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希腊雕塑得以产生并辉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制度、风俗习惯、民族习性和自然环境,而“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这一风格特点使其具有了无穷的魅力。古希腊雕塑通过厚重的艺术形式反衬了人的灵魂的崇高,突显了人的无限价值,这正是古希腊雕塑不懈追求的艺术精神。
关键词:古希腊;雕塑;艺术精神
在古希腊的文化宝库中,雕塑艺术是其中最璀璨的珍宝。古希腊雕塑见证了希腊文明的发展,对古希腊雕塑艺术的考究是探索伟大希腊文明的一个很好入口。只要准确把握了古希腊雕塑的历史渊源、风格特点和艺术精神,我们就能揭开美的古希腊文明的面纱。
一、古希腊雕塑的产生
古希腊雕塑的产生和发展,直到诞生像《掷铁饼者》(雅典雕刻家米隆作)这样极其完美的人体塑像,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其根本原因是具有古希腊城邦民主特色的奴隶制经济制度的存在。奴隶制经济所导致的结果是,使奴隶对奴隶主产生经济上的依附关系,即奴隶依附奴隶主的雇佣而存活,由此便为奴隶主迫使奴隶创作艺术提供可能。古希腊的许多神庙建筑、神像雕塑就是由那些奴隶共同完成的。
全民健身的社会风气促使了雕塑活动的兴起。古希腊人为了在战争中获得胜利,他们就學习斯巴达人苛刻锻炼士兵的身体,“青年人大半时间都在练身场上角斗,跳跃,拳击,赛跑,掷铁饼,把赤露的肌肉练得又强壮又柔软;目的是要练成一个最结实,最轻灵,最健美的身体,而没有一种教育在这方面做得比希腊教育更成功的了。”[1]p43在盛大的竞技会上,竞赛获得胜利的运动员不仅会受到当时最大诗人的诗歌赞颂,而且还会有闻名的雕塑家为他塑像。人们以健壮、匀称的身体为莫大荣耀,雕塑家们又以能为这样的英雄塑像为莫大荣幸。
追求自由民主的古希腊人强调人在世界中的中心地位,他们只相信人自身的力量,“人是万物的尺度”更加使他们认识到人的伟大。他们崇尚人体之美,“在他们眼中,理想的人物不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者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血统好,发育好,比例匀称,身手矫捷,擅长各种运动的裸体。”[1]p43古希腊人肯定人体美是心灵美的表现,因此雕刻家和诗人的做法迥然不同,他不是通过笔触来描述人物心灵的美,而是通过刻刀来显现对象的外表美。
另外,温和的自然环境为古希腊雕塑艺术提供了外在条件。希腊半岛三面环海,温和的地中海气候使这里的居民机敏、精巧。拥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的岛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开采运输都很方便。希腊人大多数以商人、海盗、冒险家为角色,他们在航海的过程中也带回了东方民族的文明,尤其是古埃及艺术。
二、古希腊雕塑的特征
由于以上几点因素的影响,古希腊雕塑呈现出一种有别于其它艺术的独特美。它凝重、庄严,典雅、优美,那是一种具有名族气质和时代精神的崇高之美,下面将结合几例典型而闻名的雕塑作品来阐述古希腊雕塑的特征。
古风时期(约公元前6—5世纪)的雕像还很单调、失色,依然保留埃及雕塑的几何风格,塑像粗拙呆板,面部缺少表情,身体呈直立形式。如阿格斯的波利米德斯双人立像,人物面无表情,简单勾勒出的眼珠子好像盲人一般。两人动作一致,双手握拳微曲,左脚都向前迈开了半步。整个雕像见不出有任何生机,活像一尊人俑。
古典时期(约公元前449—334年)是希腊雕塑的辉煌阶段,这个时期的雕像具有“严肃风格”,雕像面部神情都具有高贵、庄严的特点。但古典主义也试图塑造一个理想的人,使雕像充满活力,达到尽善尽美的视觉美感。雅典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塑造的是一位运动员在竞技场上掷铁饼的那一刹。整个身子像一张拉满的弯弓,蓄满了力量。胳膊上青筋涨起的肌肉饱满、结实;胸肌随着运动员收腹吸气而聚起,两肋的骨头依稀可数;两腿小肚承受着身体的重量而紧缩凸起;脚板厚实有力,右脚紧抓地面,左脚立向地面,五趾向内弯曲。浑身发力的运动员面目宁静、恬美,表情自然、和谐。米隆这一惊人的雕刻形式的创新得益于古老的艺术手法,即使掷铁饼者的动作与真实情况不相一致,那也无关紧要。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4—30年)产生了许多最完美人体型式的雕塑作品。在雕刻家手中,古老的人物型式已经开始活动起来,就像活人那样或手持标杆,或随风移步。《米洛的维纳斯》是几个著名的古典维纳斯雕像中最负盛名的一座,它看起来端庄典雅、清丽秀美。椭圆形的脸面恬静祥和,希腊式鼻子,自然合上的嘴唇;头、腰、髋及下肢构成了柔软流动的“S”形,使神性与人性完美的呈现在这座石像中,尽显古典主义的仪态美。
三、古希腊雕塑的艺术精神
古希腊雕像形式虽然简单、静穆,但能充分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考虑,其作品也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古希腊哲学家关于人体雕塑的美学思想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精神的源泉。毕达哥拉斯及他的学生提出“美是和谐与比例”的观点对当时及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认为身体美是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和适当的比例。大雕刻家波利克列留斯在其著作《法规》中提到将人的头部和身体的比例定为1:7,这样才符合美的法则。
在克赛诺封的《回忆录》卷三第十章中有一段苏格拉底对古希腊雕塑的言论。苏格拉底认为雕刻家不仅要摹仿活人身体的各部分俯仰屈伸、紧张松散这些姿势,而且应该把人在各种活动中的情感也描绘出来,通过外在形式来表现人的内在心理活动。从这里我们看出,古希腊雕刻家不只是为了展示雕刻技艺的娴熟高超,更多的是通过雕像的静穆伟大来抒露其艺术精神。
古希腊何以能够那么伟大,甚至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不减它的光辉与魅力(即使保存下来的雕塑大部分已经残破不堪)?那些雕像“眼睛没有眼珠,脸上没有表情;人物多半很安静,或者只有一些细小的无关重要的动作;色调通常只有一种,不是青铜的就是云石的”[1]p47,尽管这样简单粗糙,但是,那些雕像却散发出一种庄重、静穆和典雅的气息。苏格拉底呼吁艺术家们应该准确地“观察支配人体动态”的方式,从而表现出“心灵的活动”。这“心灵的活动”、“内心世界”正是其雕塑艺术所要传达的艺术精神。
参考文献:
[1][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杨成凯校,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3]杨异凡.试论美的形式与美的产生的关系——从古希腊雕塑说起[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一期,2009(3).
[4]杜雯.浅谈希腊雕塑宁静、和谐、理想化特征的表现根源[J].大众文艺:文艺评论版,2015(09).
作者简介:夏云龙,硕士,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美学专业。
2018年46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