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流泪症的中医辨证治疗医案二则

医案一:牛××,女,38岁,教师。

不管冷热,终日流泪不止,神疲少气,动则气短,面色㿠白,至今逾5年之久,曾多方治疗不效。

检查:经冲洗,泪道通畅,泪液清稀,舌质淡白,脉象虚弱。

辨证:肺气虚弱,治节失调。

治则:补肺益气,收涩止泪。

处方:(烊化)12克 炙马兜铃10克 10克 12克 炙冬花12克 炙10克 子15克 云苓15克 15克 炙3克

二诊:用药15剂,方见起效。酌加15克,10克,15克,以收涩止泪。先后用药共60剂,神爽力增,流泪始止。

医案二:徐××,女,40岁,工人。于1975年10月24日就诊。

双眼流泪10余年,先为遇风流泪,而后3~5年内无定时流泪。屡医不效,并伴见腹胀纳差,面色不华。

检查:舌淡、苔白腻,脉象濡缓。

辨证:脾气虚弱,运化失职。

治则:健脾祛湿。

处方:20克 6克 土10克 10克 10克 6克 密蒙花12克 五味子12克 甘草3克

服药3剂后,泪止病愈。嘱继服原方3剂,以资巩固。

按:《灵枢·五癃津液别》指出:“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清朝张隐庵提出:“五脏受五谷之津,淖注于外窍而化五液”,而泪为人体五液之一。眼“内包诸液,液出则为泪”,依此而知流泪的多少,每与脏腑的盛衰有关,所以临床不能一遇流泪症,不加以审证求因就一味收涩止泪。应根据具体情况,审证选药。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