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0六)临证谈小柴胡汤

我们再来读一则医案: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里有这么一则医案:“翁,脉左弦,暮热早凉,汗解渴饮。”

有一位老头,晚上发烧,早上发凉,身上出了一汗,热就退了。也就是说凌晨汗出热退,到了傍晚,又开始热起来了。口渴喜饮,摸了一下脉,左脉弦。

当我们碰到这样一个病人,该如何来处理?该怎么思考?如果从六经辨证,应该辨到三阳证上,那么应该是太阳还是少阳还是阳明呢?

我们从症状上来看,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所以,不像太阳病,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所以,也不像阳明病。那么,就应该是少阳病了。

如果是少阳病,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子呢?小柴胡汤可不可以用?如果小柴胡汤不可以用,那么伤寒论里还可以用哪个方子?如果伤寒论里的方子不合适,那么这个患者是不是温病?能不能用温病里的方剂?如果是温病,我们应该如何辨证?是用六经辨证还是卫气营血辨证还是三焦辨证?

如果从卫气营血辨证,卫分为病在表证阶段,那么这个患者应该不是在卫吧,气分病在热盛阶段,汗出热就退了,这好象也不像是气,但是又有暮热还是应该在气?有没有入营的可能?血分好象不沾边。

如果从脏腑辨证,那又该怎么辨证呢?这个病位在哪?好象这个病位不好确定。

如果我们没有读过前人的内容,真的有这么一个病人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还真是难以下手。

《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说:“治在少阳,青蒿,桑叶,丹皮,花粉,鳖甲,知母。”

当我们看了读了叶天士的这一则,我们心里立刻就明白了,这不是青蒿鳖甲汤嘛!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学过这个方剂,让我们自己去开方,能开出这样的方子吗?肯定开不了。

我们读了这一则医案,能读到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读到。也就是说凭我们自己理解,是很难理解的。叶天士为什么要用青蒿,桑叶,丹皮,天花粉,鳖甲,知母这几味药呢?这是治疗气分还是血分?这是治疗的是上焦、中焦还是下焦呢?我们很难理解。

吴鞠通为我们解读了这一则医案,我们来看看吴鞠通是怎么解读的: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里说:“脉左弦,暮热早凉,汁解渴饮,少阳疟偏于热重者,青蒿鳖甲汤主之。

青蒿鳖甲汤方(苦辛咸寒法):青蒿三钱,知母二钱,桑叶二钱,鳖甲五钱,丹皮二钱,花粉二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疟来前,分二次,温服。”

当我们读了吴鞠通的解释,读到这里,仍然不知道是什么,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青蒿鳖甲汤编成方歌(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把它背下来,青蒿鳖甲汤治夜热早凉。我们还是无法理解青蒿鳖甲汤。我们继续往下读吴鞠通的解释:

“少阳切近三阴。立法以一面领邪外出,一面防邪内入为要领。

小柴胡汤以柴胡领邪,以人参,大枣,甘草护正。以柴胡清表热,以黄芩,甘草苦甘清里热。半夏,生姜两和肝胃,蠲内饮,宣胃阳,降胃阴,疏肝。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使表者不争,里者内安。清者清,补者补,升者升,降者降,平者平,故曰和也。”

吴鞠通在这里解释很清楚了,说少阳接近三阴,一方面要领邪外出,一方面要防邪内入,伤寒论里治少阳病就是这样治的。伤寒论里的小柴胡汤就是这样立法的。吴鞠通对伤寒论里小柴胡汤的方解,解释得如此透彻。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少阳是靠近三阴的,治疗的时候,一方面是要把邪排出来,一方面要防止邪往里入,不要入了三阴。是以人参,大枣和甘草来护正,不要让病邪入三阴,是以柴胡来驱邪,而在柴胡领邪的基础上配以黄芩,甘草来清里热。还要用半夏和生姜来调和肝胃,安顿里,宣胃阳,降胃阴,疏肝,另外用生姜和大枣来调和营卫。

吴鞠通对小柴胡汤进行了解释以后,于是对青蒿鳖甲汤进行了解释,在《温病条辨》里继续说:

“青蒿鳖甲汤,用小柴胡法而小变之,去了不用小柴胡之药者,小柴胡原为伤寒立方,疟缘于暑湿,其受邪之源,本自不同,故必变通其药味。以同在少阳一经,故不能离其法。

青蒿鳖甲汤以青蒿领邪,青蒿较柴胡力软,且芳香逐秽开络之功,则较柴胡有独胜。

寒邪伤阳,柴胡汤中之人参,甘草,生姜,护阳者了。暑热伤阴,故改用鳖甲护阴。鳖甲乃蠕动之物,且能入阴络搜邪。

柴胡汤以胁痛,干呕为饮邪所致,帮以姜,半通阳降阴而清饮邪;青蒿鳖甲汤以邪热伤阴,则用知母,花粉以表热邪而止渴。

丹皮清少阳血分,桑叶清少阳络中气分,宗古法而变古方者,以邪之偏寒偏热不同也。此叶氏之读古书,善用古方,岂他人之死于句下者所可同日语哉!”

从伤寒走到温病,温病,邪在少阳,于是,仍然用的是伤寒里的小柴胡法,但,由于他是温病,不是伤寒,虽然用的是小柴胡法,但是,需要变通,把药进行一下改变。其实,我们有很多经方都存在这个问题,伤寒论里的经主,理用于温病,理用于内伤病是需要变通的。

在小柴胡汤里面,这里用了青蒿来取代柴胡,小柴胡汤里的人参,生姜、甘草是护阳的,而在温病里不需要护阳,而是要护阴,于是用鳖甲来代替人参,生姜,甘草来护阴。由于小柴胡汤是祛饮邪,而青蒿鳖甲汤是祛阴邪,于是把小柴胡汤里生姜,半夏去掉而用知母和花粉来取代,以达到清热邪止渴的目的,加了丹皮和桑叶来调寒热。

如果没有吴鞠通对这一则医案进行解读,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青蒿鳖甲汤原来是来源于小柴胡汤,而吴鞠通这样一解读,我们突然发现,吴鞠通不愧是那个时代的名医,解读得合情合理,如此到位。

吴鞠通这样一解读,给了我们后人一种启示,我们如何能把我们学到的方剂,通过自己的能力进行变通,用到该用的地方。温病学家吴鞠通能走到这一步,真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至于青蒿能不能代替柴胡,后世医家一直都在争论,但是,他的这种解释,这种理念,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到如今,青蒿鳖甲汤用下来的疗效确实是很好的。

高老师写了这么一段话:

“面对患者,脉症合参,辨为暑湿为疟,少阳病。治疗当一面领邪外出,一面防邪内入,选用小柴胡汤法。小柴胡汤为伤寒而设,寒邪易伤阳气,停痰饮;但此为温病,热邪易伤阴津,入阴血。故不用辛燥力大这柴胡领邪出表,而改用芳化力软之青蒿;不用甘温之人参,甘草护阳气,改用咸寒之鳖甲护阴血;不用辛燥之半夏,生姜通阳祛痰化饮,改用寒润之知母,花粉清热养阴生津;不用苦燥之黄芩清里热,而改用柔润之丹皮,桑叶清少阳气血之热。”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