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方阳 摄)
书信的趣闻
文 | 袁庆丰
《见信如晤》,肖恩·亚瑟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
肖恩·亚瑟是英国作家,“见信如晤”博客的创立者和维护者。“见信如晤”博客旨在收集各种有趣迷人的信件、明信片、电报、传真和备忘录等,浏览人数超亿次。
《见信如晤》书中收录了一封令人毛骨悚然的信。1888年10月,伦敦警察局收到了一封信,写信人自称是“开膛手杰克”:“先生,我把从一个女人身上拿出来的半个肾脏保存下来,现在寄给你,另外半个我煎熟吃了,很好吃。要是你再等等,我可能会把割下它的那把血淋淋的刀寄给你。有本事来抓我!”
话说英国伦敦当时的确发生了一系列凶残的杀人案件,而嚣张的“开膛手杰克”一直未落网,导致信的真假一直争议不断,各种说法层出不穷。2019年最受支持的观点认为,这封信是当时记者所为,目的是卖出更多报纸。
说这封信有趣,不是猎奇或者是拿血腥的画面来开低俗玩笑,笔者想说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可能影响深远,而努力去探索这个“影响”发展的过程,像破案一样,抽丝剥茧,追寻真相,得出相对科学的结论,未尝不是一种非常享受的乐趣。依上推断,记者伪造信件,制造轰动效应,提高报纸发行量的目的完全达到了。
这封信后,媒体和警方在两个月内又收到了100余封自称是“开膛手杰克”的来信。这些信用词风格相近,主题都是嘲笑警察的无能。由此演变成一项娱乐活动,并在其后持续了数十年,衍生出大量文艺作品,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福尔摩斯的形象正好是1887年开始出现的,也就是“开膛手杰克”案的头一年。这封信无意中成了理解欧美文化的一个窗口,向我们展示了警察无能、真相缺位的情况下所呈现的社会百态。
2019年权威杂志《法医学杂志》刊发专家论文,推断“杰克”是谁,被认为是目前关于该案最先进的研究。然而也仅仅是“最先进”,百余年前留下的悬案至今仍然没有答案。
畅销书《好心眼儿巨人》讲了一个好心眼的巨人的故事。这个巨人收集好梦,在孩子们睡觉的窗前,把好梦吹进他们脑中。这本书的粉丝、7岁的小埃米写信给作者达尔,并用油彩、颜料水和亮粉做了一件合宜又珍贵的礼物:她装在瓶子里的一个梦。
“亲爱的埃米:我必须特地写信来谢谢你瓶子里的梦。你是世界上第一个寄梦给我的人,我觉得它非常有趣。我也喜欢这个梦。今晚,我会走到村庄里,在某扇卧室的窗前,把它吹给一个熟睡的小朋友,看看行不行。”从达尔的回信看,大作家依然童心未泯,非常可爱。
1897年,弗吉尼亚写信给《太阳报》:“亲爱的编辑,我今年八岁。我的几个小伙伴说,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爸爸说:‘如果你看《太阳报》也这么说,那就是真的了。’请对我说实话,真的有圣诞老人吗?”
报社编辑不久后以《真的有圣诞老人吗》为题,发表社论回复弗吉尼亚的来信:“……是的弗吉尼亚,真的有圣诞老人……说没有圣诞老人?感谢上帝!圣诞老人存在着,他永远存在着。弗吉尼亚。一千年以后,不,千千万万年以后,他还会继续将快乐带进童心里。”这篇社论后来成为史上被转载最多的英文社论。提出天真问题的弗吉尼亚后来成了一名教师。
作家和编辑关于“梦”和“圣诞老人”的看法,有浓浓的文艺范,不一定是正确答案,但是很可爱。话又说回来,若事事寻求正确答案,上穷碧落下黄泉,不达目的不罢休,世界还会有趣吗?
科学家看待世界的观点构成了另一种趣味:严谨的趣味、科学的趣味。《见信如晤》收录了爱因斯坦两封信,一封是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探讨原子弹发明的得失,一封是回答一位六年级小学生菲莉丝的问题:“亲爱的爱因斯坦博士:如果您能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将感到无比荣幸:科学家祈祷吗?他们为什么而祈祷呢?”
1936年1月24日,爱因斯坦在收到信后第五天即回信菲莉丝:“科学家认为,世界上发生的每一件事,包括与人类相关的事,都源于自然法则。因此,一名科学家不该相信事件的发展会受到祈祷的影响。所谓祈祷,就是以超自然力量显现的愿望。……同时,每一个认真钻研科学的人都会相信,某些精神力量明显存在于宇宙的规律之中,比人类力量要优越许多。这样一来,对科学的追求便会衍生一种特殊的宗教意识,这一意识显然与更单纯的信徒的虔诚大不相同。”
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写给葛金信中的一段文字也常被人引用:“对我来说,‘上帝’一词不过是人类软弱的表现与产物,《圣经》则是一本可敬却原始的传说故事集,仍然很幼稚(对我而言)。再精妙的阐释都不会改变这一点。”
记得国内某大报副刊曾有文章探讨爱因斯坦是否受佛教文化影响。其实读了上面两封信,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至少爱因斯坦的观点是明白无疑的。
阅读中有一种乐趣叫“牵藤扯瓜”,牵绊勾连中每有意外的收获。对笔者而言,瓜大瓜小不在意中,有“瓜”就是最大的乐趣。
作者简介:
袁庆丰,金融从业者,爱阅读,喜藏书,所藏“中外名人书信集”、“锺叔河系列”两大类主题藏书渐具特色。藏读之余,偶写小文章。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