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中药双向调节作用(全文)

中药双向调节作用(全文)

摘要:从中药成分、中药剂量、中药炮制、中药配伍、机体状态5个方面探讨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为临床治疗中用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药;双向调节作用;药理研究

“中药的双向调节”一词是近代中医药研究中出现的新术语,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为近代中药药理研究的重点之一。特别是近10年来,国内外对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研究进展很快。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是指某一中药既可使机体从亢进状态向正常转化,也可使机体从机能低下状态向正常转化,因机体所处的病理状态不同而产生截然相反的药理作用,最终使机体达到平衡状态[1]。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1中药成分与双向调节作用

中药成分复杂,具有多种化学成分。众所周知,很多西药发挥作用往往只靠一种成分,而中药发挥作用多是几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成分含量的多少、作用于机体受体和酶的不同,都会使中药药效表现出多效性。每一味中药都是一个小的复方,因而同一种药可能具有不同的或者相反的两种作用,同一种药可能含有药理作用一致的多个成分,也可能含有一定数量药理作用相互对立的化学成分。如大黄中含有的番泻甙A为大黄泻下作用最强的有效成分,另外还含有鞣质,具有收敛止泻作用[2]。附子中提取的去甲乌药碱在麻醉及不麻醉犬每分钟静滴1~4μg/kg后,呈现血压下降、外周动脉及全身血管阻力降低,附子中提取的氯化甲基多巴胺却具有升压作用[3]。

2中药剂量与双向调节作用

药量不同,药物的效应也不同。就单一成分而言,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其药理作用一般会增强。换言之,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大小一般与药物的剂量成正比。然而各种不同的药物成分,其药理作用增强的幅度可能不同。倘若是含药理作用方向一致的各种成分,一般其药理作用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如果是药理作用方向相反的两种成分,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总的药理作用的强弱就与这两种成分的阈剂量组合时各自剂量的比值和各自随剂量增加而药效增强的幅度有关。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能随总剂量增加彼此作用互相抵消;也可能随总剂量增加某一方向的作用增强;还可能随总剂量增加某一方面的作用减弱。若中药多成分中含有多个药理作用相似或相互对立的成分,它们总体的药理效应就更加复杂多变。因此在中药中经常出现小剂量和大剂量药理作用相反的情况。如大黄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内钙释放影响不大,而对钙内流有促进作用,但随着剂量增加钙内流减少[4]。黄芪水煎液在高浓度时能抑制T淋巴细胞转化,低浓度时能促进T淋巴细胞的转化[5]。研究证实:三七皂甙对血凝素(PHA)诱导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L2,具有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双向作用[6]。

3中药炮制与双向调节作用

炮制前后,药物的效用不同。通过对药物进行一定的加水、加热、加辅料(如酒、醋、盐水、蜂蜜、药汁)等炮制处理后,药物不仅在物理性状上发生改变,而且其化学成分也发生变化。由于炮制使药物的纯度、溶解度、有效成分的质和量发生改变,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亦因之而变。生黄芪具抗利尿及升压作用,炒黄芪有利尿及降压作用[7]。生地黄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熟地黄有滋阴补肾、补血调经的作用[2]。

4中药配伍与双向调节作用

配伍亦可影响药物的作用。中药配伍以后可产生不同于单味中药的特殊作用。表现在同一药物由于配伍不同,则作用迥异。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药物配伍组合成方后,其相互之间产生协同、拮抗或相乘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或络合物,则整体作用发生改变。中医学认为,阴阳平衡为常,阴阳失调为变,协调阴阳也就成为制方的基本原则。且物极必反,故要“无使过之”,汗而毋伤,下而毋损,凉而毋凝,温而毋燥,补而毋滞,消而毋泛。在方剂配伍上,就出现两种性质相对、功用不同的药物组合即双向配伍原则,如寒与热、升与降、收与散、动与静、补与泻等。二者相反相成、对立统一,起到补偏救弊、调整阴阳的作用。从现代医药学角度考虑,单味中药的成分尚且是一个多成分的集合体系,在复方中,则更是多个集合体的叠加,使原本已经很复杂的体系更加复杂。故复方中药理作用相反的成分同时出现的几率就更多,如四君子汤中既含有兴奋胃肠平滑肌的水溶性成分,也含有抑制胃肠平滑肌运动的脂溶性成分,两类成分共同完成对小肠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该作用是四君子汤治疗脾虚患者存在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药理依据[8]。在桂枝汤中,既含有升压成分Fr.B,亦含有降压成分Fr.A和Fr.E,它们一起共同完成对血压的双向调节[9]。

5机体状态与双向调节作用

药物的作用是以人体的机能状态为基础。人体的机能状态不同,药物的作用也不同。中药所含的拮抗性成分是产生双向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而机体的机能状态则是中药产生双向调节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当作用相反的两种成分同时作用于机体时,机体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机能状态。如益母草对受孕子宫呈抑制作用,对产后子宫呈兴奋作用[10]。黄芪在人体免疫反应偏低时可使之升高,反之偏高时可使之降低[3]。甘草煎剂能增强应激状态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而对安静状态下的小鼠则呈抑制作用[11]。

总之,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是复杂的,尚有待探讨。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对人体在病理状态下所产生的功能失调起到平衡调节作用,这是中药药理的深奥之处。随着分子药理学、免疫药理学的发展,将会更清楚地阐明其机理。

参考文献:

[1]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1.

[2]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68,401.

[3]赵翠兰,刘葆琴.中药的双重性作用[J].新兴医药研究,1996,6(4):170-171.

[4]靳珠华,林秀珍,马德禄.大黄素和大黄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J].中草药,1994,25(8):413.

[5]姜平.虫草酒处方药理与物质基础关系简析[J].时珍国药研究,1993,4(4):16.

[6]周金黄,李晓玉,荣康泰.免疫药理学进展(基础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172.

[7]魏伟,梁君山,周爱武,等.白芍总甙对IL2产生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5(3):176.

[8]王汝俊,胡英杰,杜群,等.四君子汤对胃肠运动双向质基础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6):4-5.

[9]秦彩玲,刘婷,张毅,等.桂枝汤对大鼠血压双向调节部位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4):20.

[10]曾红兵,蒋建云.中医药的双向调节作用研究概述[J].四川中医,1994,(8):17.

[11]孙泽先.甘草水煎剂对应激状态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4):23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