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高校2023届毕业生迎来就业季,多所高校的2022届就业质量报告近日也陆续出炉。
2022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068万。从就业大背景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24岁青年失业率在2022年7月达19.9%,这也是自统计局2018年4月发布此项指标以来的最高点;在新增城市就业岗位口径上,2022年虽超额完成1100万目标达到1200万,但是考虑到青年人以外广大的就业群体,供需之间的缺口也依然巨大。 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记者综合多份高校就业报告发现,2022届本科生与硕士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较上年有所提升。2023届将会如何?毕业生们都去哪里就业?能否盼来就业市场回暖?有效需求不足与结构性压力并存
△ 《清华大学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硕士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IT相关行业占三分之一。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究竟如何?
从多校报告数据可以看出,毕业去向中,“继续深造”的比例逐年上升。记者采访到的部分博士生表示,选择继续读博的原因之一是“在就业市场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记者对比北京大学2022年和2023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名单发现,半数以上专业都在扩招,2023年数学科学学院等学院较2022年扩招20%以上。 就业心态的转变和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共同推高了在校毕业生人数。连续14年发布了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的麦可思研究院发现,应届生读研、考研二战及应届高职生专升本的比例在近些年均有明显上升。该研究机构提醒,升学比例上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压力,但延迟就业带来的研究生和专升本就业压力需要常态化关注。 2022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长167万人,同比增速翻了两番,延迟就业的压力从2022届开始凸显。 而在就业市场动态平衡的另一端,人才需求的增速显著滞后于供给。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数据,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3%,但高校毕业生需求人数同比下降14.3%。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曾湘泉在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上表示,2022年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年,呈现了就业市场波动、摩擦性失业及结构性失业突出等特点。 某双一流高校的2022届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思思就经历了近半年的摩擦性失业。在2022年6月毕业前,思思不是没有收到过录用通知,但这些单位在薪资待遇等硬性条件方面都不能满足她的期待。即使已经找了一年的工作,身心俱疲,但她仍想要再试试。最后在2023年的1月,思思正式入职一家国企。这家单位相比之前的单位,给了思思更高的薪资。“这半年的等待还是值得的。”思思说。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更是直观显示出就业市场中供需不匹配问题。该报告显示,招聘需求最多的职业为销售顾问、客户服务、普工/技工等;而求职人数最多的职业为行政、文员/助理、人事、销售顾问等。报告认为,随着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会衍生出较多的普工/技工和机械制造设计岗位,但目前毕业生仍倾向于选择文职、行政等管理类职位,由此造成了一定的职业结构性矛盾。 思思在筛选国考岗位时,把专业一栏限定后,能报名的岗位大部分都是“非常卷”的税务岗,上岸概率只有几百分之一。此前采访中,有专家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高校扩招后,由于文科专业设立成本较低,许多高校文科人才一定程度上存在培养过剩的情况,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失衡的局面。 曾湘泉分析,失业率高一方面受经济下行影响,劳动力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通常来讲,GDP增速与失业率呈反比,我国2022年四个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均有所放缓。另一方面,产业转型背景下,部分行业的整体性收缩(如房地产、教育培训等),也削减了就业市场需求端大盘,加剧了供给矛盾。 2023年就业市场预期向暖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李士萌
责编:徐豪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