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成文娟 数字之光集团副总裁、正和岛商学院原执行院长
来 源:新一几(ID:xinyiji90)
工作关系,我曾经带过几千位企业家学习,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企业家容易成功?
关于什么是“成功”,就像孩子考试一样,量化指标是比较容易衡量的,但企业规模大小不能和“成功”划等号。
今天我从心理层面谈一谈,那些通俗意义上成功的企业家具有怎样的特质。
成文娟
01
善良
有人可能会说“无奸不商”,善良的人不容易成功。
然而,从我的观察,企业家是特别善良的一波人。企业家平台让大家趋之若鹜,有人认为是“混资源”。对于我们做企业家运营的人来说,能够深深感受到这里流动的“能量场”,大家互相点赞,相互鼓劲,激发彼此内心的“善”。
从心理学上看,善良是人类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竞争优势,也是人类获得幸福感的前提。能被周围人喜欢,受到周围人的尊重,会让人感到心情愉悦,充满幸福感。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著名心理学家达契尔·克特纳研究人的情绪,研究结果表明:笑、乐趣、爱、同情、快乐等所有这些积极的情绪,往往都是与人的善良、道德、高尚等体验连在一起的。
简单来说,当我们做了好事,帮助别人时,更容易产生愉悦、幸福的感觉,而竞争、攻击、争夺等则会让我们感到烦躁、恐惧、无助,出现很多负面情绪。
但要注意,善良不等于软弱!
美国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说:“一流成功人士同时拥有两种互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却能使其各自正常发挥作用。”
善良不是畏首畏尾,而是要大刀阔斧地锐意改革。小善乃大恶,善良是企业家的本性,不是软弱。对公司内部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下属,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让员工成长,这才是大善。
02
自我颠覆
经常有人问我,你看“某总”能不能成?
如果是几年前,我会评论一番。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我越来越不敢评价人和事了,因为觉得要用成长型思维来考虑。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 德韦克通过一系列的跟踪访谈弄清为什么有人喜欢挑战,在困难面前坚定和坚韧,而另外一些具有同样天赋的人喜欢逃避。
德韦克发现,人有两种思维方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性思维模式。固定思维者总是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而更专注于证明自己的能力、魅力等,尽量避免暴露不足。而成长型思维者会关注如何在过程中获得提高,注重从中学到了什么。同时,固定思维者更害怕失败,成长型思维者则能更好地接受挫折和失败,将失败看成一种学习机会,坚信成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们总说传统企业转型难。传统企业家从小的理念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思维模式导致很多人看重社会的看法,而不是享受做企业的过程。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一本经典书《自卑与超越》。书中写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这与童年、青年期等等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在举止间处处故意要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我们不得不怀疑,在他背后是否需要他做出特殊努力才能消除的自卑感存在。如果他觉得无法应对盘旋不去的问题,他可能变成独裁的暴君,以此来重新肯定自己的重要性。如何自我超越?唯有学习、自我颠覆。
我在企业家运营的工作中,发现传统企业家,尤其是65-75年之间出生的企业,有许多贫穷的记忆、青春期害羞的回忆。
有一次,我和伟事达的周戌乾教练在广东组织一场私董会。案主是一位焦虑的企业家,说自己和太太、高管冲突很多,带着团队往前冲感觉很辛苦。
当时我们就提了一些建议,比如多关注组织的激励、放下控制欲、需要一位承上启下的女性CEO等等。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性格是天生的,也是后天学习矫正的,私董会互相照镜子是很好的方式。
不管怎么说,要通过不同领域的学习进行自我认知的超越。这是成功的关键。
03
忘掉成功
经常有企业家跟我讲,自己的目标是公司上市。
而我和那些公司已经上市的董事长聊天时,发现上市是公司发展过程的里程碑,是做强做大的必然。以上市为目标,反而很难实现。
工作关系,我走访过全球许多企业,那些将自己的企业与社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企业,会走得更远。
犹太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意义疗法的开创者,他再三叮嘱:
“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幸福总会降临的,成功也同样:常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相当长的时间之后——注意,我说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后——正是由于这种不关注,成功将降临于你。”
我在以色列见过一位企业家——Shimon Eckhouse。
这位老人是创业创新领域的“牛人”,犹太人,博士,和蔼亲近。他在军队服役二十多年,1992年退役后创办第一家医疗公司,至今总共创立或投资孵化了20家医疗行业的公司,其中有3家在纳斯达克上市。
拜访Shimon博士时,他的主要精力聚焦在Syneron Candela医疗器械公司。这家成立五年的公司,已经成为全球非侵入式治疗器械的领头企业,市值逾10亿美元。
Shimon博士坐在会议室里,认真地给我们讲解公司产品,没有丝毫的优越感和成功者的说教。我们试图问一些关于创业心得、管理方面的问题,他的答案总是回到技术上。
当地华裔告诉我们,以色列人很务实,不存在那么多管理问题,他们始终坚持技术创新。
从Shimon博士的办公室出来,同行的企业家感触颇深……
创业是一场马拉松,愿我们学会享受这个过程!
参考文献:
1.《活出生命的意义》,[美]维克多 · 弗兰克尔 ,华夏出版社
2.《查理· 芒格的智慧 投资的格栅理论》,[美]罗伯特 G ·哈格斯特朗,机械工业出版社
3.《自卑与超越》,[奥地利]阿尔弗雷德 · 阿德勒,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4.《孩子的品格》,彭凯平、闫伟,中信出版集团
5.《京瓷哲学 人生与经营的原点》,[日]稻盛和夫,东方出版社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