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部分(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答案精析

第一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三个部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阅读材料摘编自杨义《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该文是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的同题论文。选文主要讨论中国叙事学的流动的视角以及复眼映视式的视角,中西对比中,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叙事文学的当代价值。作为高考命题选用内容,本文有删节,以便于高中毕业水平考生的阅读和理解。

1.【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C级。

【补充说明】

B.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B。

A. “三体交融”指叙事者以作品主要人物的视角,带领读者跟随人物进入叙事情境。

A项的对位信息在文中的第二段“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从逻辑的角度来看,原文在解释“流动视角”这一概念,采用直言判断的形式,用“就是”这个连接词,将“流动视角”和“三体交融”两个概念视为全同关系,在“三体交融”这一概念用冒号表示进一步解释,清晰地阐释了“三体交融”这个概念。从选项来看,A项在揭示“三体交融”这一概念的内涵。由上述分析可知,“三体交融”与“流动视角”两个概念是全同概念,即它们的内涵与外延完全等同,所以,综合判断文章对于两个概念的表述词句,是与A项表述等值的,故A项正确。该项重在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

B. 西方语言没有不时省略主语的句式特点,叙事时较难将人物和场景融为一体。

B项的对位信息在文中的第二段“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从逻辑角度分析,原文中采用了假言判断(也叫条件判断),它是 断定一事物的存在是另一事物存在条件的复合判断。这种判断在命题中往往考虑两个因素:①前提条件是否与原文相符;②前后两部分的条件关系是否成立。原文中,“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与“强化这种效应(根据原文可知是指三体交融的效应)”是充分条件,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原文中“强化”一词,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的特点并不能决定三体交融效应的有无,只能强化这种效应。B选项明显存在以上两个问题,即,前提条件原文中没有提及;句式特点不能决定三体交融效应是否存在。故,B选项内容与逻辑上有两重错误。所以这道题选择B选项。

C. 如果流动视角采取圆形轨迹展开,叙事者和主要人物视角有时并不一致。

C项的对位信息在文中第三、四段。“流动视角有时也采取圆形轨迹。《水浒传》中杨志、索超大名府比武,采取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视角;梁山泊军队攻陷大名府,采取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视角。”从命题形式上来讲,采用的是假言判断,原文中举了杨志、索超比武这个场景,并用金圣叹的点评来强化“金圣叹的眉评甚妙:“一段写满教场眼晴都在两人身上,却不知作者眼晴乃在满教场人身上也。作者眼睛在满教场人身上,遂使读者眼晴不觉在两人身上。”这种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视角,体现的就是叙事者的视角,和主要人物(杨志、索超)的视角并不一致。故,C选项的分析是正确的。

D. 纪昀通过内视角呈现从征伊犁的官员的意识流动,赋予了故事深度心理功能。

D项的对位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随之,作者和翰林院一位同事问起他的经历,采取他“自言被创时”的方式转向内视角。内视角把人物在生死边缘上迷离恍惚的意识滑动,寓于灵魂离体后的徘徊,简直是某种意识流的写法。”“复眼映视式视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情节功能、深度心理功能和口碑功能,因而这篇笔记简直成了视角及其功能的小小实验室。”选项构成形式为“理解(转述)+分析”,也就是说,选项的前半部分是对文章信息的转述,能否做出正确评判,体现着读者对文本信息的理解。选项的后半部分是基于理解的分析。通常来讲,转述部分如果出了问题,这个选项整体上就是错的。D项前半部分截取了对应信息的关键点,转述是正确的,后半部分是将作者列举出来的“多重功能”——情节功能、深度心理功能和口碑功能,进行分析后精准对位了。故,D选项是正确的。

2.【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补充说明】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选出正确的一项,答案是D。

A.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叙事作品视角的分析,证明了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的视角优于定点透视。

A项是对文章整体论证角度及结论的分析。文章第一段在 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的叙事视角比较之中,提出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第二段分析论证“流动视角的流动”“三体交融”;第三段分析论证“流动视角采取的圆形轨迹”;第五段分析论 证“内视角、外视角和旁视角等处在不同层面上的视角类型”。从论证的整体内容结构来看,选文并未就中西对比的优劣给出明确的结论。故,A项不正确。

B.文章第二段以《水浒传》中“大闹快活林”为例,论证流动视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