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引江济淮工程对合肥的影响如何?

被誉为安徽“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江济淮,为近年来国家投资近千亿建设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自安徽枞阳县长江取水(另一路径经无为凤凰颈长江取水口往西河-兆河-巢湖),北送巢湖,经合肥西郊派河跨江淮分水岭,进入淮河流域,北抵河南省周口、商丘地区,主输水线路跨度长达723公里,共有55个区县计4000多万人受益;同时,引江济淮工程中包括的勾通安徽长江、淮河两大水运板块的江淮运河,将让“居皖之中”的合肥成为江淮航运中心。

安徽(户籍人口超7000万)、河南(户籍人口超过1亿)两个极速发展中的,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中期的人口大省,其平原面积广大的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仓”,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气候过渡地带,雨季集中,区域内河流径流量不稳定,对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是长期以来的痼疾;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蓬勃发展,引江济淮工程将要惠及的区域,一方面其缺水(水质性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水位大幅下降、一些河道断航)状况愈发严重,极大的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安徽境内历来发达的长江、淮河两大水运板块,却因长期未能联通而呈现割裂状态,未能形成合力。如今,这些矛盾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将迎刃而解!

前些年,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日新月异,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合肥“市湖”巢湖,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出水河道上修建的巢湖闸、裕溪河闸,从而成为半封闭湖泊,其水质污染、富营养化愈发严重;在加快防污治污的同时,利用引江济淮工程中的引江济巢,将长江水注入巢湖,使巢湖水体三年时间可以轮换一次,让“流动”起来的巢湖彻底摆脱蓝藻之忧!使浩淼的八百里巢湖及周边星罗棋布的古老人文遗存和独特自然景观成为各方游人休闲度假的名胜之地。

而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安徽省会合肥,其名首见于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谓“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合肥,正是源于古代的南淝河与东淝河交汇之地的地形优势而成为其时的大城。只是航运条件更具优势的京杭大运河兴起之后,在沿线逐步涌现了沧州、泊头、德州、临清、聊城、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湖州、杭州等一串古老的工商业重镇,而合肥及安徽区域内的南北水运繁华不再!这也可能是安徽区域竞争力其后一直无法与曾经的同门兄弟江苏相比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作为正快速补齐各方短板、有“中国城市发展黑马”之誉的合肥,以国家科学中心、家电之都、芯屏重镇、新能源汽车后起之秀及高铁新贵的崭新形象令人刮目相看;同时,作为都市圈内核心城市,合肥培育的本土及聚集而来的众多新兴产业,对圈内、省内的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2020年,合肥港输出格力电器、佳通轮胎、京东方显示屏、江淮汽车等地产货物计47万标箱,仅次于长江大港芜湖,位于安徽各大港口第二;货物吞吐量达5292万吨,位列芜湖、马鞍山、池州、铜陵之后,排名第五;

目前,合肥港规划有南淝河、江淮运河、丰乐河、白石天河、兆西河、裕溪河及环湖等七大港区,岸线总长计35.97公里。到2022年底,合肥通过2000T级航道可北上皖北、河南,通过菜巢航道南下长江水道(后期规划的兆西河航道通航能力更高达3000T-5000T级),其四通八达、成本优势明显的江淮航运中心建成,无疑会让新兴一个城市合肥的发展如虎添翼,重现“建城”之初的荣光;而江淮运河的正式运营,对淮河流域的周口、阜阳、淮南及饱受“堵船”之苦的淮河第一大港蚌埠,也都是巨大利好;对整合、联通安徽南北两大水运板块,方便河南、山东、苏北方向与长江中上游广大区域形成更便捷的内河水运网络也是画龙点睛之笔!

就大宗货物的长距离(500公里以上)运输成本而言,水运成本仅为空运的约1/20,公路运输的约1/5,铁路运输的约1/2。很显然,引江济淮工程及其所包括的引江济巢、江淮运河,不仅仅将给合肥城市发展带来更大的环境生态空间,也给后发内陆城市合肥增添了通江达海的发展禀赋,为合肥工业制造、商业流通带来更为低廉的运输成本优势,从而能逐渐向传统的水陆中心武汉、南京等大都市看齐!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