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4)|乔瑞玲



第二章|美丽有质,唯有才情能打败岁月

才情,是女人永不过时的衣裳
女人可以不美丽,但是不能没有才情,因为,才情可以重塑美丽,可以让美丽长驻,可以使美丽拥有气质的内涵。
有才情的女人,总有一种独特的风韵,超凡的灵性和一种极致的美。这样的女人,书卷中透着点点妩媚,纯净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温柔里点缀着不屈的灵魂。
撒切尔夫人曾说:“一个优秀的女人,往往不会将自己局限在某个领域里,她们总是在各个领域同样出彩。”
董卿从小就多才多艺,演讲、唱歌、跳舞、写作样样精通。成为主持人后的董卿,不仅善于主持各种综艺节目,而且还在节目中演唱过歌曲和演出过小品,展示了自身的多种艺术才华。担任央视春晚主持人以来,董卿也时常参与节目表演。当年为魔术师刘谦充当助手,为春晚增加了不少看点。
琴棋书画样样喜爱的董卿,经常在节目现场大展书法,大放异彩。她的字像她的人一样,沉稳而不张扬。除了书法和绘画,董卿对音乐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主持的《欢乐中国行》节目,就是由她担任主唱演唱其节目主题曲。在沪上的某个活动现场,主角因为有事耽搁了,让观众苦等了20多分钟。为了圆场,作为现场主持人的董卿临时救场,为观众清唱了一首《但愿人长久》。虽然不是专业歌手,但是董卿优美动听的歌声让现场观众欢呼不已。
所有读过的书,看过的诗,念过的词,都会写进我们的气质里,藏进我们的灵魂里,变成眼底的清风朗月,变成心中的星辰大海。能成为董卿这样的人,真好。
“才情是穿不破的衣裳。”这里的“衣裳”既与风度美息息相关,更与知识内涵分不开,女人最漂亮的“衣裳”是那件外表靓丽且质地优良的才情“外衣”。
引人注目的容颜和赏心悦目的身材,只是年轻时候的资本;聪明机智的头脑和学而不倦的热情,才是女人真正的无价之宝。美貌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消逝,而女人内在的才情却能够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爱读书、爱思考、爱艺术,生活乐观、心地善良、为人豁达是才情女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陆小曼

胡适曾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刘海粟说她“美艳绝伦,光彩照人”。连同行的女人都赞不绝口,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也不得不承认陆小曼是个天生的美人胚子。
除了姣好的容貌,陆小曼的才情也不可小觑。她精通英文、法文,写得一手好文章。对外交际上,陆小曼游刃有余,三年的外交翻译生涯中,屡屡显出她机警、爱国的一面。她还能写一手蝇头小楷,能唱歌能演戏,可谓是真正的多才多艺、有容有貌的大家闺秀。
在绘画方面,陆小曼的造诣颇深。在20年代初,她拜刘海粟为师,开始学习绘画。认真学过一阵子后,由于悟性高,她很快掌握了细笔工整密体的画法。她还临摹了宋代院体画、明仇英的人物画、清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颇得神韵。
1931年底,徐志摩飞机失事后,陆小曼痛定思痛之余,拜贺天健为师学习山水,拜陈半丁为师学习花鸟,一改过去慵懒习惯。她卧薪尝胆,专心画画,10年后,终于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作品达100多件,好评如潮。
有才情的女人气质优雅,睿智豁达,待人接物落落大方;有才情的女人时尚靓丽,令人赏心悦目,是职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有才情的女人聪明能干,朴实无华,她们既懂得尊重别人,同时也爱惜自己;有才情的女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为人处世外柔内刚。
一个真正有才情的女人是灵性与弹性的结合,她们既有“知识女性”的大气,又有平凡女人的温婉;既有职场女性的干练,又有普通女人的细腻。她们不仅能够征服男人,也能够吸引女人。
做一位有才情女人应该具备几种素质。
突出的个性:女性的美貌往往具有最直接的吸引力,而真正能够长久地吸引他人的却是才女们的性格特质,即便不美也可以因为活泼而变得可爱,因为可爱而变得美丽。
丰富的内心:丰富的知识与宽广的胸怀使才女的魅力大放光彩,由于见多识广,眼界开阔,她们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高雅的情趣:高雅的情趣让才女们在生活中尽显才华,读书、听音乐、健身、美食、旅游,甚至与人交流等,都能使婚后枯燥的生活充满迷人的色彩。
高尚的品德:对长者尊敬,对同辈谦和,对幼者爱护,这些都是一个知识女性应该具备的传统美德,才女们不仅牢记在心,而且能够保持永久。
做一个有才情的女人,喜欢读书写作,喜欢听音乐赏美景,才思敏捷,举止得体,优雅大方。这种美丽,像是一阵幽香,淡淡的,却让人沉醉其中。
钟情诗词的女人,具有古典美
中华文化里的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其用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美得让人窒息的画面。诗词的美将喜欢诗词的女子也晕染得别有韵味和风情。“腹有诗书气自华,最美不过董卿”,这是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们对董卿的评价。就连节目中的选手都引用起诗句来夸赞董卿,“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
节目中的董卿落落大方,眼角眉梢带着盈盈笑意,各种诗词信手拈来,还特别的应景。她化身为一个古典美女,引领我们徜徉在浩瀚无边的诗词海洋,嗅闻淡淡幽香。
《中国诗词大会》有一期节目中提到了乡愁,董卿便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有自己的乡愁,也都有值得自己追忆和怀念的地方”。光背前半部分诗句,也许大多数人都会,而接下来的发挥考的就是主持人的功力了。
还有一期,一位孩童清脆地唱起《春夜喜雨》,父亲轻轻地和着,董卿被这一幕感动,眼睛里闪着泪花,随口念出了叶赛宁的《我记得》,“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从中我们领略到的是董卿强大的诗词库存储量。
中国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文字简洁却意境深远,让人沉醉。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的《离思五首》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的《鹊桥仙》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的《木兰词》
诗词用词都非常精准和优雅,用寥寥几十个字就描写出了事、物或者人。人们在阅读的时候更容易也更愿意记住,慢慢回味这一小段文字,不自主地就让自己融入优美、令人陶醉的意境中,感受唐时的风轻轻拂动,聆听宋时的雨缓缓飘落。
美是动态的,是会传染的,美丽的诗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人的精神世界。女孩子读点诗词,时间长了气质就会改变。长期在诗词熏陶下的女人,会变得更喜欢思考,从而由此及彼对自己进行“完美”,久而久之,她的气息和言谈举止都会改变,从内而外地散发出带有书卷气的美。
有人形容《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董卿:“一颦一笑,一字一句,都散发着魅力。”和她有着同样美好品性的佳人虽不多,却也照亮了中国具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夜空,成为一颗颗闪亮璀璨的星。才女林徽因就是其中一颗。
林徽因的父亲谈及女儿时说过,林徽因的博闻强记令人惊异,无论是济慈 雪莱,还是勃朗宁 叶赛宁、裴多菲、惠特曼……在以林家为中心的小文坛上,如果有谁记不住、背不出的诗句,林徽因都能准确无误地背出来。当她用英文朗读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这首诗时,在座的陈岱孙、金岳霖都被感动得泪流满面,由此可见林徽因广泛的阅读量,也足见其才情。
日常生活中的林徽因非常喜欢安静,因为往往只有在这个时候,她才觉得自己真正沉浸到书海中去,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周遭曼妙的人生。闲暇之时,她曾在书中写道:“看着阳光洁净地映在书桌上时,我感到桌面上平铺着一种恬静,一种精神上的豪兴,情趣上的闲逸;即或所谓'窗明几净’,那里默守着神秘的期待,漾开诗的气氛。”
想象一下吧,一个身段婀娜的女子身束罗裙,手捧诗书,任由唐诗的芬芳渲染了头上的晴空,宋词的花海醺醉纷扰的心田。一种“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花”的婉约高雅气息迎面扑来。她是初春,挽清香、约芬芳,携温润、秀春色。她的美是柔和的,似水、如花,细腻、精致,是穿梭在疲惫世界里的一份清凉。
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
董卿曾说,主持人是文人,不是演员,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
《中国诗词大会》后,很多人纷纷赞叹:“原来你是这样的董卿。”这样的董卿知性、优雅、极具丰富的内涵和高贵的气质。
董卿在舞台上的举止谈吐离不开她热爱读书的习惯,董卿曾说:“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即便工作再忙,董拜每天都会保证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有人问董卿,如果让你只带三件东西在荒岛上生存,你会带什么。董卿回答“一是书;二是一粒种子,在上面生根发芽,让我看到希望存在;三是男人,带一个爱人过去,生活中不能没有这些。”她把书放在第一位,可见,书在董卿骨子里的分量。
早在中学时期,董卿就开始三五天读一本名著。每年寒暑假,董卿的母亲都会给她开列书单,基本都是《红楼梦》《基度山伯爵》《简·爱》《茶花女》等国内外名著。
有时董卿读书实在太快,心存疑虑的母亲还会抽查一下,找出名著中的某一章节,让董卿罗列其中的人物关系,以强记为特长的她总能对答如流。
在董卿看来,正是这种教育方式让她学会用书来充实自己,董卿说从小父母亲就非常注重对她个人内涵、学识的培养,让她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即使现在的工作非常忙,董卿也不忘抽出时间阅读。她说:“阅读是我睡前的必修课。我必须有自己的空间。我养成了自己的作息规律。每天都是十一二点才结束工作回家,然后上网浏览新闻,大事小事轶闻趣谈。到了一两点、心静下来便是我的阅读时间,总有一两个小时,而睡觉的时间就要到凌晨三四点,这是我的生物钟。”
董卿不仅喜欢阅读,还有摘录的习惯。在董卿粉丝论坛里记录着她的摘抄分享:
世界上有那么多城市,城市中有那么多酒馆,而她却偏偏走进了我这一间。—— 摘自 电影《卡萨布兰卡》
You had me athello”。当你说“你好”的那一刻起就拥有我了。 —— 摘自 电影《甜心先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摘自苏轼《定风波三月七》
女人的气质里,藏着她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爱读书的女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她可能貌不惊人,但她有一种内在的气质:优雅的谈吐超凡脱俗,清丽的仪态无须修饰,那是静的凝重,动的优雅;那是坐的端、行的洒脱,那是天然的质朴与含蓄混合在一起,像水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迷人、像花一样绚丽…
跟她说话总能使人神清气爽,阳光灿烂。俗气全无;跟她交往常使人了无城府、的确,在读过足够好书之后,会变得很优秀,因为书给了她底气。熏陶了她至真、至美、至纯的情感,使她变得温文娴雅,善解人意,充满书卷气息。
著名女作家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在胸襟的无源,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民国才女”张爱玲不仅“嗜书如命”,而且据说五岁就开始读《红楼梦》至老不辍。晚年之时,竟拿出10年的时间,广泛阅读《红楼梦》的各种版本以及相关论著,终成《红楼梦》一书。这也是张爱玲一生唯一的一本学术论著。因为喜欢《红楼梦》,她甚至感叹自己不能与曹雪芹生在同一时代,因此不能睹他的风采或一听他的高论。
张爱玲虽然“嗜书如命”,但她的阅读面并不是很广,在阅读方面,她“随和也挑剔”,所以,许多名著她并不熟悉。据庄信正在他与张爱玲的通信集中说:“一九六三年张爱玲为香岗电懋公司把《呼啸山庄》改编为电影剧本《魂归离恨天》,但张爱玲却坦承从未读过这本名著,而只是看过电影和舞台剧本。张爱玲的美帼丈夫赖雅,与乔伊斯是好朋友,他向张爱玲极力推荐乔伊斯的作品,她却从来不读,甚至于,张爱玲曾经在给朱西宁的信中说,她连自己的丈夫赖雅的作品都不看。
正是这种“特别”的阅读习惯,令张爱玲成为一名才情傲人的传奇女子。
书让女人变得聪慧,变得坚韧,变得成熟,使女人懂得包装外表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滋润。“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罗曼·罗兰如是劝导女人。
著名女作家毕淑敏说:“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显出来了。”
多读些书,读些好书,知识是唯一的美容佳品,书是女人气质的时装,拾让女人保持永恒的美丽。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