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从'四大部洲'谈元朝对《西游记》的影响

【郑重声明】本文纯粹根据《西游记》里的描述解读《西游记》,绝无半点亵渎道教、佛教之意!《西游记》中的道教、佛教与现实中的道教、佛教是两回事!

从'四大部洲'谈元朝对《西游记》的影响

西游记中的四大部洲

《西游记》写作历史背景跨度较大,早自远古、中至两汉、近自唐宋元明,各个历史阶段的相关信息,杂糅到一起,通过神话外衣写人间现实,形成煌煌西游巨著。笔者在前面发文中论述过,王莽就是在影射如来,宋徽宗'革佛诏'后的'佛教道教化'现象就是《西游记》里天庭的管理格局,'大觉金仙'实锤了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

《西游记》开篇就讲盘古开天辟地,经过三皇五帝之后,天下共分'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这四大部洲的描写,你对照世界地图,无法对应上的,和现在的世界五大洲也不吻合。那么,四大部洲到底是指地图上的哪些区域?

其实,如果我们把时间聚集到以元朝为宗主国的蒙古帝国,就会发现'四大部洲'基本上就是元朝的地图。《西游记》不仅在地理上借鉴了元朝的版图,而且还借鉴了许多元朝的宗教政策和宗教大事,历史上享国不到百年的元朝其实对《西游记》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主要情况分析如下:

一、'四大汗国'为'四大部洲'提供现实中的地理依据

1、四大部洲概述:

'四大部洲'是佛教的用语,根据佛经《阿含经》记载,须弥山四周的咸海中有四大部洲,有四类人在此四洲上居住。这四大部洲分别是:

  • ——东,胜神洲。在须弥山东,这里的人寿命大概250岁左右,又称'身神洲';
  • ——南,赡部洲。在须弥山南,这里的人寿命大概100岁左右,大多数人50岁左右就会夭折
  • ——西,牛贺洲。在须弥山西,这里的人寿命大概500岁左右,又称'牛货洲';
  • ——北,俱芦洲。在须弥山北,这里的人寿命大概1000岁左右。

佛经中的“四大部洲”

四大部洲在佛教里的寓意比较深奥,不仅是地理位置问题,还有天道、人道等复杂问题。如果引入'三千世界'说法,可以包含整个宇宙,而不仅仅是地球了。这里不多赘言。

《西游记》里说的四大部洲名称来源于佛经,但具体所指还是指我们地球上的地理概况。明朝时期,因为对世界地理认知的局限性,吴承恩应该还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也不知道地球上的五大洲四大洋情况,他所言的'四大部洲'只能是明朝以前他所了解的'世界版图',而最接近'四大部洲'描述的便是以元朝为宗主国的蒙元帝国'四大汗国'。

2、'四大汗国'的演变

'四大汗国'相当于蒙古帝国册封的诸侯国,其产生到定型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在斡难河畔称帝,号成吉思皇帝,建立大蒙古国。其后发动了多次对外战争,主要是西征,最远打到伏尔加河。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伐西夏的途中病死,死前将打下的蒙古土地进行了分封,四个儿子各得一块封地:

  • ——今哈萨克斯坦一带封给长子术赤
  • ——原西辽的土地封给次子察合台
  • ——今新疆北部一带封给了三次窝阔台
  • ——中部、西部蒙古封给了四子拖雷

成吉思汗死前的遗产分封,是'四大汗国'的雏形,但还不算'四大汗国'。

成吉思汗死后,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窝阔台继位后,继续对外扩张,先后征服高丽、金国、向西征服莫斯科、一直打到匈牙利、饮马多瑙河畔。

窝阔台死后,贵由短暂继位,贵由死后,汗位转到拖雷的长子蒙哥手里,蒙哥在位期间,灭大理还有阿拉伯部分国家,占领了巴格达和大马士革,蒙哥在进攻南宋的钓鱼城时病死。

蒙哥汗死后,两个弟弟二弟忽必烈和四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从蒙哥即位开始,原来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的后代因为站队原因,在汗位尘埃落定后,就遭到了赏罚。反对蒙哥和忽必烈的,其封地部分被剥夺,转赐给支持他们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成吉思汗嫡系四个儿子的后代纷纷建国称汗,形成了'四大汗国':

  • ——金帐汗国,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次子拔都建立,又称'钦察汗国',国土北到北极圈、南到黑海里海、西到斡罗思、东到额尔齐斯河;
  • ——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及其后代建立,主要在现在新疆一带
  • ——窝阔台汗国,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后代建立,现中亚一带
  • ——伊利汗国,又称伊尔汗国、伊儿汗国,成吉思汗四子拖雷儿子旭烈兀建立,国土主要包括现在的阿富汗、土耳其一带。

四大汗国

这时候的四大汗国和蒙古帝国共存。有一段时间四大汗国不听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间互相攻伐、争夺领土。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蒙古帝国称号'大元',四大汗国逐步承认元朝为宗主国,四大汗国和元朝在形式上又成为一个国家。

1309年,由于其它汗国的攻伐和元朝的打压,窝阔台汗国一部分并入金帐汗国、一部分归察合台汗国、一部分归元朝。

至此,四大汗国转变为:元帝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

3、《西游记》'四大部洲'和'四大汗国'高度相似

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时候,四大汗国只有察合台汗国还存在,其它汗国都已成为历史。吴承恩对四大汗国的历史应该有所了解,对四大汗国的地理图也应该知道。

吴承恩《西游记》里'四大部洲'名称来源于佛经,地理应该参考的元朝四大汗国。四大汗国与《西游记》中的四大部洲有高度的地理相似性:

  • 其一,根据佛经所载,四大部洲在须弥山四周的咸海中,四洲和须弥山之间互不相连,隔海遥望。东胜神洲和须弥山及西牛贺洲在一条横向直线上,南赡部洲、须弥山和北俱芦洲在一条纵向直线上。但是《西游记》中没有说四大部洲在须弥山四周,也就是在地理上略去了须弥山。这是《西游记》和佛经关于四大部洲描述的不同之处。
  • 其二,根据佛经定位,南赡部洲应该在东胜神洲的西南方向上,北俱芦洲在东胜神洲的西北方向上。《西游记》第一回,孙悟空要去拜师学艺,乘着竹筏飘洋过海,被东南风吹向了西北方向,上岸就是南瞻部洲。按理西北方向是北俱芦洲,东南风怎么也不可能把孙悟空吹到西南方向上的南赡部洲的。但《西游记》明明说孙悟空在西北方向登岸,这说明南赡部洲不可能在东胜神洲的西南方向,而是和东胜神洲平行方向上。而唐僧取经是翻过两界山一路向西进入西牛贺洲的,这说明南赡部洲与西牛贺洲是陆地相连的。因此,从这些分析推断,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是在东、中、西一条直线上的,北俱芦洲是在北面。根据《西游记》描述的四大部洲地图应该是这样的:

根据《西游记》描述,四大部洲应该是这样的地理形状

窝阔台汗国灭亡后的“四大汗国”

  • 其三,对照四大汗国地图,《西游记》描述的四大部洲和四大汗国的版图高度相似,四大汗国和四大部洲的对应关系大概是:
    • ——'东胜神洲'对应'元朝'版图
    • ——'南瞻部洲'对应'察合台汗国'版图
    • ——'西牛贺洲'对应'伊利汗国'版图
    • ——'北俱芦洲'对应'金帐汗国'版图
    • 其四,取经的发起人李世民和察合台两个共同点:都是胡人,都排行老二。吴承恩这里用的是唐朝的人物、元朝的地理
    • 其五,伊尔汗国东起印度河流域,古印度的一部分在其国境内,因此成为取经的目的地天竺国。
    • 其六,东胜神洲的'神洲'与'神州'高度相似,'神州'自古就指代中国,元朝消灭南宋后,国土覆盖了原来中国的所有区域,因此,东胜神洲就是'神州'中国无疑。
    • 其七,花果山所在地应该就在现在的江苏连云港云台山脉的花果山。花果山在清朝以前都是孤悬海外的,康熙年间海沙淤塞,花果山才与大陆连通。花果山离吴承恩的祖籍江苏淮阴才不过100多公里,吴承恩是肯定知道的。从这里也可以推断出东胜神洲就是指元朝时的中国。
    • 其八,四海龙王居住的四海大概指的是
    • ——'东海'——太平洋,这应该没啥疑问。
    • ——'南海'——现在的中国南海或印度洋,观音所在的南海普陀落迦山本来就是在印度,为现今南印度巴波那桑山。因此,南海大概率就是印度洋。
    • ——'北海'指的贝加尔湖或北冰洋,贝加尔湖在西汉时就被称为北海,苏武在那样放过羊。
    • ——'西海'应该是印渡洋的孟加拉湾或阿拉伯海,因为根据《西游记》第一回描述,孙悟空是从南瞻部洲飘洋过海到了西牛贺洲的,孟加拉湾可能最大。
    • 其九,四大汗国以元朝为宗主国,理论上,元朝对四大汗国都有管理权和发号施令权的。《西游记》里如来佛祖多次说,他管四大部洲,这也说明四大部洲是一体的,这种情况也只有元朝有。元朝佛教非常繁荣,排在道教前面,八师巴、亦怜真等藏传佛教的大师被元朝皇帝奉为国师,国师有权对元朝和四大汗国佛教事务发号施令,这和如来说的管四大部洲也吻合。这也进一步证明四大部洲就是四大汗国的反映。

    如来对大鹏说,我管四大部洲

    根据以上分析,《西游记》里的四大部洲基本上按照元朝为宗主国的四大汗国版图为参照而设计的,这是元朝为《西游记》地理问题做出的较大贡献,没有四大汗国作为参照,吴承恩只能靠脑洞大开去想像四大部洲了。

    二、蒙元帝国扩张过程和佛教取经东传如出一辙

    研究《西游记》佛教传播过程,再研究蒙元帝国的领域扩张过程,你会惊奇发现,两者又是高度相似:

    1、蒙元帝国扩张路线图:'先西征后南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就开始了蒙古帝国的扩张进程。

    • ——1213年7月到1214年10月,蒙古三路大军攻金,攻破金国90余郡,迫使金国献公主、金帛、马匹后北还,金国又苟延残喘20年后灭亡于蒙古铁蹄下。1217年,西辽灭亡。
    • ——1218年-1225年,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灭亡花剌子模,在追击花剌子模国王和太子的过程中,蒙古大军深入俄罗斯境内,一直打到伏尔加河;另一路向西南打到印度河流域。
    • ——1235年-1242年,蒙古帝国第二次西征,又称长子西征,一路连破不里阿耳、钦察、莫斯科、罗斯托夫、阿速等,最后打到多瑙河畔。
    • ——1251年-1253年,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主帅是蒙哥汗的弟弟旭烈兀,这次西征主要占领了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木剌夷国和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
    • ——1267年-1279年,蒙古帝国在三次西征及灭亡西夏、大理后,对南宋发动最后攻击,迫使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崖山跳海,南宋灭亡,忽必烈统一中国。蒙古势力在覆盖了中亚、西亚、南亚和东欧后,又完全覆盖了中国。

    蒙古西征图

    2、西游记中佛教扩张路线图:'先'西牛贺洲'后'南赡部洲''

    《西游记》里,佛教本来是被道教打压的,如来佛祖也只是道教治下的五方五老之一,佛教的势力范围主要局限于西牛贺洲灵山脚下,当时四大部洲,佛教势力影响很小,即使西牛贺洲,佛教势力也很小,取经路上的妖怪基本上都是道教势力。

    大唐所在的南赡部洲,由于李唐王朝本来也是来自胡地,李渊、李世民父子本来就是关陇集团成员,其母系一脉大多出自鲜卑贵族,因此李唐皇族就是胡人。李渊为了宣扬自己汉人正统,称帝后认老子为始祖,并大力崇道,把道教置于佛教之上。李世民继位后,继续推行尊道做法。所以,唐初的道教与佛教地位,就如同天庭的道教与佛教地位一样,佛教被道教打压着难以抬头。

    如来要昌盛光大佛教,把目标锁定了南赡部洲,如果能在大唐打开局面,其它地方就相对容易并可以水到渠成,因此,如来策划了取经行动。

    如来、观音通过让唐太宗魂游地府,从而让唐太宗产生佛教需求,然后让唐太宗派出陈玄奘西行取经。由于西牛贺洲只有灵山脚下是佛教势力范围,因此,如来、观音故意让取经团队走慢一点,让他们一路西行一路打压西牛贺洲的道教势力,等取经小组走了14年到达灵山脚下时,整个西牛贺洲的道教势力全部被铲除殆尽,所有道教妖魔要么被打死(如白骨精、蟒蛇精、车迟国三仙等)、要么被佛教收编(如黑熊精、红孩儿、牛魔王等)、要么被逐出西牛贺洲(如九头虫等)。

    唐僧师徒西行弘法取得胜利成果后,如来就不让他们再一步一步走回去了,因为西牛贺洲已无道教势力,再走回去除了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派八大金刚驾风送他们回大唐。

    玄奘取经路线图

    当三藏真经被传回大唐后,虽然唐僧师徒立即回到西天成了正果,但佛经留在南赡部洲,在李世民的推动下,佛教大盛,到了武则天时全面压过道教,成为大唐的第一宗教,佛教东传在南赡部洲取得成功。

    从上述对比可见,蒙元帝国扩张和佛教扩张,在路线图上完全一样,就是先'西征'后'中国',吴承恩做到了历史与小说完美融合。

    三、元朝佛道相争的结果就是西游记的佛法东渐的结果

    1、元朝佛道相争后道教由盛转衰

    中国历史上,佛道相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唐初崇道,武则天兴佛,唐武宗灭佛;宋朝本来佛道一体,宋徽宗先革佛,后又贬道。南宋时期,王重阳创立了全真教,道教又一时兴盛。

    成吉思汗西征,召全真教长春真人丘处机西行见他,本意是求长生。在听了丘处机对道教教义的讲解后,称丘处机为'神仙',并让丘处机掌管天下的道教。这一封,就把全真道教提高到道教至高无上的地位。

    全真教主张儒道释三教合一,加上成吉思汗的推崇,道教俨然成为元朝早期的国教,地位非常尊崇,发展也非常迅速。

    丘处机死后,宋道安、尹志平、李志常执掌全真教。到了元宪宗时,李志常纵容道教弟子毁佛、占寺、刊印老子化胡经、宣扬佛教是道教的弟子,引起了佛教的反感与反弹。

    佛道大辩论

    元宪宗蒙哥五年和八年,佛道进行了两次激烈的大辩论,道教均惨败。特别是第二次佛道辩论,由后来的元世祖忽必烈主持,在辩论之前,规定辩论结束失败一方的在场人员要皈依到获胜一方门下。结果道教惨败后,担任主辩的17名道士全部被押往龙光寺,落发出家为僧,还把道士的衣冠挂在长竿上示众。

    《辩伪录卷第四》帝曰:道士出言掠虚,即依前约,脱袍去冠,一时落发。当时正抗论者一十七名,论毕。那摩大师使西京明提领、燕京定僧判、玉田张提点、德兴府庞僧录及随路僧官,监守防送来到燕京。既入都门,塔必大师苏摩室利,使道士星冠袍服,挂在长竿,普令晓谕。

    此后,佛教彻底压制了道教,成为元朝的第一宗教,佛教大师帕思巴、亦怜真、答儿麻八剌乞列、亦摄思连真等先后成为元朝的帝师。并且一直到元朝灭亡,每一任元朝皇帝必定是先到国师处受戒,然后才登基。佛教在形式上是高于政权的。

    2、元朝的佛道之争在《西游记》中的反映

    元朝的佛道相争,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也有反映。这个反映,首先是体现在对全真道士的负面描述上。乌鸡国里青狮精就是变作一个全真道士、自称是终南山来的、把国王哄得团团转,后来把国王推下井去,自己窃了国。五庄观的镇元大仙徒弟都是全真道士,包括两个道童,对道童的描述也是负面的。

    车迟国斗三仙

    其次,就是车迟国佛道大斗法。车迟国的佛道斗法从背景到过程和元朝的两次辩论都很像。车迟国本来佛道和平共处的,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大仙在祈雨中获胜,就刻意打压佛教,毁佛寺、杀和尚、驱使和尚做苦力。这和李志常时道教毁佛、占寺如出一辙。唐僧师徒到了车迟国后,与三仙斗法,当着国王的面进行了祈雨、坐禅、隔箱猜宝以及砍头、剖腹、下油锅比试,都是孙悟空的佛派获胜。

    元宪宗八年的佛道辩论中,因为道教宣传'火焚不化'等神通,忽必烈当众燃起大火,让道教派人到火中检验一下是不是能'火焚不化',道教众人无人敢蹈火,从理论到实践都惨败。这个桥段到了车迟国变法斗三仙时,就演化成砍头、剖腹、下油锅,血腥程序不亚火焚。

    而隔箱猜宝环节,三仙把一个小道士装进箱子里,结果孙悟空变成小虫子钻进去,把小道士头发剃了,换上僧装,变成小和尚。这个情节就是元朝第二次佛道辩论结束后、17名主辩道士被强行剃发出家的艺术表现。

    3、《西游记》佛道相争的结果,也是元朝佛道相争后的现实反映

    《西游记》取经结束时,西牛贺洲已经完全佛教化。唐僧的真经取回大唐后,因为李世民要超渡亡魂的原因,佛教必然在大唐兴起。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天子带头崇佛,必然带来民间的佛教兴盛。佛教在唐朝乃至南赡部洲甚至四大部洲的兴盛是可以预期的。

    西游记虽然没有写出取经后佛教在四大部洲全面开花的兴旺景象。但借如来之口,两次说出佛教一统四大部洲。

    第一次是收伏狮驼国三魔,大鹏不服管束,嫌西天清苦,不如在下界为妖吃人爽。如来说出来佛教已经遍布四大部洲:

    《西游记》77回:如来道:'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那大鹏欲脱难脱,要走怎走?是以没奈何,只得皈依。

    第二次五圣成真时,如来对唐僧师徒五人封赏,封猪八戒为净坛使者时,猪八戒不服气,说唐僧和孙悟空都成佛了,怎么让他做使者,如来说:

    《西游记》100回:'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

    如来的意思很明显,四大部洲瞻仰佛教的人很多,佛事也多,说明佛教在天下很兴盛。

    五圣成真

    《西游记》中这一现象,就是元朝佛道相争后、道教衰落、佛教兴起的现实写照。蒙元皇帝尊佛教高僧为国师,国师通过元朝皇帝对包括元朝在内的四大汗国发号施令,就如同《西游记》中如来管四大部洲佛教是一个道理。

    四、如来收'人事'是元朝佛教商业化的现实反映

    《西游记》里还有一个桥段是读者津津乐道、甚至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就是唐僧到了西天取经后,如来指示阿傩、迦叶收'人事'的事情。

    如来对收人事的解释是'经不可轻传,也不可以空取',说是为子孙后代计,取经是要有偿的,并且还举出到舍卫国赵长者家诵一遍经就要收三斗三升米粒黄金的故事,说明'人事'还是要收的。唐僧没办法,换经时把唐王送的紫金钵盂'贡献'出来,才顺利取到有字真经。

    如来收“人事”

    如来收'人事'估计是古代最早的著作权保护制度,'人事'就是'版税'。

    如来收'人事'让后人困惑不解,佛教不是济世渡人吗?难道不是无偿的,是有偿活动?

    其实,收'人事'这小小行为,折射了元朝畸型的'寺院商业化'现实。

    寺院商业化起源什么时候,笔者没有去考证。但是元朝的寺院商业化却是非常严重的,严重到用'畸型'、'变态'来形容并不为过!

    元朝从蒙哥开始,逐渐崇佛,忽必烈即位后,更加崇佛,从经济上对佛教大力扶持,不仅拔款修建大量寺庙,而且还赐予大量田地作为寺田以供养僧人。由于佛教地位尊崇,僧人并不怎么从事劳作,寺田就会租给无田或少田的民众耕种,由于寺田数量庞大,粮食富余太多,寺庙就把粮食变现为金银。进而逐步发展起了商业。元朝的寺院经济就这么发展起来。

    《元史.卷二十四.仁宗一》:辛未,赐大普庆寺金千两,银五千两,钞万锭,西锦、彩段、纱、罗、布帛万端,田八万亩,邸舍四百间。

    由于皇帝的大力扶持,加上官员和民众的施舍,寺庙手里的钱越来越多,投资的领域也越来越多,除了农业以外,还参与了工业的矿山开采,商业方面更是多得不可胜数,像当铺、酒店、渔业、商店、货仓等寺院经济非常发达。在元代,寺院经济就渗透到一、二、三产业,这是其它时代的寺院望尘莫及的。寺院经济更是被元政府纳入国家经济管理,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来佛祖收点小'人事'和元朝庞大、繁荣到畸型的寺院经济相比较,只是小巫见大巫。想必吴承恩对此深有了解,所以在取经结束时不忘幽默一下,进一步点明,佛道之争,归根到底,争的是利益!

    综上,元朝对吴承恩《西游记》的贡献,既提供了四大部洲的地理依据,也贡献了佛道相争的宗教政策依据,还点出了佛道之争的根本是利益之争。除此以外,元人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更是为吴承恩的《西游记》提供了文学蓝本。能从地理、军事、宗教、寺院经济、文学等多方面为《西游记》提供养分,元朝对《西游记》的影响可谓大矣!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