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庭经》无论对于仙家还是道教徒地位都十分尊崇,被道教奉为“寿世长生之妙典”。2、《黄庭经》包含仙家的至妙奥旨,如法持诵能达到真正的惊人炼养效果。3、民间有一首谚语说:日诵《黄庭》三五遍,不得道来也成真。
《黄庭经》约出于中国魏晋之际,道教传说此经乃上界仙真降授南岳魏夫人。经文分《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及《太上黄庭外景玉经》,两书内容大致相同,皆以七言韵文体写成。但《外景经》文句较为简略,不分篇章;《内景经》分作36章,文字亦较繁琐。一般认为《外景经》出于《内景经》之前,亦有学者考证《外景经》出于《内景经》之后。此经以道教思神守一,宝精爱气之说与古代医家脏腑理论相结合,阐述修炼长生成仙之术。经中宣称人首脑室及面部五官、胸腹内五脏六腑及肠胃等器官,皆有神仙真人居住其处。修道者若能常诵经书,默念神名,存思身神之形状、服色、居处及其职司,便能通神感灵,使脏腑安和,形神相守,延年却老,不死成仙。除诵经思神外,经中又言及漱津咽液、吐纳元气、房中固精、服食五牙、飞奔日月等方术,而特别重视积精累气之术。自晋代以来,此经流传颇广,历代道士注解者甚多。早期上清派奉此经为主要经典之一,唐宋内丹家亦深受此经影响。
《黄庭经》传说是西晋王朝时著名的女道士魏华存创作的。据考证应是先秦时期男仙所著。此经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也被内丹家奉为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属于洞玄部。《黄庭经》其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解剖学以言养生,是医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产。对后来的医药学,解剖学,养生学有巨大的影响与发展推动。修道和修仙实际有一些分别。但几乎没有人去认识或体会这种细微分别。貌似葛洪是首先注意到有这种区别的人,但所言较浅,且一般研究者也忽略难察。陈撄宁也似乎有所注意,但所说也无关痛痒,与葛洪并无太大区别。道家或修道的人,对《道德经》非常尊崇。以致道教成立后,因为此经而诞生了一个道派——楼观派,就是因老子《道德经》而成立的道教派别;
但是,仙家也有一部经书可以和《道德经》比肩,可以说是仙家的圣经。这就是《黄庭经》,因为对这部经的推崇,道教成立后,也诞生了一个道派——著名的茅山派,又叫上清派。茅山派的上清经,均是由《黄庭经》而衍生出的道经系列,也称《大洞真经》。茅山派在古时候的影响有多大呢?它素来享有“茅山为天下道学之所宗”之美誉,并被标举为道教的代表!而《黄庭经》无论是对仙家还是道教徒都地位尊崇,被道教奉为“寿世长生之妙典”。茅山派因尊崇《黄庭经》,该派开创人物甚至认为:依上清法修行得道、即可升入“上清”,比天师道的“太清”更高。这种说法,相当于整整高出天师道一个异世界的级别,当然属于宗教感情。若撇开宗教感情不论,落到实处,无非是要说明黄庭经包含仙家至妙奥旨,能达到真正的惊人炼养效果而已。此外,《黄庭经》并非现代各位道教学者所言,为茅山派祖师所写,其产生年代,要远远早于茅山派的开山祖师。自道教成立以来,对黄庭经的尊崇达到了神话的地步,民间有一首道谚说:日诵《黄庭》三五遍,不得道来也成真。西游记这部小说,虽然崇佛抑道,也不忘了恭维一下黄庭经。孙猴子听到一个凡夫唱山歌,歌词中带着“黄庭”二字,立即下跪,口称神仙。樵夫问何故如此?孙猴子回答:你歌词中有《黄庭》二字。黄庭乃道德真言。你自然是神仙了。
吕洞宾曾反复尊崇黄庭经:1、肘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2、着意《黄庭》岁久,留心金碧年深。 为忧白发鬓相侵,仙诀朝朝讨论(看来研习《黄庭经》下了很大的功夫)3、无心独坐转黄庭,不逐时流入利名。救老只存真一气,修生常迁百神灵。4、一日清闲一日仙,何须世故太悬悬。黄庭熟读勤参悟,白昼飞腾上九天。5、参透黄庭无点奇,此心默默有谁知?天根月窟无人问,满地春光月影迟。
但这部经异常深奥难懂,且流传的版本也多有错误,对于一般人乃至道教大师而言,都是一部天书。许多道教祖师或大师都曾注解过《黄庭经》;比如全真七子曾有人注解黄庭经,但未见长生效果;道教西派祖师李涵虚也注解过,也未见其有长生效果;陈撄宁也注解过《黄庭经》。
《黄庭经》乃长生妙典,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以吕岩说:“参透黄庭无点奇,此心默默有谁知?”,故仙学中真识黄庭者,不做注解,以免大道旁落!逆骨重生!但只要精诚专一,或深或浅,均会有所收获,能达到一定的炼养效果。即使懂得其中数言,只要真清静,依经而习,也会有所收获。
所以历来习黄庭者,均采用“诵读”的修习方法,企图靠这种方式成仙。道教有许多诵读《黄庭经》而成仙的案例。
这部经在教外也获得许多儒家大学士的推崇和欢迎。书圣王右军书《黄庭经》换鹅事,传为千古美谈。诗仙李太白书右军诗一篇云:“扫素写经妙入神,送贺宾客越归云。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宋朝欧阳修曾考据此经,“《黄庭经》,乃普魏间养生之书也。”又说:今处处异本,莫可考证。余家有《黄庭》石本,乃永和十三年晋人书。其文颇简,以较今世所传者,颇为有理。故为删正诸家之异,以石本为定。
苏东坡喜书《黄庭内景》,全册有书《黄庭经·赞》云:“余既书《黄庭内景》,以赠葆光道师,而龙岩居士复为作经。相其前,而画余二人像其后,笔势美妙,叹未曾有。遂为希世之珍。”故复赞之曰:“太上虚皇出灵篇,黄庭真人舞天仙。髯其两乡相后前,丱妙侠持清且研。十有二神服锐坚,巍巍堂堂入中矢。问我何修果此缘,是心朝空夕了然。恐非真人世真传,殿以二士苍鹄骞。南随道师历山渊,山人迎笑喜我还,问谁遣化考龙眠。”
陆游,尝得《黄庭》两卷真本,时佩诵之。其书怀绝句云:“早佩黄庭两卷经,不应灵府杂膻腥。凭君为买金鸦嘴,归去秋山制茯苓。”又道室杂兴云:“身是秋风一断蓬,何曾住处限东风。棋枰窗下时闻雹,丹灶崖间夜吐红。采药不辞千里去,钓鱼曾破十年功。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又道室即事云:“一簪残雪寄林亭,手把黄庭两卷经。琴调养心安淡泊,炉香挽梦上青冥。”《黄庭经》为道教养生修仙专著,它继承汉代纬书和早期道教的人身各部位皆有神之说,又吸收古代汉族医学有关脏腑、经络、精气的理论,着重阐述存思身神、守固精气的理论和方法。《黄庭经》系统地提出了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理论和相应的存真修炼方法,这对上清派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中有些内容较之《大洞真经》更为接近唐宋内丹术,故而亦被后世内丹家奉为内丹要籍。经中的脏腑、经络、穴位、精气及阴阳五行学说,反映了古代汉民族的生理、医理知识。历史上有不少书法家、文学家喜好《黄庭经》,或写法帖,或为文作序,王羲之书《黄庭经》换鹅的故事,更传为千古佳话,故此经的持久影响,已远远超出道教范围。《上清黄庭内景经》
上清章第一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曰内篇,琴心三叠舞胎仙。九气映明出霄间,神盖童子生紫烟。是曰玉书可精研,咏之万过升三天。千灾以消百病痊(quan),不惮(dan)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上有章第二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四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灌溉五华植灵根,七液洞流冲庐间。回紫抱黄入丹田,幽室内明照阳门。
口为章第三
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审能修之登广寒。昼夜不寐乃成真,雷鸣电激神泯(min)泯。
黄庭章第四
黄庭内人服锦衣,紫华飞裙云气罗。丹青绿条翠灵柯.(ke)。七蕤(rui)玉籥(yue)闭两扉,重扇金关密枢机。玄泉幽阙(que)高崔嵬(),三田之中精气微。娇女窈窕(yǎotiǎo)翳(yi)霄晖(hui),重堂焕焕明八威。天庭地关列斧斤,灵台盘固永不衰。
中池章第五
中池内神服赤珠,丹锦云袍带虎符。横津三寸灵所居,隐芝翳郁自相扶。天中章第六天中之岳精谨修,灵宅既清玉帝游。通利道路无终休,眉号华盖覆明珠。九幽日月洞空无,宅中有真常衣丹。审能见之无疾患,赤珠灵裙华蒨(qian)粲。舌下玄膺(ying)生死岸,出青入玄二气焕,子若遇之升天汉。
至道章第七
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long)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伦,齿神崿(e)锋字罗千。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同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俱脑中。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自相当。
心神章第八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皓华字虚成。肝神龙烟字含明,翳(yi)郁导烟主浊清。肾神玄冥字育婴,脾神常在字魂停。胆神龙曜字威明。六腑五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
肺部章第九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que)。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脐(qi)位。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用之不已形不滞。
心部章第十
心部之宫莲含华,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适寒热荣卫和,丹锦飞裳披玉罗。金铃朱带坐婆娑,调血理命身不枯,外应口舌吐五华。临绝呼之亦登苏,久久行之飞太霞。
肝部章第十一
肝部之中翠重里,下有青童神公子。主诸关镜聪明始,青锦披裳佩玉铃。和制魂魄津液平,外应眼目日月清。百疴(ke)所钟存无英,同用七日自充盈。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
肾部章第十二
肾部之宫玄阙(que)圆,中有童子冥上玄。主诸六腑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苍锦云衣舞龙幡(fan),上致明霞日月烟。百病千灾急当存,两部水王对生门,使人长生升九天。
脾部章第十三
脾部之宫属戊己,中有明童黄裳里。消谷散气摄牙齿,是为太仓两明童。坐在金台城九重,方圆一寸命门中。主调百谷五味香,辟却虚羸(lei)无病伤。外应尺宅气色芳,光华所生以表明。黄锦玉衣带虎章,注念三老子轻翔,长生高仙远死殃。
胆部章第十四
胆部之宫六腑精,中有童子曜威明。雷电八振扬玉旌(jing),龙旗横天掷火铃。主诸气力摄虎兵,外应眼童鼻柱间。脑发相扶亦俱鲜,九色锦衣绿华裙。佩金带玉龙虎文,能存威明乘庆云,役使万神朝三元。
脾长章第十五
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厥(jue)字灵元名混康,治人百病消谷粮。黄衣紫带龙虎章,长精益命赖君王。三呼我名神自通,三老同坐各有朋。或精或胎别执方,桃核合延生华芒。男女徊(huai)九有桃康,道父道母对相望。师父师母丹玄乡,可用存思登虚空。殊途一会归要终,关塞三关握固停。含漱金醴(li)吞玉英。遂至不饥三虫亡。心意常和致欣昌,五岳之云气彭亨。保灌玉庐以自偿,五形完坚无灾殃。
上睹章第十六
上睹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yu)。五灵夜烛焕八区,子存内皇与我游。身披凤衣御虎符,一至不久升虚无。方寸之中念深藏,不方不圆闭牖(you)窗。三神还精老方壮,魂魄内守不争竞。神生腹中御玉珰,灵注幽阙那得丧。琳条万寻可荫伏,三魂自宁帝书命。
灵台章第十七
灵台郁蔼望黄野,三寸异室有上下。间关营卫高玄受,洞房紫极灵门户。是昔太上告我者,左神公子发神语。右有白元并立处,明堂金匮玉房间。上清真人当吾前,黄裳子丹气频烦。借问何在两眉端,内侠日月列宿陈,七曜九元冠生门。
三关章第十八
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口为心关精神机,足为地关生命扉,手为人关把盛衰。
若得章第十九
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重中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玉堂绛(jiang)宇尽玄宫,璇玑玉衡色兰玕(gan)。瞻望童子坐盘桓(huan),问谁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千千百百自相连。一一十十似重山,云仪玉华侠耳门。赤帝黄老与己魂,三真扶胥(xu)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日月飞行六合间。帝乡天中地户端,面部魂神皆相存。
呼吸章第二十
呼吸元气以求仙,仙公公子已可前。朱鸟吐缩白石源,结精育胞化生身。留胎止精可长生,三气右徊九道明。正一含华乃充盈,遥望一心如罗星。金室之下不可倾,延我白首反孩婴。
琼室章第二十一
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当中立。长谷玄乡绕郊邑,六龙散飞难分别。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忽之祸乡三灵殁(mo),但当吸气录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若当决海百渎(du)倾。叶去树枯失青青、气亡液漏非己形。专闭御景乃长宁,保我泥丸三奇灵。恬淡闭视内自明,物物不干泰而平。悫(que)矣匪事老复丁,思咏玉书入上清。
常念章第二十二
常念三房相通达,洞视得见无内外。存漱五芽不饥渴,神华执巾六丁谒(ye)。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起自形中初不阔,三官近在易隐括。虚无寂寂空中素,使形如是不当污。九室正虚神明舍,存思百念视节度。六腑修治勿令故,行自翱翔入云路。
治生章第二十三
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兼行形中八景神,二十四真出自然。高拱无为魂魄安,清静神见与我言。安在紫房帷幔间,立坐室外三五玄。烧香接手玉华前,共入太室璇玑门。高研恬淡道之园,内视密盼尽睹真。真人在己莫问邻,何处远索求因缘。
隐影章第二十四
隐形藏形与世殊,含气养精口如朱。带执性命守虚无,名入上清死录除,三神之乐由隐居。倏(su)欻(xu)游遨无遗忧,羽服一整八风驱。控驾三素乘晨霞,金辇正立从玉舆。何不登山诵我书,郁郁窈窕真人墟。入山何难故踌躇,人间纷纷臭帑(tang)如。
五行章第二十五
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可用隐地回八术,伏牛幽阙罗品列。三明出于生死际,洞房灵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焕照入子室。能存玄真万事毕,一身精神不可失。
高奔章第二十六
高奔日月吾上道,郁仪结璘善相保。乃见玉清虚无老,可以回颜填血脑。口衔灵芒携五皇,腰带虎箓佩金珰,驾欻(xu)接生宴东蒙。玄元章第二十七玄元上一魂魄炼,一之为物叵(po)卒见。须得至真始顾眄(mian),至忌死气诸秽贱。六神合集虚中宴,结珠固精养神根。玉匙金籥(yue)常完坚,闭口屈舌食胎津,使我遂炼获飞仙。
仙人章第二十八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黄童妙音难可闻,玉书绛简赤丹文。字曰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火兵符图备灵关,前昂后卑高下陈。执剑百丈舞锦幡,十绝盘空扇纷纭。火铃冠霄坠落烟,安在黄阙两眉间,此非枝叶实是根。
紫清章第二十九
紫清上皇大道君,太玄太和侠侍端。化生万物使我仙,飞升十天驾玉轮。昼夜七日思勿眠,子能修此可长存。积功成炼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内守坚固真之真,虚中恬淡自致神。
百谷章第三十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三魂忽忽魄糜(mi)倾,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黄宁。
心典章第三十一
心典一体五脏王,动静念之道德行。清洁善气自明光,坐起吾俱共栋梁。昼日曜景暮闭藏,通利华精调阴阳。
经历章第三十二
经历六合隐卯酉,两肾之神主延寿。转降适斗藏初九,知雄守雌可无老.知白守黑见坐守。
肝气章第三十三
肝气郁勃清且长,罗列六府生三光。心精意专内不倾,上合三焦下玉浆。玄液云行去臭香,治荡发齿炼五方。取津玄膺(ying)入明堂,下溉喉咙神明通,坐侍华盖游贵京,飘摇三帝席清凉,五色云气纷青葱,闭目内眄(mian)自相望。使心诸神还相崇,七玄英华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玄根,百二十年犹可还。过此守道诚独难,唯待九转八琼丹。要复精思存七元,日月之华救老残。川气周流终无端。肺之章第三十四
肺之为气三焦起。视听幽冥候童子。调理五华精发齿,三十六咽玉池里。开通百脉血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存此真神勿落落。当忆此宫有座席,众神合会转相索。
隐藏章第三十五隐藏羽盖看天舍,朝拜太阳乐相呼。明神八威正辟邪,脾神还归是胃家。耽(dan)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保玉都。万神方胙(zuo)寿有余,是谓脾建在中宫。五藏六府神明主,上合天门入明堂。守雌存雄顶三光,外方内圆神在中。通利血脉五藏丰,骨青筋赤髓如霜。脾救七窍去不祥,日月列布设阴阳。两神相会化玉英,淡然无味天人粮。子丹进馔肴正黄,乃曰琅膏及玉霜。太上隐环八素琼,溉益八液肾受精。伏于太阴见我形,扬风三玄出始青。恍惚之间至清灵,坐於飙(biao)台见赤生。逸域熙真养华荣,内盼沉默炼五形。三气徘徊得神明,隐龙遁芝云琅英。可以充饥使万灵,上盖玄玄下虎章。沐浴章第三十六沐浴盛洁弃肥薰,入室东向诵玉篇。约得万遍义自鲜,散发无欲以长存。五味皆至正气还,夷心寂闷勿烦冤。过数已华体神精,黄华玉女告子情。真人既至使六丁,即授隐芝大洞经。十读四拜朝太上。先谒太帝后北向,黄庭内经玉书畅。授者曰师受者盟,云锦凤罗金钮缠。以代割发肌肤全,携手登山歃(sha)液丹。金书玉景乃可宣,传得可授告三官。勿令七祖受冥患,太上微言致神仙,不死之道此真文。
《外景经》
上部经第一老君闲居作七言,解说身形及诸神,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呼吸庐间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朱衣,关元茂龠阖两靡,幽阙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老不衰,中池有士服赤衣,横下三寸神所居,中外相距重闭之,神庐之中当修治,玄府气管受精府,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绎,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立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或无惹,呼吸庐间以自偿,子保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心结幽厥流下竞,养子玉树令可壮,至道不烦无旁午,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间关下,玉房之中神门户,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法海源,真人子丹当吾前,三关之中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绎官重楼十二环,琼室之中五色集,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长城玄谷邑,长生要妙房中接,弃捐淫欲专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长留心安宁,推志游神三奇灵,行间无事心太平,常存玉房神明达,时思太仓不饥渴,役使六丁玉女渴,闭子精门可长活,正室堂前神所舍,洗心自治无败污,历观五脏视节度,六府修治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固,物有自然道不烦,垂拱无为身体安,虚无之居在帏间,寂寞郭然口不言,修和独立真人官,恬淡无欲游德园,清净香洁玉女前,修德明达神之门。
中部经第二作道优游深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自乐何思虑,羽翼已具正扶疏,长生久视乃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蒂,三五合气其本一,谁与共之斗日月,抱玉怀珠和子室,子能守一万事毕,子自有之持无失,即欲不死入金室,出日大月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进退合乃久,玉石落落是吾宝,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晓根基养华彩,服天顺地合藏精,七口之五回相合,昆仑之上不迷误,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官舟城楼,侠以日月如明珠,万岁昭昭非有期,外本三阳物自来,内拘三神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返魄道自然,庶几结珠固灵根,玉匙金钥身完坚,载地悬天周乾坤,象以四时赤如舟,前仰后卑列其门,选以还丹与玄泉,象龟引气致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扶叶实是根,昼夜忌之可长存,仙人造士非异有,积精所致和专仁,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试说五脏各有方,心为国主五脏王,受意动静气得行,道自将我神明光,昼日昭昭夜自守,渴可得浆饥自饱,经历六府藏卯酉,通我精华调阴阳,转阳之阴藏于九,常能行之耳不老,肝之为气修而长,罗列五脏主三光,上合三焦下玉浆,我神玖魄在中央,精液流泉去鼻香,立于玄膺含明堂,雷电霹雳往相闻,右酉左卯是吾室。
下部经第三伏于志门侯天道,近在子身还自守,清静无为神留止,精神上下开分理,精候天道长生草,七窍已通不知老,还坐天门侯阴阳,下于喉咙神明通,过华盖下清且凉,大清灵渊见吾形,期成还年可长生,还过华池动肾精,立于明堂望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灵根,阴阳列布若流星,肝气周还终无端,肺之为气三焦起,上座天门侯故道,津液醴泉通六府,随鼻上下开两耳,窥视天地存童子,调和精华治发齿,颜色光泽不复白,下于喉咙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大绛宫紫华色,隐藏华盖观通庐,专守心神转相呼,观我神明辟诸邪,脾神还归依大家,致于胃管通虚无,藏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如玉都,寿传万岁年有余,脾中之神主中官,朝会五脏列三光,上合天门合明堂,通利六府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通利止脉汗为浆,修护七窍去不祥,二神相待化玉英,上禀天气命益长,日月列布张阴阳,五脏之主肾最精,伏于太阴成吾形,出入二窍合黄庭,呼吸虚无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盛,恍惚不见过青灵,坐于庐下几小童,内息思存神明光,出于天门大无闲,恬淡无欲养华茎,服食玄气可遂生,还返七门饮太渊,通我悬膺过青灵,坐于膺间见小童,问于仙迂与奇方,服食芝草紫华英,头戴白素足丹田,沐浴华池生灵根,三府相得开命门,五味皆至善气还,披发行之可长存,大道荡荡心勿烦,吾言毕矣勿妄传。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