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经朋友推荐,我在深圳市遇见了Y医生,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壮实的西北汉子,曾经是一位肝癌晚期,肿瘤达5.7厘米,出现严重腹水,被医院判死刑的病人…一个半截入土的人,是如何靠中医自救,拽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拽回世间的,让我非常好奇!
“最初只是腿肿,11月底早上起来双脚发木,腹胀如鼓,尚未在意,如厕起来才发现双腿肿已经上达膝部,腹部已经肿大发亮…震惊之余,我非常发愁:腹水是个危险的信号,腹水不能消散,俺距离地狱也就一步之遥,自己发呆想了很久,突然想起中医的灸法利水法,决定试一试其疗效,死马当做活马医!我是下午五点钟开始烤水分穴的,烤了一个多小时,发现肚子开始咕咕地响,这是一个气机通达的好兆头,继续悬灸,腹胀开始减轻,此时更加认真的烤。那天我烤了九个多小时,直到凌晨三点多睡着...…等到醒来是次日中午,腹水居然一次性消散得干干净净,我大为惊异,赶紧把这个方法传给其他相同的患者试用,谁知用一个好一个,只是时间不同:大概三五天内,腹水皆可消散...…”
以下是Y医生推荐的悬灸利水神效之法。 以艾条悬空而灸是谓:悬灸。悬灸部位:上三下四,重点乃上三!!所谓上三下四乃是两个穴位:水分、气海。简单取穴方法:以无名指置于肚脐眼,食指按的那个位置即水分。以食指置于肚脐眼,小指按的位置即气海。
具体艾灸操作方法:点着后艾条距离穴位5厘米,烤之无灼痛感即可,有灼痛感抬高一点点。烤一会儿吹掉艾条积灰继续悬灸。
悬灸时间:每次至少两支艾条!愈久愈佳。
注意事项:
(1)距离,火候,不要灼伤起疱。患者神经不敏感,烤的时候把手指放在患者穴位边,手指能接受就继续,若是感觉烫则抬高一点点。
(2)注意不可落灰。灰烬温度很高,一旦落到皮肤上即会起泡,一旦起泡就不能继续操作。
(3)若腹水汹涌肚皮已发亮,下四暂时不能灸。只能大力而又非常谨慎地求助于上三。等上三开始起了疗效,腹水能散消大半再求助下四。等到腹水散去大半再狠灸下四,以强心阳。这过程必须5天内完成,不可懈怠而迁延。
(4)如果火候掌控得好,当天至少散去一半。则患者生机无限。疗效出不来其实原因很可能是火候没控制好。所以请操作者一定悉心静心精心一点点,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5)此法操作得好,5天内可以散尽腹水,5天后若是腿脚已无水肿,则加灸足三里,一次烤半支艾条,或者针刺之,以散火毒。
(6)如果有上火症状出现,可在足三里扎一针,或少商放血。出针时摇大针孔,勿闭针孔。
(7)若是胸腔积液(胸水)患者,此法亦可行,另在后溪、内关针刺,大泻之 。
(8)预备一支美宝烧伤膏备用,防止烫伤起疱。
腹水出现是一个信号:脏器功能开始严重衰败。到了一定程度,利水药物往往只能增加内脏负担而不能起一点点利水作用。内科临床医生几乎都明白这一点:腹水--一个极危险的信号。悬灸之所以能消散腹水,其实只是一点点增强了自身水运功能而已。所以想消散重度腹水,就凭你的细心、悉心、耐心慢慢灸吧。心肾功能失常有可诱发腹水产生,每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有水液潴留发生。所有水液潴留皆可上三下四悬灸之。胸腹腔积液、下肢水肿、阴水阳水,悬灸皆可适用。功夫只在火候之掌控上做文章。建议大家好好艾灸好这两穴位,教给自己每一个亲朋好友,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医,有一个简单的小方法可以自救。
另外建议:火针合谷穴、足三里穴、外关穴、委中穴、委阳穴、悬钟穴,对缓解并治疗晚期肿瘤骨转移疼痛有特效。
附录:
(1)以无名指置于肚脐眼,食指按的位置即水分穴(肚脐上三指)。
以食指置于肚脐眼,小指按的位置即气海(穴肚脐下四指)。
操作方法:点着后艾条距离穴位大概5厘米(约四指宽)左右烤之无灼痛感即可,有灼痛感抬高一点点。烤一会儿吹掉艾条积灰继续悬灸。艾灸时可以以小指和无名指为支点,保持稳定性。
患者神经不敏感,烤的时候把手指放在患者穴位边,手指能接受就继续。若是感觉烫,则抬高一点点。
悬灸之所以能消散腹水,其实只是一点点增强自身水运机能而已。所以想消散重度腹水,就凭你的细心、悉心、耐心慢慢灸。
患者皮肤不如正常人的感受力,必须小心仔细,不可烫伤,灸出水泡则不可继续灸此穴。失去艾灸此穴(水分,利水主穴)的机会可能就失去救治(肝癌晚期肝腹水、肝硬化腹水)的时机。
少量腹水可以用汤药治疗,如果发生结胸,大结胸(胸腹部经络全部堵塞,生命只剩最后一天),则艾灸通络疗法比汤药更加安全。
附录(2)水分穴:是人体穴位,别名:中守穴,中管穴,分水穴。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功能作用:通调水道、理气止痛,分流水湿。
治法:寒则通之灸之,热则水针。
主治病症:腹泻、浮肿水肿、腹水、小便不通、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反胃、吐食、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等。
配伍:配天枢、三阴交、足三里,有调和气血,健运脾胃的作用,主治绕脐痛,腹泻,纳呆。配气海,有行气利水的作用,主治气滞水肿。配三阴交、脾俞,有健脾利水的作用,主治脾虚水肿。配阴交、足三里,有健脾和胃,活血祛瘀,益气行水的作用,主治鼓胀。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文献资料:
《外台》引甄权云:主水病腹肿,孕妇不可灸。
《铜人》:若水病灸之大良,或灸七壮至百壮止。禁不可刺,针,水尽即毙。
《聚英》: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肠,故曰水分。
附录(3)气海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气海别名脖胦、下盲、下气海。属任脉。肓之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功能:益气助阳、调经固经,具有强壮作用。
主治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具有强壮作用。
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