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云游北京中轴线
作者:杔格
制图:果栗乘 / 校稿:朝乾 / 编辑:杔格
在空中俯瞰北京城区中心,不出意外的话,会看到一片较为规整对称的古建筑群,这就是著名的北京故宫。
远眺故宫的最佳观景点
就是著名的景山万春亭(图:图虫创意)▼
然而,北京故宫只是在空中肉眼可见的明显对称景观。包括北京故宫在内,还有另一条更宏观的对称景观在天空中隐约可见。这条神奇景观带,便是将故宫南北延长的北京中轴线。
故宫只是一部分
南北延长范围更广
基于多种因素
北京中轴线并非正南正北(图:Google)▼
北京中轴线,是什么?
元朝末年,一部关于北京地区著名的地方志书横空出世,这就是熊梦祥所著的《析津志》。
在《析津志》(清代徐氏铸学斋抄本)中记载了一个故事:“世皇帝(忽必烈)建都之时,问于刘太保秉忠,定大内方向。秉忠以丽正门外第三座桥南一树为向以对。上,制可。遂封为独树将军,赐以金牌。每元会、圣节及元宵三夕,于树身悬挂诸色花灯,高低照耀,远望若火龙。”
丽正门可以视作正阳门的前身
但元代丽正门的位置并不在正阳门(图:图虫创意)▼
这条记载,很可能是与今日北京中轴线诞生有关的最早一条历史记录。当代人可能难以想象,北京中轴线最早原型的基点,竟然是丽正门外的一株大树,这株大树还被敕以金牌,封为“独树将军”。每逢三大重要节日,在这三天的夜晚,都要把五颜六色的花灯悬挂在这株大树上,远远望去,高低错落宛如闪烁亮丽的火龙。
今天的北京中轴线与元大都中轴线之间的关系,虽不完全重合,但继承关系上可谓是息息相关。这是因为,今北京城是以明清北京城为基础,而明清北京城是继承元大都。
部分历史时期北京城的范围▼
平时人们谈及的中轴线,往往特指南北轴线。元大都的中轴线,并不止南北轴线一处,还有东西轴线。元大都的东西轴线,为和义门到崇仁门的轴线(即今西直门到东直门的轴线)。
元大都较明清北京城更偏北(图:壹图网)▼
但是,元大都的南北轴线存在争论。关于其南北轴线之争,当今研究人员大体分为两派,一派沿用“中心阁址为今之鼓楼”说,另一派则从元大都城市布局的实际出发;同时部分研究人员有元大都存在两条中轴线或元大都与元大内非同一条中轴线等推断。
元代的鼓楼(齐政楼)与现在的鼓楼
不一定是同一位置(图:图虫创意)▼
最近几年,经过王军、李零等研究人员结合最新考古证据的详细考证,论断依据越来越指向后者。即从元大都城市布局的实际出发,其南北中轴线有且只有一条。
此后朝代更迭,历经明、清、民国、新中国,最新的北京中轴线在相沿元大都的中轴线基础上,经过细节性变更以及700多年来不断的发展演变,其中轴线的范围已经远远不止当年的丽正门到钟鼓楼的轴线。
广义的北京中轴线88.8公里,北抵燕山
也将“双奥”遗产和大兴机场包括在内▼
北京中轴线,如果从根源上探究,更接近于数学以及城市规划学中的空间布局虚拟概念,但它依然能够依靠近700多年的具体物质载体呈现出来。2022年底,《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正式发布。
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南至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依据规划,这15处建筑及遗存是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
北京中轴线涵盖范围较广
但并不是所有遗迹都能够成为遗产构成要素▼
北京中轴线,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
梁思成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中,对北京中轴线评价道:“大略的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全城就是围绕这中心而部署的。但贯通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天坛见证当时的国家礼仪文化(图:壹图网)▼
梁思成先生对北京中轴线的此段描述,是“北京中轴线”概念的首次提出,体现了北京中轴线实际存在的物质属性之宏伟,而在这片结构之下的内核,历史及现实意义更为深远。
景山展现了人与自然融合的基本观念(图:图虫创意)▼
对北京中轴线遗产价值领域有着深入研究的吕舟而言,北京中轴线存在三大遗产价值意义。
一、“能为延续至今或业已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北京中轴线是逾7个世纪城市历史层级不断累积的结果,建筑群严谨对称的规划和秩序性的景观形态为城市建设中“以中为尊”传统观念的长期实践提供了独特的物质见证。
故宫是北京城的中央(图:图虫创意)▼
北京中轴线多元一体的城市空间不仅见证了延续至今的国家礼仪传统,也见证了业已消逝的城市管理方式。
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山川、神农等诸神的重要场所
(图:图虫创意)▼
二、“是一项展现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的建筑、建筑或技术整体或景观的杰出范例”:
北京中轴线以独具匠心的轴线选址,巧妙因借山形水系,展现出中国传统人与自然的基本观念,其规划格局,谨遵《周礼·考工记》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又突显礼仪秩序。
复建后的永定门
左下方是元代燕墩(图:图虫创意)▼
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与审美意趣,突出地展现出富于层次同时蕴含对比、变化的整体的城市景观形态。
太庙是明清两代是皇帝祭祖的地方(图:图虫创意)▼
三、“与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事件或生活传统、观念或信仰、艺术和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具体的关联”:
北京中轴线的选址和基本规划格局具有极强的构建国家秩序的象征意义,反映出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念和哲学理念。
社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
(图:图虫创意)▼
作为元、明、清及现代中国首都的核心,北京中轴线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而作为一系列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事件发生地,它更见证了中国社会从封建王朝时代转变为现代国家的历史变革。
遗产构成要素并不只古代遗迹
近现代的天安门广场建筑群也是其一(图:壹图网)▼
北京中轴线,新的开端
北京中轴线具有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如何将其转化为社会能够普遍理解的知识,是一个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过程。
此外,在文物保护领域,“物质文化遗产有必然消亡性”是一个普遍共识。通过复现一些在城市变迁中湮灭的景观,或难以在现实中出现的历史场景,展现不同时代的中轴线,帮助公众了解中轴线的古今之变,就变得极为紧迫。
由于历史原因
中轴线的许多古建筑已经消失
例如上世纪庚子国变后重建的地安门
(图:佚名/西德尼·甘博[美])▼
基于文物保护领域的现状,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相应的数字化文物保护之路,尤其是发达国家,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已经非常紧密。与北京中轴线历史价值及规模体量相当的意大利帕多瓦,便做了一个很好典范。
帕多瓦老城区(图:壹图网)▼
意大利帕多瓦的遗产地由8个分布在帕多瓦老城区内的宗教和世俗建筑群构成,1302年至1397年,多位艺术家在这里创作了大量壁画,堪称是大体量文化遗产项目。尤其是“西方绘画之父”乔托在此留下的湿壁画,堪称顶级流量,许多人不远万里来到此地,只为目睹其一眼。
著名的乔托湿壁画(图:壹图网)▼
意大利当地文物保护领域工作者,深知文物古迹每一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以及物质文化遗产不可再生的非逆向性,所以及时采用数字化技术将现存文物的数据扫描存档保留,并制成了360VR游览系统。
(图:Smarthistory)▼
如此一来,既可以存留现阶段文物古迹的实况数字档案,又可以通过公众展示,让人们在线上便可直观了解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以及同样和北京中轴线相似的“活着的古城”帕多瓦。
(图:Smarthistory)▼
对于北京中轴线这一大体量文化遗产项目,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联合腾讯公司,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数字化新方案——“数字中轴”。
通过综合运用高清照扫、游戏引擎技术、云游戏等前沿数字技术,打造一个可互动的“数字中轴·小宇宙”产品,高仿真还原中轴线关键的场景,让更多人可以在线上“身临其境”体验、感受中轴线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了“数字中轴·小宇宙”外,整体“数字中轴”在去年11月还上线了官网,这是目前为止,面向全球用户,有关中轴线阐释的权威平台。近期,“云上中轴”2.0也升级上线,未来,官网还将上线“时空舱”4D时空产品,通过数字孪生、云渲染等数字技术,“时空舱”会再现中国古都的历史,详解中轴线的选址和规划由来,以期让数字中轴在物理中轴、历史中轴、思想中轴等多个维度都能做到更加“可见、可感、可体验、可触摸 ”。
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价值所在,一方面可以通过数字化把全链路打通起来从本体到产业,另一方面也用科技创新手段,做出一些新的成就和作品,包括科技考古环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本体环节、活化业务环节。
而在未来,围绕文化遗产IP确权保护,建立有关创作、运用、宣发全链路的开发平台。当这个平台向全国的文化遗产开放之时,文化遗产、管理学者和生态企业之间的关系将被打通,让更多创作者、好企业、好技术通过探元平台分发给相应的文化遗产单位。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END
下一篇
福费廷业务是什么意思?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