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孙子兵法》如何获胜?我一首诗就能说明

《孙子兵法》如何获胜?我一首诗就能说明 《孙子兵法》如何获胜?这是所有看《孙子兵法》的人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孙子兵法》最核心的内容。我以一首诗来说明《孙子兵法》如何获胜。 孙子兵法如何胜? 以镒称铢多者胜, 奇正相生谁能穷, 避实击虚攻弱点, 后发先至时间赢。 我们可以使用一张思维导图来展现孙子兵法如何获胜(如图1所示)。

《孙子兵法》如何获胜?我一首诗就能说明

图1 孙子兵法如何胜的思维导图
总结起来,有四种方法利于获胜: 1)以多胜少; 2)奇袭; 3)攻敌弱点; 4)时间优势。 这首诗每句的前四个字均是来自《孙子兵法》,并且正好对应战术四篇。我将分别解释这四句诗,然后我们也看看其他兵书是如何论述的。 (一)以镒称铢多者胜; 以镒称铢来自于《军形》篇的“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镒和铢都是古代重量单位,1镒等于576倍的铢,以镒称铢就是以多胜少,力大的打败力小的。以简笔画来表示,就是胜利的天平倾向于力量更大的一方(如图2所示)。

《孙子兵法》如何获胜?我一首诗就能说明

图2 以多胜少的示意图
从广义动量定理 Fαt=MV 的角度来说,增加力量F的大小可以增加成果,也就是增加力量有利于获胜。如果我们对初中物理还有一点印象,就会知道力有三要素,分别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者都影响结果。加上时间长短也影响结果,就是有4种要素影响结果。我们看看其他兵书都是如何论述增加力量来获得胜利的。 《战争论》的战略四原则第一条是:“用最高的精力使用我们所可能动用的一切兵力。”动员的参战力量越多,获胜的可能性越大。毛泽东所使用的的各种统一战线,就是调动更多力量加入,这样更容易获得成功。 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第四条为:“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战略论:间接路线》写道:“不仅是一条原则,而且可以说所有的战争原则,都可以用一个名词来表达,这就是'集中’。但是,说得更准确些,还是要把它的范围稍微扩大一点,就叫作'集中自己的力量对付敌人的弱点’。” 集中力量就可以增加战斗投入的力量,这样更容易获得胜利。集中力量是对于自己来说的,相对应的,我们可以使得敌人不能集中兵力来提高敌人失败的可能,比如引诱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我方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孙子兵法》写道:“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俗语说的“双拳难敌四手”,“独虎架不住群狼”,“好汉架不住人多”,说的都是以多胜少。 (二)奇正相生谁能穷。 奇正相生来自于《兵势》篇的:“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就是敌人意料之中的行动,奇就是敌人意料之外的行动;按照军事学家李德·哈特的说法,直接路线就是敌人自然期待的路线,间接路线就是出敌不意的路线。奇可以理解为奇袭,出奇制胜。我们可以画一张围魏救赵的简笔画来表示,赵国被魏国围困,向齐国求救。齐国如果直接去救赵国,就是敌人意料之中的行动,是正兵;齐国如果去进攻魏国,是敌人意料之外的行动,是奇兵,围魏救赵就是靠奇兵获胜的(如图3所示)。
图3 围魏救赵的正奇示意图
从广义动量定理 Fαt=MV 的角度来说,使用更有效的方法 α ,可以增加成果。奇袭是在力量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力的使用方式来改变成果。我们看看其他兵书都是如何论述通过奇袭来获得胜利的。正兵就是敌人意料之中的行动,奇袭就是敌人意料之外的行动。 《战争论》战略四原则第三条原则写道:“奇袭,为获致胜利的最强力因素。” 《战略论:间接路线》写道:“所谓间接路线的战略,其目的就是要设法使敌人丧失平衡,以产生一个决定性的战果。若是一个人沿着敌人所'自然期待的路线’,'直接’地向他的精神目标或物质目标进攻,则产生的常常是负面的结果。沿着敌人'自然期待的路线’采取行动,结果足以巩固敌人的平衡,因而也增强了他的抵抗力量。在多数战役中,首先使敌人在心理和物质上丧失平衡,常常足以奠定胜利的基础。”《孙子兵法》的正对应于《战略论》的直接路线,奇对应于间接路线。李德·哈特非常推崇《孙子兵法》,直接将几十条《孙子兵法》写在了自己书的扉页上。 《战争艺术概论》战略四原则的第二条为“侧翼迂回和正面闪电突击相结合。”侧翼迂回是奇袭,是奇兵,正面闪电突击是正兵。 《毛泽东选集》的《论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袭击》写道:“讲到战术,则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不是别的,乃是袭击。袭击是攻击的一种,游击战争不注重正规的阵地攻击这种形式,而注重突然袭击或名奇袭的这种形式,这是因为游击战争是战略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非如此不能达到目的。”毛泽东也非常强调奇袭,“非如此不能达到目的”表现了他对奇袭的重视程度。 (三)避实击虚攻弱点。 避实击虚来自于《虚实》篇的“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打击敌人的弱点,敌人就无法抵御,而不是打击敌人的强点,所以就是避实击虚。我们可以使用阿喀琉斯之踵的故事来说明避实击虚。阿喀琉斯的母亲抓住他的脚放进冥河水浸泡,这使得除了他的脚,他全身刀枪不入。在战争中,刀箭对他都不起作用,他杀死了诸多特洛伊将领和不计其数的士兵。特洛伊王子在太阳神的指引下,知道了脚是阿喀琉斯的弱点,于是用带毒的箭射中了阿喀琉斯的脚,这才使得阿喀琉斯死亡。阿喀琉斯的身体是实,射上多少箭都没用,相反,因为杀不死他,还会导致自己被杀。而阿喀琉斯的脚是虚,即弱点,只有射击他的脚才能把他杀死。所以要打败阿喀琉斯,就要避实击虚,避免打击他的身体,而要打击他的脚,攻击他的弱点(如图4所示)。

《孙子兵法》如何获胜?我一首诗就能说明

图4 避实击虚的示意图
从广义动量定理 Fαt=MV 的角度来说,改变力的作用点就可以改变成果,打击的点越关键,效果越好。敌人的弱点就是最好的打击点。我们看看其他兵书都是如何论述通过选择打击的作用点来获胜的。 《战争论》战略四原则第二条为:“尽可能集中兵力在准备作决定性打击的点上。”决定性打击点就是作用点,并且是决定性的作用点,决定性的点就是弱点。 《战争艺术概论》战略四原则第一条为:“将主力投到决定点上。”决定性的点就是关键的作用点。 《装甲战》中写道:“第二个计划是派遣一支装备有车体长、发动机功率大的坦克的部队直接通过堑壕地带,攻击堑壕地带后方的敌军指挥部,同时又像康布雷战役中那样,使用坦克和步兵进攻敌之正面。这种进攻样式的真实目的是要使敌之指挥陷于瘫痪,并因而使敌军陷于混乱。这是新颖的,但是,还没有来得及试验出一个结果,战争就结束了。”不同的打击点产生的效果不同,打击的点越关键,打击的效果越好。装甲战要打击敌人的指挥部,五环打击理论要打击敌人的指挥控制环,斩首行动要斩首敌人首脑,这都是关键点。 《毛泽东选集》中有多处提到了打击敌人弱点,比如在《关于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选举问题》中写道:“那时,我们主张跟敌人打,钻到敌人中间去,寻找敌人的弱点,打击敌人。” 《集中太行与冀鲁豫全力争取平汉战役的胜利》中写道:“部署甚当,候后续到齐,养精蓄锐,那时敌必饥疲,弱点暴露,我集中主力寻求弱点,歼灭其一两个师,敌气必挫。” 《朝鲜战局和我们的方针》中写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 敌人即使很强,抓住弱点也能打败敌人。俗语说“牵牛要牵牛鼻子”,牛虽然比人的力气大很多,但是牵住了牛鼻子,牛就能被很好的控制。 (四)后发先至时间赢。 后发先至来自于《军争》篇的“后人发,先人至”,后发先至就是比敌人先到战场,赢得时间优势,利用时间优势进行准备,以虞待不虞的打败敌人,也就是以有备之师打击敌人无备之师(如图5所示)。

《孙子兵法》如何获胜?我一首诗就能说明

5 后发先至的示意图
从广义动量定理 Fαt=MV 的角度来说,增加时间 t 就可以增加成果。获得时间优势更容易获得胜利。我们看看其他兵书都是如何论通过时间优势来获得胜利的。 《战争论》战略四原则第三条:“不可浪费时间,行动快速可获得先机。”有时间优势就可以进行准备,然后打败敌人。 《毛泽东选集》也有多处对时间优势的论述,比如《集中太行与冀鲁豫全力争取平汉战役的胜利》写道:“如我以地方兵团及民兵地雷战作有力之打击,使彼误认为我有主力部队在该地区,必能迟滞多日不敢放手前进,我则争取时间歼灭当面之敌,然后再歼援敌,仍甚有利。” 《增兵东北之部署》写道:“可能迫使蒋军先在大沽、唐山、秦皇岛登陆,如此我可争取时间布置内线作战,决心保卫沈阳不让蒋军进占。”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核心观点为:敌强我弱,进行决战会失败,所以要避免速决战。我方实力增长速度大于敌人,时间越长,我方实力增加就越多,时间对我方有利,所以要进行持久战。 到别国作战,时间久了补给就容易出问题,士兵也会钝兵挫锐,所以敌人需要速战速决。从竞争的角度来说,对敌人有利的就是对我方不利;对敌人不利的就是对我方有利的,因为比的就是两者的实力。速战速决对敌人有利,那么就对我方不利,所以我方就不能速战速决。时间长了对我方有利,对敌人不利,所以我们就要打持久战。 总结起来,就是有四种方法利于获胜: 1 )以多胜少; 2 )奇袭; 3 )攻敌弱点; 4 )时间优势。我们也可以将四张简笔画放在一张图中,更容易从整体上把握《孙子兵法》如何获胜(如图6所示)。

《孙子兵法》如何获胜?我一首诗就能说明

6 《孙子兵法》如何胜的示意图
摘自《思维导图图解孙子兵法》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