、阜宁、盐城、江都、仪征、东台、兴化、泰县、高邮、宝应等13县。可见淮安扬州是一对同胞兄弟。
其次要多讲特色,共谋发展。基于淮菜与扬菜形成的不同渊源,在淮菜与扬菜的整体菜式上,两者却有各自不同的鲜明特点:处于北方的淮菜偏咸一点,而位于南方的扬菜则更偏甜一些。淮扬菜整体上体现了这两个特色。淮菜强调整体,扬菜则讲究个性,一个官府菜一个盐商菜,都是穷竭其能,尽显奢华。淮菜原本每位厨师只做一两道菜,诸如全羊席、全鳝席,终生苦心孤诣,精研绝活。
当大清王朝曲终人散之后,官厨们失去了官府的依托,迅速地流落民间,以“烹龙炮凤”之手改“烹小鲜”,原先的官府淮菜与民间土菜相结合,使之民俗化了。同期扬菜也同样从商贾之家走向民间,以扬州本土可取之食材烹制扬菜,传统扬菜三头宴——拆烩鲢鱼头、扒烧猪头、蟹粉狮子头正是典型民间菜。因此,淮扬菜真正的发源地已经无需赘述,说它起源于淮河和扬州一带更合适,本身就是融合菜。如果硬要下一个定义,还是统一到2009年发布的《淮扬菜通用规范》对淮扬菜的定义上来:“起源于江苏地区,以及受其影响发展而成的,符合江苏地区居民饮食习惯、时尚潮流的菜肴。又称江苏菜。”
总而言之,扬州获得“世界美食之都”称号,淮安人也光荣,因为淮安人对淮扬菜的形成有重要贡献。各方继承发扬、革故鼎新,把淮扬菜“和、精、清、新”的特点发扬光大;要设法让淮扬菜走出“宫廷”,吸收川菜等其他菜系的特点,适应快餐时代需求,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