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悦则觉物美,心悲则感事哀。
人能够遏制住自己的欲望,就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导读:“知足者不辱,能忍者自安”,对于人生的大格局你怎么看?
幸福从来不是外在条件的堆砌,而是源于自己的内心。
知足自安是人生的大格局,“知足者”努力过好自已的日子,不贪不索自得其乐。
“能忍”也并非忍让之意,更不是让人忍气吞声,长时间压抑负面情绪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糟糕的处境,而是面对外界的风吹雨打依旧能够保持心如止水、安心自在。
知足者自得其乐古人云:“知足者不辱”,所谓知足者,是对客观环境和现实条件知足,同时懂得感恩、珍惜当下已经拥有的幸福,但和想拥有更多、想追求更多并不矛盾。
知足常乐从来不是不思进取的代名词,一个人常常感到知足并不意味着他失去了追求目标的动力,而仅仅是在他的追求得不到回报或者回报达不到预期时,不至于让自己陷入痛苦罢了,并不会阻碍他前进的步伐。
换句话说,知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失败的成本,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恰恰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保险机制,而且能够让人更加专注于努力的过程而非焦虑于结果。
《菜根谭》里说:“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大致意思是容易对生活感到满足的人会像神仙一样快乐,而对生活不满足的人永远无法逃出欲望的困境。
前段时间一个短视频刷爆了网络,视频里一位头戴黄色安全帽、身穿灰色建筑工服的男人在夜幕里蹦蹦跳跳,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往前走。
他心里可能在想:今天又是开心的一天呀,好不容易忙完工作,终于可以回家洗个热水澡,睡个好觉啦。
生活露出了凶狠的獠牙,他却用可爱的舞蹈来应答,不得不说,幸福生活的标配其实很简单,就是知足二字,但同时又应该兼有知不足,不足的对象是自己的努力和进步。
因此知足又知不足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才是一个人大格局的彰显。
能忍者宠辱不惊学会忍耐是父母最早教给我的东西,虽然我领悟得很晚,但我认为忍耐就是一颗树在地下生长的根,这种根在地下延伸很深,一层又一层的交叉,可以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如果我们期望不用忍耐就能够完成伟大的事业,那就像一颗不想要层层交叉的树根而又想得到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讽刺。
正所谓:“能忍者自安”,能忍者之所以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宠辱不惊,关键就是将目光专注于自身,丝毫不受外界的干扰,一心一意地追求自己认为值得追求的东西。
而要真正做到宠辱不惊,最彻底的办法就是放下对外在利益的执着,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人们之所以会在乎宠辱,或者说过分在意别人的言语,本质上还是因为他人的评价会影响到自己的外在利益,就像是受表扬的小朋友会有糖吃,而被批评的小朋友回家会被打屁股。
心中彻底放下了对外在利益的执着,我们就会发现外在的宠辱不会对自己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更不会因此而心生波澜。
当你因为自己的成就得到别人的褒奖,你不会感到沾沾自喜,因为你知道这是自己付出努力应有的回报。
当你因为自己的失误听到别人的嘲笑,你不会觉得过分羞耻,而是认真分析失误的原因。
知足自安是大格局的体现《道德经》中谈到:“知足者富”,意指知足的人拥有更丰富的内心和更富足的生活。
世人常态是明明已经拥有很多,却还是不想停下来,让自己继续被贪念所控制,一而再再而三直到深陷泥潭,才发现早已经无路可走,想回头但却为时已晚。
小时候的我们最容易满足,可能是老师的一次表扬,也可能是妈妈奖励的一根棒棒糖,又或者是给老人让座之后的一句谢谢,以上种种都可以让我们迅速开心起来,原因是我们得到了别人的认可,那是一种无关于金钱的精神喜悦。
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肯定与支持,只有感受到了动力,我们才会带着信心和勇气走下去。
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人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我们的需求愈发难以被填满,这就迫使我们降低自己对任何人和事的期待值,只要结果稍稍超过了原本的预期,我们都会认为这是非常大的“得到”。
当然上进心也是必须要有的,可以无止境的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但需要脚踏实地,一点一点地实现。
现实世界变化无常,只有学会知足自安,把快乐完全建立在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上,比如某件可以给予同事方便的工作,或者是多读一本书开阔见闻,我们都能涵养自身的格局。
生活并不复杂,知足,才会常乐,才会幸福。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