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叶、枕叶、顶叶、额叶癫痫发病的区别
1. 颞叶癫痫
脑电图:
在EEG上容易经常呈现单侧或双侧颞叶棘波,发作间歇期头皮脑电图早点可以暂时正常可表现为背景活动轻度或直接显著不对称也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同步或不同步的颞叶棘波尖波和(或)慢波。
发病症状:
海马发作是最常见的形式及发作的特点为上升性上腹部不适感、恶心、植物神经症状及体征,如肠鸣、嗳气、面色苍白、面部发胀发红、呼吸停止、瞳孔扩大、害怕、恐怖以及嗅幻觉。
外侧颞叶简单发作的特点为听幻觉或错觉或睡梦状态以及视觉性感知障碍。若累及优势半球时,出现言语障碍,若累及内侧颞叶或颞叶以外,则可演化为复杂部分发作。
(1)仅有意识障碍:多见于儿童,又称颞叶性失神或假性小发作,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两眼凝视,面色苍白,全身呈虚脱状,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后恢复。有的患者出现阵发性兴奋躁动,外出乱跑,毁物伤人等,可持续数天,一般不超过3周。少数病例发作时呈恍惚、呆滞、注意力不集中等。
(2)精神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呈先兆症状出现。包括:特殊感觉性发作、内脏感觉发作、精神感觉性发作、思维障碍发作、情感障碍发作和自动症。
临床表现:
(1)语言障碍:部分失语或重复语言;
(2)记忆障碍:曾相识感或不相识感,或对熟悉事物产生没有体验过的感觉,或对过去经受过的事物的快速回忆;
(3)识别障碍:包括梦样状态,时间感知的歪曲,不真实感,分离状态;
(4)情感障碍:在发作中表现为非常愉快或不愉快的感觉,带有自卑或被遗弃感的强烈抑郁;
(5)错觉:表现在自觉物体的大小、距离、外型发生变化;
(6)幻觉:即在没有任何外界变化的情况下可有视、听、味、空间感及物体成像等方面的变化。
2.枕叶癫痫
脑电图:
(1)发作性视觉症状、眼部的非视觉症状及扩散症状是诊断枕叶癫痫的重要依据。
(2)发作期脑电图(EEG)变化常显示区域性(常涉及到颞叶和顶叶)而不是局灶性痫样放电。
3.颅内EEG记录可证实枕叶异常放电的起源
临床表现:
(1)视觉症状:主要表现为简单视幻觉和视错觉,如发作性盲点、偏盲、黑蒙或者表现为火花、闪光、光幻觉及复视。也可能发生知觉性错误,如视物的大小和远近的变化、物体倾斜或变形等。若放电扩散到颞顶枕连接区域可出现复杂的视知觉,如见到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景象,见到景象变形或变小,偶尔能看到自己的形象(自窥幻觉)。
(2)非视觉症状:开始时表现为眼和头的强直性或阵挛性向对侧转动和眼球转动,继而出现眨眼、眼睑抽动和强迫性闭眼。亦可发生眼球颤动或全身颤动。
(3)癫痫扩散症状:放电可能扩散到颞叶,诱发外侧后颞部发作症状或海马杏仁核发作;当原发病灶位于距状裂上区,放电能向前扩展到大脑外侧裂上段的凸面或近中线表面,出现类似顶叶或额叶的发作。偶尔放电也迅速扩展到对侧枕叶,变成继发全身性发作。
4.顶叶癫痫
临床表现
(1)感觉症状 如麻辣感和触电感,最常受累的部位在皮质代表区,可能出现舌蠕动、舌发僵或发凉,面部感觉现象可出现于两侧。偶然可发生腹腔下沉感、阻塞感或恶心,少数情况下可出现疼痛。阴性表现为麻木,右侧受累则可能出现身体一部分感觉缺失,或对身体的一部分或半身存在无知,即躯体不识症;也可以出现幻多肢症,在非主侧半球受累是容易如此
(2)语言障碍 左侧顶叶受累可引起各种感受性或传导性语言障碍
(3)视觉现象 非主侧顶叶发作可出现多变的幻觉,如变形扭曲、变短、变长均可出现,这是非主侧半球放电时最常见的现象。
(4)眩晕与空间定向障碍 下顶叶受累多发生严重眩晕与空间定向障碍。
不同发作的特点
(1)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醒后有短时间的头昏、烦躁、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若发作持续不断,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者称大发作持续状态,常危及生命。
(2)失神发作(小发作)
突发性精神活动中断、意识丧失、可伴肌阵挛或自动症。一次发作数秒至十余秒。脑电图出现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综合。
(3)单纯部分性发作
某一局部或一侧肢体的强直、阵挛性发作,或感觉异常发作,历时短暂,意识清楚。若发作范围沿运动区扩及其他肢体或全身时可伴意识丧失,称杰克森发作(Jack)。发作后患肢可有暂时性瘫痪,称Todd麻痹。
(4)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
精神感觉性、精神运动性及混合性发作。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明显的思维、知觉、情感和精神运动障碍。可有神游症、夜游症等自动症表现。有时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发生伤人、自伤等暴力行为。
(5)植物神经性发作(间脑性)
可有头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晕厥型或心血管性发作。
5.额叶癫痫
脑电图:
(1)爆发性快波或慢波节律
(2)爆发性棘波 尖波或棘慢波综合
发作类型:
(1)辅助运动区发作:在辅助运动区的发作,其形式为姿势性的局灶性强直伴有发声、言语暂停以及击剑姿势。患者的头部和眼球转向癫痫起源的对侧,致痫灶对侧的上肢外展,肩部外旋,肘部屈曲,其外观好似患者正在注视自己的手。同侧的上下肢强直性外展上肢远端的动作比下肢远端更明显。这种同侧上肢向癫痫起源侧伸展的临床表现被描述为“击剑姿势”。
(2)扣带回发作:发作形式以复杂部分性伴有发病时复杂的运动手势自动症,常见自主神经征,如心境和情感的改变。
(3)前额极区发作:前额极区发作形式包括强迫性思维或起始性接触丧失以及头和眼的转向运动,可能伴有演变,包括反向运动和轴性阵挛性抽动和跌倒以及自主神经征。
(4)眶额区发作:眶额区发作的形式是一种复杂部分发作伴有起始的运动和手势性自动症,嗅幻觉和错觉以及自主神经征。
(5)背外侧部发作:发作形式可能是强直性的或者较少见的阵挛,伴有眼和头的转动以及言语停止。
(6)岛盖发作:岛盖发作的特点包括咀嚼、流涎、吞咽、喉的症状、言语停止上腹部先兆恐惧以及自主神经征现象单纯部分发作特别是部分阵挛性面肌发作是很常见的,而且可能是单侧的。如果发生继发性感觉改变,则麻木可能是一个症状,特别是在手上。味幻觉在此区特别常见。
(7)运动皮质发作:运动皮质癫痫主要的特点是单纯部分性发作,其定位是依据受累在那一侧以及受累区的局部解剖,在较低的前Rolando区受累可能有言语停止、发声或言语障碍,对侧面部强直-阵挛运动或吞咽运动、全身性发作经常发生。在外侧裂区,部分运动发作不伴有进行性或Jacksonian发作出现;特别是在对侧上肢开始。旁中央小叶受累时发作呈同侧足部出现强直性运动,有时对侧腿部也出现强直性运动,发作后Todd瘫痪常见癫痫发作精确地起源于运动皮质区,此区的癫痫发生阈值较低并可向更广的致痫区域播散增强。
(8)Kojewnikow综合征:认为有两种类型的Kojewnikow综合征,其中之一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Rasmussen综合征,是包括在儿童期症状性癫痫项下的一种癫痫综合征另一种类型是代表成人和儿童外侧裂区部分发作的特殊型,而且与运动区的不同损害有关。
其主要特点为:
①运动性部分发作,定位明确;
②后期通常在有躯体运动性发作发生的部位出现肌阵挛;
③脑电图呈现正常背景活动的基础上,出现局灶性阵发异常(棘波和慢波);
④本综合征可发生于儿童期和成年期的任何年龄;
⑤经常可查出病因(肿瘤、血管病变);
⑥本综合征不呈进行性演变(临床型、脑电图的或心理的,除了与致病损害的演变有关者外)本综合征可由线粒体脑病(MELAS)引起。
额叶癫痫与颞叶癫痫的区别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