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各种各样的时钟让人应接不暇,毫无疑问,巴黎制作的时钟引领着欧洲钟表业的时尚潮流:布尔式,洛可可,中国风……还有耗费巨资制造、可准确运行到9999年的天文钟。一起尽情感受时间上的艺术。
撰文 | 张羿
伟大的国家将其自传写成三部书稿:事迹书、语言书与艺术书。我们无法理解其中任何一部,除非我们阅读其它两部。但在这三部书稿中,唯一值得信赖的是最后一部。
——约翰·拉斯金
1 路易十五时代及其时钟概述
路易十五
(Louis XV, 1710年-1774年)
是路易十四的曾孙,其祖父为路易十四长子,大王太子路易
(Louis, Grand Dauphin,1661年-1711年)
,父亲为勃艮第公爵路易
(Louis,Duke of Burgundy,1682-1712年,小王太子路易)
。因祖父1711年去世,父母与哥哥又都在1712年染上天花去世,路易十五成了法国王位唯一合法继承人,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时他登上王位,年仅五岁。法国史上曾称路易十五为“受人爱戴的路易
(Louis le bien aimé)
”,在他的统治下,法国的欧洲版图得到了有效扩张;启蒙运动的百科全书派风靡一时,法国思想大师们影响了整个欧洲;然而历史记住路易十五的最著名话语却是“我死之后,将会洪水滔天”。这是路易十五对未来灾难的预警?还是如后人解释,他只顾享受骄奢淫逸的生活而不管法国未来?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史大多写于法国大革命后,有着为这场残酷的大革命正名的目的。
尽管对路易十五的政绩褒贬不一,但熟悉法国艺术史的人都会承认,在他统治时期法国艺术达到空前繁荣,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一点同样反映在作为装饰艺术一部分的钟表造型方面,相比路易十四时代那种造型威严宏伟且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巴洛克风格时钟,路易十五时代的时钟在不同材料的运用、整体造形的活泼多样、艺术内容与表达方式的丰富等方面都有了巨大发展,如图1-1,1-2,1-3和1-4等所示,巴黎制作的时钟无疑引领着欧洲钟表业的时尚潮流。
图1-1:青铜鎏金与瓷器车型钟,约1750年制作,高52cm,宽50cm,深12cm,现陈列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冬宫博物馆。
图1-2:带时间公式的精准校时器,钟壳约1730年由科里森特设计,约1750年制作,高236.2厘米,宽70.5厘米,深35厘米,现陈列于伦敦白金汉宫。
图1-3:绿牛角贴皮配鎏金青铜壁钟,约1730年制作,高121厘米,宽44.5厘米,深24厘米,钟表师签名为周阿尔德(Louis Jouard)丨图片来源:巴黎摆钟艺廊
图1-4:青铜鎏金壁炉座钟,艺术之象征,让-周瑟夫·德·圣-日耳曼(Jean-Joseph de Saint-Germain)制作钟壳,让-把菩提斯特·杜特尔特里(Jean-Baptiste Dutertre)制作机芯,约1750年制作,高68厘米,宽33厘米,深20厘米丨图片来源:巴黎摆钟艺廊
2
三十年和平
1715年法国进入路易十五时代,在他统治的前半期,法国调整了对外政策,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史称“三十年和平”。和平带来了人民生活的富裕,图2-1展示的是法国著名画家布歇
(François Boucher)
绘制的现实生活场景,它描绘了画家妻子和妹妹在早晨喝咖啡的情形,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路易十五时代早期中产家庭生活的情形,画的左上方有一个洛可可式青铜鎏金壁钟,而左下角为奢华的洛可可式桌子,其上放置着配饰了青铜鎏金雕塑的青花瓷罐;我们还可看到在壁炉边的柜子里摆设着东方瓷雕、银器,加上小孩的玩具等,它们都是财富、品味与时尚的标志。我们还可以通过玻璃窗、镜子看出画中房间相当高大,而女士们的漂亮衣服同样引人瞩目。
图2-1:布歇,晨早咖啡,画布油画,1739年绘制,高81.5厘米,宽61.5厘米,现陈列于卢浮宫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1 摄政时代
1715年路易十五成为国王时年仅5岁,国家权利基本掌握在摄政王同时也是路易十四侄子的奥尔良公爵菲利普
(Philippe, Duke of Orléans)
手上,直到1723年路易十五亲政,这段时间在法国史上称为摄政时代。
凡尔赛宫廷设计的理念与生活方式是为了彰显君王的绝对权威,但摄政王奥尔良公爵没有路易十四那种权力,也不具备路易十四的那种伟大君王的风范,更重要的是他没什么野心,他将宫廷从凡尔赛搬回巴黎,住在卢浮宫边上的私人宅邸中处理公务。还朝巴黎使原本不得不生活在凡尔赛宫廷的法国贵族们纷纷回到自己领地,从客观上刺激了他们的建筑与装饰热情。虽然有些政治权利被路易十四剥夺了,但贵族仍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凡尔赛经历了文明的宫廷生活洗礼后,他们中许多人也将凡尔赛宫中包括艺术部分的生活搬到了自己宅邸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使之适合自己的品味。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路易十四时代的装饰艺术风格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得以延续,而且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2.2 早期统治
1722年路易十五
(图2-2)
加冕正式成为国王,他请摄政王继续管理朝政到1723年其去世为止。在王室成员与朝中重臣的操纵下,路易十五在1725年与比其年长6岁的玛丽娅·列辛斯卡
(Maria Leszczyńska, 1703年-1768年)
结婚,她是被推翻的波兰国王斯坦尼斯拉夫一世
(Stanisław I Leszczyński, 1677年–1766年)
的女儿,此时正是适合生育的年龄,这门婚姻完全是为王朝延续安排的。1729年王后生下王太子路易,这是法国1715年后首次有了王位继承人,整个法国都为此感到由衷高兴,因为在当时的欧洲政治背景下,王朝合法继承人的存在是和平且拒绝外国势力干涉的重要保证,路易十五因此赢得了民众的爱戴。
图2-2: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Maurice Quentin de La Tour),《路易十五肖像》,水粉画,1748年绘制,高60厘米,宽54厘米,现陈列于卢浮宫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路易十五亲政初期沿用了摄政时代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前提下,对法国财政进行了改革,1730年代时国家财政基本达到收支平衡。在财政相对健全的基础上,路易十五领导的法国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公路网与运河网,从巴黎出发的优质公路一直连接到法国最边远的村镇,这些公路的许多部分直到今天仍在使用,对法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738年,通过外交谈判,路易十五同意身为前波兰国王的老丈人放弃对波兰王位的诉求,作为补偿,欧洲列强同意将洛林公国划给后者统治,1766年他去世后,洛林公国并入法国。路易十五基本上用和平手段得到了法国垂涎已久的洛林公国。值得指出的是,路易十四曾用战争手段吞并了该地区,但1648年无力防守,不得不撤退出去;时隔百年,路易十五用并不全心全意支持老丈人争夺波兰王位的办法,终将它并入版图,确立了法国对它的统治。
1744年路易十五患上重病,当时看来死亡很难避免,病情得到法国人民的关注,全国都在为他祈祷,希望能够好转。路易十五这次战胜了病魔,从死亡中逃过一劫的他得到了“受人爱戴的路易”的绰号。如果他此时去世的话,会成为法国史上一位好国王。
3
路易十五前期的时钟
艺术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虽然因品味变化,不同时代会产生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但艺术风格未必随着推动它的君王去世而终结,而新艺术形式也不一定因新君登基就诞生。由法国伟大的家俱师布尔
(André-Charles Boulle, 1642年-1732年)
创立的布尔式时钟,虽是路易十四王朝时钟的典范,但在路易十五时代依然受人追捧,不仅布尔本人与其孩子继续制作新作品,而且还有其它人追随创作出了一批新作,在此仅举一例,图3-1,它的钟壳及鎏金青铜雕塑由家俱师让-皮尔·拉兹
(Jean-Pierre Latz, 约1691年-1754年)
制作,钟表师德·洛尔梅
(De Lorme)
制作机芯,约1725年完成。由玳瑁、鎏金铜片与青铜雕塑等组成的传统布尔式镶嵌钟壳表面在路易十五时代早期发展出新的形式,如我们在前面见到的表面由染了绿色的牛角片配鎏金青铜装饰雕塑时钟外
(图1-3)
。我们再介绍一种被称作“第二类布尔式镶嵌
(marqueterie Boulle deuxième partie)
”时钟,其主体为鎏金铜片,然后配上多彩图案,如用玳瑁或上色牛角、贝壳等制成的树枝、树叶与鲜花、花篮,图3-2,此钟的钟壳由著名的家俱师巴尔萨扎尔·刘涛德
(Balthazar Lieutaud, 1720年-1780年)
于1750年前后制作。
图3-1:布尔式卡托壁钟,时间揭示真相,机芯作者为钟表师德·洛尔梅,钟壳作者为让-皮尔·拉兹,1725年制作,高172厘米;宽71厘米;深42厘米,现陈列于巴黎摆钟艺廊。
图3-1a.:让-皮尔·拉兹,时间揭示真相,青铜鎏金浮雕。
图3-2:第二类布尔式镶嵌带中国风的卡托壁钟,钟壳由巴尔萨扎尔·刘涛德制作,约1750年制作,高84厘米,宽30厘米,深16.5厘米丨图片来源:巴黎摆钟艺廊
3.2. 优雅的摄政风格
在英国王室收藏中有一幅皂法尼
(Johan Zoffany)
绘制的夏洛特王后
(Queen Charlotte)
与她的两个王子在白金汉宫中生活场景的纪实作品
(图3-3)
,画面上可以看到图1-2所示的落地钟,它是一个走时极其准确的精准校时器,现今仍在白金汉宫内。它的钟壳出自法国家俱大师与雕塑家查尔斯·科里森特
(Charles Cressent,1685年-1768年)
之手。后者因被摄政王奥尔良公爵封为自己的家俱师,其创作的作品被后人称作摄政风格的装饰艺术品。他是继布尔之后法国诞生的又一位伟大的装饰艺术家,由于其作品外观优雅华美且温馨内敛,在十八世纪一直很流行且迄今仍受各国收藏家的青睐,在卢浮宫内有一整个大厅用科里森特来命名并展示他的作品。我们再向读者展示一个科里森特制作钟壳的精准校时器
(图3-4)
,在钟盘下方有一个包裹在贝壳中的女子脸谱雕塑
(图3-4a)
,根据古代希腊罗马传说,爱之女神维纳斯诞生于大海中,贝壳载着她飘到了岸边。
图3-3:皂法尼,《夏洛特王后与两个王子》,油画,1765年,高112.2厘米,宽128.3厘米,英国王室收藏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3-4:落地式木壳配青铜鎏金雕塑精准校时器,维纳斯之诞生,查尔斯·科里森特制作钟壳,朱利安·勒·罗伊制作机芯,约1740年制作,高205厘米,宽57.5厘米,深23厘米丨图片来源:巴黎摆钟艺廊
图3-4a:落地式精准校时器维纳斯之诞生局部
1658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发明了钟摆,将时钟的精准性提高到每天10秒。法国钟表师苏莱特
(Isaac II Thuret)
于1670年制造了第一个具有读秒功能的精准摆钟,被视为精准校时器诞生的标志。由于早期精准校时器需要很长的摆,直到18世纪后期都以落地钟的形式出现,摄政时期因贵族们追逐精确计时的热情,它进入到日常生活中。每座豪宅都有一个精准校时器,它是宅中的时间标准,人们每天要根据精准校时器的时间,对宅中各房内所有钟表进行时间校正。
1730年代中期,查尔斯·科里森特创作了一种造型特别美丽的带托架壁钟(图3-5)并获得了极大成功。其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在钟盘下方两支脚间有一个头顶贝壳发饰的女性头像,其周边配上了镂空网格。细腰钟壳正面用镂刻精良的鎏金青铜打造。钟顶有一个处于云端的小天使,他坐在造型源于贝壳形状的拱形花架上。钟身下的托架中间部分有个引人瞩目的狮子头。在钟身与托架部分大量地配饰了许多洛可可式图案,如贝壳、海螺、卷曲的花束与C-形卷曲图案等。由于科里森特是家俱师行会的大师,按照当时的行会规定,其作品的相当部分必须用木头制作,因此他制作的机芯壳两边外侧框架为橡木架,其表面用玳瑁、黒木与黄铜片拼成的布尔式镶嵌艺术作了装饰(图3-5a)。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科里森特设计的这个钟型极受欢迎,有些人将钟壳主部的下方支脚重新设计后,将它改为座钟来装饰房间(见图3-5b左上方),这类座钟直到今天依然可见。
图3-5:带女性脸谱的木架配青铜鎏金雕塑与布尔式镶嵌壁钟,钟壳作者为查尔斯·科里森特,机芯作者为安德烈-乔治·古窑特(André-Georges Guyot),约1730年制作,高129厘米;宽47厘米;深19厘米丨图片来源:巴黎摆钟艺廊
图3-5a:带女性脸谱的木架配青铜鎏金雕塑与布尔式镶嵌壁钟侧面
图3-5b: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嘉薄礼埃尔·贝尔纳德·德·烈佑赫肖像》;粉彩画;约1740年制,高200.7厘米,宽149.9厘米;现藏于美国加州盖提博物馆。
1740年–1745年年间科里森特设计并制作出了一个著名的主题雕塑壁钟,爱战胜时间(图3-6),这一主题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布尔在路易十四时代将它用于法国雕塑钟的创作,科里森特在此给出了自己的诠释。钟的顶端贝壳上方坐着爱神丘比特,其左臂支在沙漏上,显示着他对时间流速的掌控;在钟下方的托架部分,时间之父克洛诺斯(图3-6a)的右手虽然握着可以夺人生命的镰刀,但无望地趴在杂草丛生的地上,左手勉强支撑着倒下的身体。科里森特在此充分展示了自己雕塑家的才华。
图3-6:青铜鎏金雕塑配木壳带托架挂表,爱战胜时间,查尔斯·科里森特制作钟壳;年长的让·高迪(Jean Godde l'aîné)制作机芯;1740–45年制作;高133.3厘米,宽62.2厘米,深39.4厘米;现陈列于大都会博物馆。
图3-6a:查尔斯·科里森特,时间之父克洛诺斯, 壁钟爱战胜时间局部。
3.3. 洛可可艺术时钟
洛可可艺术为路易十五时代的主流艺术风尚,其造型运用了大量的C-形与S-形曲线,作品整体上大多为非对称,与巴洛克作品的威严庄重相比,洛可可艺术则显得妩媚轻快,图1-1所示的青铜鎏金与瓷器车型钟可谓洛可可式座钟的代表作。我们在本节简单介绍几个著名的洛可可时钟。
我们先介绍一个由当时最卓越的青铜雕塑家杰克·卡菲耶里(Jacques Caffiéri,1678年-1755年)与著名钟表大师朱利安·勒·罗伊(Julien Le Roy, 1686年-1759年)合作的壁钟(图3-7),它是典型的洛可可璧钟,造型简洁而温馨,钟上的雕塑极为精致。这个作品被收入多个法国钟表史文献中,可见人们对它的喜爱。钟壳上装饰了鲜花和卷曲的树叶,在钟的顶端有一个手持圆规的小天使,他是几何学的象征(图3-7a)。在可以看到钟摆的玻璃框前有一只展翅欲飞的鸟儿。
图3-7:青铜鎏金壁钟,几何之象征,机芯作者朱利安·勒·罗伊,钟壳作者杰克·卡菲耶里,约1745-49年制作,高95厘米,巴黎摆钟艺廊提供图片。
图3-7a:青铜鎏金壁钟《几何之象征》局部
18世纪是一个视觉造型艺术创作方面特别活跃的世纪,很多具有不同艺术创造才能的人都有机会在造型艺术方面展露才华,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艺术作品中。艺术家,手工匠人,艺术赞助人,有影响力的收藏家,当然也包括统治精英中的王侯公卿们,所有人都进入到装饰造型艺术领域,用他们的影响力促进艺术发展,使作品能够尽善尽美地展现其独特与优雅的风姿。我们看到的这一瓷雕与鎏金青铜雕塑结合在一起的钟表(图3-8)正是这一潮流的典范作品,其多彩梅森瓷雕组群是根据佛里德里克·伊利亚斯·梅耶(Friedrich Elias Meyer)设计制作的,它表现的主题是众神之王宙斯变成一只公牛来引诱欧罗巴的故事。此钟的机芯壳被放置在树干上,树干周边伸展出枝叶繁茂的树枝并且装饰了彩色瓷花,基座呈非对称形状,它上面装饰了鎏金青铜雕塑的植物叶子。它应是被放置于壁炉上的镜子之前,这样观者可以通过镜子来欣赏其背面的精致雅丽(图3-8a)。
图3-8:青铜鎏金配梅森瓷雕与文森瓷花座钟,欧罗巴与公牛,约1750年,高48.5厘米;宽31厘米;深26.5厘米,机芯作者为贝诺伊特·杰拉德(Benoît Gérard,1684-1758)丨图片由巴黎摆钟艺廊提供
图3-8a:青铜鎏金配梅森瓷雕与文森瓷花座钟,欧罗巴与公牛,背面。
钟身上的瓷花由法国文森(Vincennes)瓷厂制作,它于1740年落成,是王家塞夫勒(Sèvres)瓷厂的前身,其制作的精美而价格昂贵的各式瓷花配在各类装饰艺术品上,是欧洲宫廷与贵族富有的象征。
让-周瑟夫·德·圣-日耳曼(Jean-Joseph de Saint-Germain, 1719年-1791年)应是18世纪中期巴黎最著名的装饰艺术大师,我们在此介绍几个他的作品。
图3-9中的作品于1750年左右制作,钟顶部有典型的洛可可式卷曲波浪花纹雕塑;钟盘下为一只镀氧化钴的狮子,它源于著名的美第齐狮子造型,钟的鎏金基座被做成岩石与花草的形状并在正面中间部配上了洛可可式的贝壳雕塑。钟的外圈有青铜雕成的树枝与树叶造型并配饰了大数的极为精致的法国文森瓷厂出产的白色瓷质玫瑰花,优雅而又精致,令人叹为观止。
图3-9:路易十五时代镀氧化钴狮子与青铜鎏金配饰瓷花座钟,约1750年制作,高66厘米,宽44.5厘米,阿纳尤姆(Anaiom)制作机芯,让-周瑟夫·德·圣-日耳曼设计并制作钟壳丨图片为巴黎摆钟艺廊提供
图3-9a:路易十五时代镀氧化钴狮子与青铜鎏金配饰瓷花座钟局部
让-周瑟夫·德·圣-日耳曼在18世纪中后期制作了一批动物主题座钟,其中包括狮子、大象、犀牛、野猪等,直到今天仍受人们的喜爱与追捧。我们不加过多解释地再介绍两个大象座钟(图3-10和图3-11),读者可以欣赏比较。
图3-10:青铜鎏金与镀氧化钴壁炉座钟,太平吉象;1750年代制作于巴黎;高50厘米,宽30厘米,厚17厘米;皮尔-菲利普·巴拉特制作机芯,让-周瑟夫·德·圣-日耳曼设计并制作钟壳丨图片来自巴黎摆钟艺廊
图3-11:中国风瓷花瓷象座钟,约1750年制作,高67厘米,钟壳制作者为让-周瑟夫·德·圣-日耳曼,机芯作者为安德烈·福瑞特(André Furet)。
3.3.A.中国风时钟
法国从17世纪中期开始从东方引进瓷器、表面带漆画的家俱等装饰品和奢侈品,并将这些进口产品加工和改造制造成适合法国品味的艺术作品,这样的一种追求东方风尚的潮流延续了相当长时间。十八世纪时,巴黎艺术家开始自己制造带东方风格的装饰艺术品,它们被认为是洛可可艺术的一部分。根据进口产品再加上传入的有关中国皇宫中各种装饰品的版画,法国艺术家们制造出了具有独特异域风情的中国风装饰艺术品,这些犹如来自梦幻仙境的作品受到了路易十五宫廷的欢迎。在西方艺术史文献中,通常将具有东方风格的作品不加区分地称为中国风(Chinoiserie)艺术品,图3-11中的作品即为一个范例,它曾是俄罗斯女皇凯瑟琳大帝的收藏,其瓷象为德国梅森瓷厂按照中国作品仿制,机芯壳的瓷鼓用源自乾隆时期的中国瓷器改造而成,瓷花则为文森瓷厂制作。
图3-12:尚蒂伊瓷饰挂钟,1735-1740年,高49.5厘米,宽24.1厘米,深12.1厘米,机芯为埃特涅二世·勒诺伊(Etienne II Lenoir,1699-1778)制作,瓷器出自法国尚蒂伊(Chantilly)瓷厂,现陈列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图3-12所示为法国尚蒂伊瓷厂制作的带有日本风格的璧钟,它是路易十五开始亲政后较早期的作品。尚蒂伊瓷厂在18世纪上半期以模仿日本瓷器而闻名,我们看到的这个钟壳上的人物同样具有日本风格。钟上的瓷人皆有着细长的丹凤眼,这种对亚洲人五官的刻画体现了当时欧洲人对于亚洲人刻板的印象。瓷人衣服上的华丽花纹与瓷花颜色相应和,这种由红、蓝、黄、绿色为主色同时以花与叶为主元素的样式常见于日本的柿右卫门瓷器上(Kakiemon)。我们还可看到软胎瓷花、绿叶和藤蔓点缀在黄铜鎏金的钟壳上,这些则是法国人自己的发明。
图3-13:青铜鎏金加青铜雕塑多彩漆画东方人物壁炉座钟,机芯作者为皮尔二世·勒·罗伊(Pierre II Le Roy),漆绘雕塑人物作者为马丁·普勒里斯(Martin Freres),约1750年制作,高27.5厘米;宽33厘米;深17厘米丨图片来源:巴黎摆钟艺廊
钟壳上有一个斜倚在树干上的想象出来的中国童话式人物,他正用左臂环抱着放置在右大腿上的机芯鼓,右手握着一个酒葫芦;而他身子右边正站着一个中国式样的孩童,他伸出双手,好像在帮助扶住大人右腿上的机芯鼓。钟的洛可可式基座用鎏金青铜精致打造,在岩石上生长的树枝造型自然且生动,而树枝上有精致的瓷质牡丹花和其它花朵,它们为文森瓷厂出品。
3.4. 帕斯蒙特天文钟与法国标准时的确立
图3-14所示的帕斯蒙特天文钟(Passemant Astronomical Clock)将精准校时器与天体模型结合起来,是路易十五时代法国钟表制造的巅峰之作,也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它的名称源于其设计者法国发明家与工程师克劳德-西蒙·帕斯蒙特(Claude-Siméon Passemant,1702年-1769年);其机芯制造者是钟表师路易·道西奥(Louis Dauthiau,1731年-1769年以后);钟壳雕塑制造者是青铜雕塑家杰克·卡菲耶里和菲利普二世·卡菲耶里(Philippe II Caffiéri,1725年-1772年)。
图3-14:帕斯蒙特天文钟,1749年-1753年制作,高226厘米,克劳德-西蒙·帕斯蒙特设计,路易·道西奥制作机芯,杰克·卡菲耶里和菲利普二世·卡菲耶里制作钟壳,现陈列于法国凡尔赛宫博物馆。
此钟机芯的精确度于1749年8月23日获得了科学院的认证通过,路易十五随后订购了该作品,它最终于1753年完成。制造这个天文钟的花费达到51150立佛尔,相当于2000年的66万美元,以至于当时的法国财政总监马超尔特·德阿尔诺威利(Machault d’Arnouville)认为这样的花费简直是疯狂。1754年1月它被放置在了凡尔赛宫的天文钟展示厅,从那时起,它所指示的时间就成为法国的正式官方标准时间,这是法国第一次确立全国统一的国家标准时。
帕斯蒙特天文钟可以展示年代、月份、日期、星期内的日期,小时、分钟与秒钟,还可以指示当地的太阳时以及每天太阳准确的升起与落下的时刻;在主钟盘下有一个月相盘,可以显示月亮升起与落下的时间、月相及阴历日期;钟顶有一个可以运动的透明圆球,它是根据哥白尼理论建立的天体运行模型。按照其设计与制作,此钟可准确运行到9999年。钟的外壳通体都用鎏金青铜制作,其表面装饰了精雕细刻的玫瑰花、各种植物的树叶与树枝以及由贝壳形状演化出的洛可可式装饰雕塑;翻卷的涡旋状曲线造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效应,使人们在观看时钟上时间信息的同时,无法不注意到它那奢华中透着高贵与典雅的装饰艺术之美。
图3-14a:凡尔赛宫国王公寓内展示帕斯蒙特天文钟的大厅
作 者 简 介
张羿,艺术史研究者,俄罗斯冬宫博物馆钟表与古乐器部顾问,法国摆钟艺廊顾问,广东省钟表收藏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也是数学家、逻辑学家。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