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天气、地气通人气,人气在四时各有不同的脏器特别明显集中的存在。自然治病的人就必须根据这种客观存在来确定自己的治疗方法,顺乎人气的客观存在趋势。所以古哲在下面的经文中指出。
第一,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
春天剌散俞,就是针剌散布在各经的俞穴。还应该特别注意肝经的俞穴如太冲。
还可以针剌一些肌肉分理位置的敏感点部位。这些部位血管丰富,春气外发,病气郁结不畅,如果顺针眼放一点血,有利于病气消散。
病重的应该多留一会儿针,等候针下有传气的博动时再出针。
病轻的少留一会儿针,人体一昼夜古人认为气行五十周如环无端,也就是不到半小时行一周,所以留针半小时就可以使气能够经过针剌部位一次了。。
第二,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
夏天人的气血上升外泄旺盛。有病气需要针剌时,可以多剌各经之间互通的络穴,也可以多剌有关孙络血管明显处。让针孔出一些血,使病气随血而散。起针后,还应该用手按针孔,尽气闭环就是让周行全身的气血又一次经过针孔处。这样,痛病必然会减轻。特别应注意心经与头部的穴位。
第三,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
秋天人气也有所收敛。针剌皮肤上循按找到的敏感穴位,无论病变在上部还是下部,都可以这样剌。剌时注意病人的表情变化,感受到轻松了,就起针。特别应注意肺经的穴位。
第四,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
冬天人气也深藏在内。病气也深。可以针剌俞穴到较深的肌肉分理处,病重的还可以深一些,病浅的可以将针向周围散开剌。特别应该注意肾经的穴位。
这些随四时而确定的不同剌法,深浅出血与否,留针与否,都与人气深浅有关。很有实际临床指导意义。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