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着非常多样的地表形态,从平原到高山,从盆地到高原,都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过程之后形成的,在我们的认知中,不管这些地形的海拔如何,其实根基上还是扎在地壳当中的,不过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
比如在著名的青藏高原地下,据说就有着面积巨大的地下空间,如果全部算在一起,差不多能有三个台湾省那么大,那么这个空间里面都有些什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先说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之最,它的名气已经不用赘述了,而且在南部又有一座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更是在人们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其实从形成的历史来说,青藏高原并不算是最悠久的,恰恰相反,它的发育时间是很短的,只是板块运动的强大力量加上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才偶然创造出了这么一个世界屋脊。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形成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奥陶纪,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里反复经历了抬升和沉降,要么就是泡在海水里,要么就是海水退去,直到二叠纪时期都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早期资料里面提到的古地中海指的就是这里,因为气候湿润温暖,还发育出了不少的海洋物种,直到今天考古学家们都还能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这些生物的遗迹。
大概在距今2亿年前左右,青藏高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板块运动,直接导致南部的印度板块朝北运动,强力的挤压再一次把地层向上抬起,这个过程前前后后持续了三千多万年,最终成功把这一片地区从海水里又翻了出来。
再过了一亿年左右,构造运动又再次剧烈起来,整个高原也有了大概的雏形,并且一年一年地升高,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直到今天,青藏高原的海拔都还在增加。
学习过一些板块构造理论的人都知道,板块碰撞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瞬间完成的事件,而是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毕竟是质地坚硬而且结构连贯的岩石,要想在自然状态下改变其形态,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在我们的想象中,地层的岩石在相对运动的时候应该是非常致密的结构,不会留出什么多余的空间或者缝隙,尤其是高原这样的地形。
如果出现这种的情况,那就意味着整个地质构造是相当不稳定的,但就是这个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偏偏就有这样一个空间的存在。
这个空间的发现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次勘测行动,此时地质科学界对青藏高原的研究正是热门课题,为了能够更好地看清楚它的整体结构,一个国际小组提出了要对这处地质构造进行彻底的扫描。
具体的方法就是利用电磁技术来展开勘测工作,但是不管技术多厉害,这个工作的整体难度还是非常大的,要扫描一个人的全身结构很简单,但这可是一整个的青藏高原,怎么办呢?
为了能够最完整地将它的内部结构呈现出来,团队选择了超宽频带的电磁,通过测试不同方位的电磁场状况,得出对应的导电性指数,把这些数据整合在一起,就能拼出一个完全的内部结构了。
但就在全部的勘测工作完成之后,研究人员却比对出了异常的情况,简而言之,在青藏高原的内部存在着一个导电性非常高的区域,跟周围的其它地区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那这能说明什么呢?
导电性其实反应的就是物质组成结构,如果最终的结构显示它们都是岩石的正常水准,而且各个方位上都差不多的话。
那就跟我们的设想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现在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高导电性的区域,就说明它绝对不是低导电性的岩石,而是其它的物质。
但是因为我们无法挖到那么深的地方,所以不能立马确定它的真面目,只能从电磁勘测的结果进行合理的推测。
一种观点认为也许是大规模的金属矿藏,但是很多研究者都对此提出了质疑,首先我们所发现的高导电层面积实在是太大了,在自然状态下出现这种规模金属矿藏的几率是非常小的。
相比于实心的结构,一些研究者更倾向于认为应该是流体物质,比如高温的岩浆,或者直接就是水,虽然这种猜测符合高导电性这一特点,但是如果真的是流体的话,就说明它是有出口有进口的,这种情况就不可能做到把整个空间都填满,一定会有多出来的空间。
虽然目前的技术还不能确定这个地底空间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但是专家认为,它一定有着很高的开发价值,因为从地质构造的规律来推断,这里大概率分布着不少的矿产资源。
即便只占这个空间的一小部分,数量也已经相当可观了,如果真的可以实现开发的话,对我国来说将有着很大的战略意义。
当然,因为青藏高原的海拔实在是太高,而且整个地质构造也非常复杂,所以开发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可能存在的环境和生态破坏问题,都需要经过仔细的考量和规划。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