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靡全国的小灵通手机,为什么会退出历史舞台?,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海观数码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灵通为什么被淘汰了1
摘要:提起小灵通,很多人并不陌生,“有事打我小灵通,接听不花钱。”在当时,小灵通曾以绿色环保、资费低廉、超长待机等优势风靡一时,但根据工信部于2009年发出的通知要求,小灵通于2011年底退网。如同传呼机一样,在国内市场发展了10多年之久的小灵通也已经渐渐远去,成为人们心中的回忆。
前些年,小灵通之所以受到消费者欢迎和追捧,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其服务质量,而在于费用便宜。而其最大的缺陷就是信号非常差,而且仅能在本地使用。也正因为这样,小灵通自始虽然一度受到消费者的支持,但是使用小灵通的消费者数量还是比较少的,其中使用小灵通的消费者不少是被固定电话或中国电信的宽带业务捆绑的,是被迫使用的。
小灵通是在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电信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但又要规避政策风险而引进的一个次优的选择。而当电信重组完成,各方都获得了无线网络运营权时,小灵通这种方案已经失去其存在的历史意义。
当时移动刚从电信拆分出去,中国电信想发展移动业务,但没有牌照,可上面又要考核业务增长。当时浙江电信下属的余杭电信局局长徐福新去日本考察,看到当时的小灵通,就跟UT合作引进来。因此,阿福局长一下子在全国出名了,号称是小灵通他爹。小灵通这个名字也是阿福局长取的。
引入国内时,打的政策擦边球算是固话的延伸,不算固话。按照固话资费计费,跟当时高昂的移动资费比起来,是很实惠的。这样,移动和联通吃不消了,就去信息产业部告状。所以,政策上反复了几次,也被叫停过,弄得UT 在股票市场上波动起伏很大。当时中国电信要增长,3G牌照又迟迟不发,最终各地分公司都把小灵通当作至尊宝贝在全国发展起来,最后攻破的是上海和北京。
那么,曾经风靡全国的小灵通手机,为什么会退出历史舞台?
首先、小灵通不能漫游
小灵通不能像手机一样全国漫游,就只能做“固话的补充和延伸”,在功能上始终和手机存在差距。
其次、小灵通覆盖差即网络覆盖不佳
一般仅限于市区。信号较差、基站少,城市局部地方通话不畅,一遇停电更是无法通话。
最后、小灵通性能差
当车速超过40公里,通话就时断时续。尽管日本在不断改进技术,但国内基本不再发展。
以小灵通为代表的无线市话,小灵通长期游离在中国政策边缘,在解决一定时期的应用是很好的选择。但小灵通本身就是属于被淘汰的2G技术,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小灵通是在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电信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但又要规避政策风险而引进的一个次优的选择。现在5G都在研究了,前浪只能被拍死在沙滩上。更何况它使用的1.9GHz F频段,被认为是占用了国家原本要拨给TD频段,早被强势的中国移动视为“眼中钉”,中国电信和联通怎么保得住它呢?
小灵通为什么被淘汰了2
文/麦穗小鱼
这是哪一年的饭局?
不知道!
但是从马云和马化腾的表情可以看出两人心情不悦,似乎双方产生了矛盾。
不过,更吸睛的是“二马”背后那个大胡子男人。他左手压着马化腾,右手摁着马云,试图当个和事佬,劝说两人握手言和。
旁边的李彦宏侧头认真倾听着,自此,大胡子的这双手被誉为“全球最贵的手”!
这个大胡子男人到底是谁呢?
他就是小灵通之父——吴鹰!
1959年,吴鹰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家庭。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通信专业,毕业之后留校做了助教,并参与设计了中国第一台16位单板计算机。
当时,他拿着北工大几乎最高的报酬。但是,吴鹰却一心想去外面的大千世界闯荡闯荡。
于是,他不顾同事劝阻,不顾父母反对,做出了人生第一次赌博。亲手摔碎了金饭碗,并于1985年考入美国新泽西州理工学院。
开学那天,他揣着30美元和梦想,只身前往美国攻读硕士学位。
后来,又凭借优异的成绩加入了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在这里,他才知道原来自己是井底之蛙,全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几乎都出自这里。
然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些顶尖技术被严格限制交流和出口,每当谈论重要的技术问题,他们都要求华裔研究员回避。
此时,吴鹰感觉尊严被无情的赤裸裸的践踏在地。于是,他拼命的汲取前沿知识,发誓要把这些高科技带回祖国,并做出了人生第二次赌博——回国创业。
1989年,在纽约街头,吴鹰与黄晓庆相逢。正是这段美丽的邂逅,最终成为吴鹰人生中需要用浓墨重彩去勾勒的标志性事件。
1991年,吴鹰和合作伙伴共同创办公司。4年后,与公司合并成立UT斯达康公司。吴鹰担任CEO,合作伙伴陆宏亮担任总裁。此时,黄晓庆也在吴鹰的怂恿下正式脱身贝尔实验室加入UT。
当时,“电信+中国”的概念新潮又时髦,软银总裁孙正义觉得这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于是毅然投资3000万美元,这也是孙正义在中国最早的投资项目。
此后,UT斯达康通过给摩托罗拉、AT&T代理无绳电话等电信设备,很快赚到了第一桶金。公司年收入1000万美元,员工300多人。
可以说,吴鹰人生的第二次赌博都赌赢了,但是他并不满足,马上又开始寻找着下一个目标。
1996年,时任浙江余杭市邮电局局长的徐福新,去日本考察时偶然发现了PHS技术(小灵通)的可用性。
于是,便和一些国际通信巨头谈合作,奈何对方均以小灵通技术落后为由,拒绝合作。
然而,吴鹰却觉得这杯羹又大又甜,于是,买断该技术并投入了几千万元,强势向全国推广。 同时,给这个技术取了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小灵通”。
为什么别人都不敢做的事情,吴鹰敢做?
因为,当时大家都没什么钱,不少人连固话都装不起。小灵通看起来像手机,价格却是手机的十分之一,一台小灵通只要几百块。
关键是,小灵通用的是固话网络,资费比手机便宜80%。
所以,对于当时还用不起手机的中国群众来说,小灵通的魅力无疑是不可阻挡的。
然而,吴鹰是在打擦边球。小灵通的技术没有移动牌照,一旦工信部下令禁止,就全完蛋了。
不过,这次他又赌赢了。
短短几年间,小灵通全国用户从几百万猛增到上千万。2004年,小灵通用户总数突破4700万,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55个城市。甚至,出现了排队购买的现象。
到了2006年底,国内小灵通用户达到9300万,海外小灵通用户超过700万,全球范围内的小灵通用户突破一亿。
双喜临门的是,UT斯达康上市后,业绩连续17个季度超过了预期。鼎盛时期,小灵通能给UT斯达带来25.93亿美元(约213亿人民币)的年收入。
然而,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巨大的成功让吴鹰沉醉其间,天南海北飞来飞去,各种名人派对、财富论坛上总可见吴鹰的标志性身影,其气势、光环与大牌明星并无二致。
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马连福表示,作为小灵通精神象征的吴鹰,确有他的过人之处,但从小灵通一夜成名后,他似乎完全失去了自我。
“一个没有理性思维的人如果一度财力膨胀,性格往往扭曲,自己认为无所不能了,别人的正确建议都听不进去了,一切自我说了算,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高科技企业最危险的莫过于产品单一和市场单一,但吴鹰却偏偏固执地走到了这一步。
更为可怕的是,吴鹰并没有意识到,小灵通辉煌的背后,隐藏着无限的危机—— 小灵通用户体验实在太差。
信号不好、不能漫游,出了市区就没信号,车速超过40公里通话就断断续续。
甚至因为信号差,小灵通还得了个外号,叫做 “喂喂操” 。人们用小灵通打电话,通常都是——“喂....喂.....艹.....什么信号?”
甚至有人调侃,今天女朋友发的短信,对方三天后才能回复。不知搞黄了多少生意和情侣!
所以,一旦人们用得起手机,小灵通被淘汰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从2004年开始,3G技术日益成熟了,手机的资费持续下降,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手机不再是难以企及的奢侈品。
小灵通的用户一路下跌,斯达康的股价也一路下跌,亏损严重。
这一切对吴鹰来说都来的太快了,也太迅猛了,他根本无力招架。
最终,吴鹰也被董事会解职,黯然出局。
2011年1月1日,中国电信宣布小灵通正式退市;2014年,小灵通基站被全面关闭,小灵通的时代就此落幕。
赌赢了那么多次,这一次,吴鹰算是输得一塌糊涂。
吴鹰卖掉了斯达康的全部股份,做起了投资人。因为辈分高,他经常被邀请做互联网大会的主持人,问一些别人都不敢问的问题。
问马化腾:如果阿里巴巴变成了你的了,你能做什么事,可以比马云做得好?今天马云不在,你可以放心说。
结果马化腾一顿狂侃!
问贾跃亭:乐视那么小,怎么和BAT竞争?
贾跃亭称:“BAT是三座大山,让无数创业公司暗无天日。”
李彦宏在一旁听了赶紧辟谣:“三座大山是盆景,大家不要害怕……”
就连BAT三巨头的这张历史性合照,也是吴鹰撮合的。
小灵通为什么被淘汰了3
中兴引入矩阵管理是1999年,18年后ARMY开始引入。小灵通中兴通讯采用矩阵式管理。矩阵式管理是与直线式管理相对而言的。在直线式的管理结构中,一个员工有一部长的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我不太喜欢,我个人兴趣还是在做事。部长任命三个月后我就主动辞去了这个职务,被领导以所长助理的职务派到北海,负责中兴通讯第一个小灵通的实验局。
一段打了鸡血的生活从此开始。
说起这段历史,我们先介绍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小灵通?
小灵通是一种微蜂窝移动通讯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发展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模拟和数字。数字移动通讯按带宽、承载语音还是数据为主,又可以分为2G(GSM和CDMA)、3G(WCDMA和CDMA EVDO)、4G(LTE)三个阶段。现在5G又要来了。从2G到5G,数据带宽越来越宽。
2G的时候,国外厂家技术遥遥领先,中兴、华为等国内厂家是“跟着跑”,抓住了个市场的小尾巴。
3G的时候,国内的厂家与国际厂家技术上已经差距不大了,属于“一起跑”。
4G的时候,国内厂家已经局部领先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70%以上市场选用了国产设备,国内厂家已经是处于“领先跑”。
“跟着跑”、“一起跑”和“领先跑”就是中国移动通讯设备厂家发展的三个阶段。
现在进入到5G时代,中兴、华为已经全面领先了。全球能提供全套5G设备的,就剩下中兴、华为、诺基亚和爱立信了,爱立信跟在后面,跑的气喘吁吁,累得亏损了一屁股的债。
小灵通不属于以上技术的任何一种。小灵通本质上是一种数字移动通讯技术,是日本企业做的一个标准,在日本叫PHS( Handy )。由于采用微蜂窝组网,所以切换就比较多,覆盖困难,用户的感受就是容易掉话。
小灵通更象无绳电话,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移动通话,就是比无绳电话的活动范围大一点,从一个房间内的移动扩展到可以在一个城市里移动。小灵通电话号码采用固定电话的编号方式,资费也采用固话的资费,所以与移动电话比,资费有很大的优势。在欧洲有一个与PHS类似的技术,叫DECT,在欧洲应用比较多,后面会提到。
在中国做PHS技术的公司有三家:UT 、中兴和朗讯。做的最早、市场份额最大的是UT , 在国内他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品牌,叫“小灵通”。中兴和朗讯做PHS时,UT 已经把“小灵通”叫火了,我们再另外起个名字没什么用,介绍了半天,客户问我们讲的是不是就是小灵通。所以后来中兴与朗讯干脆就都叫小灵通了。
世人只知有小灵通,而不知有其它也。
UT 也没有起诉中兴和朗讯侵权,因为大家一起做,可以把小灵通市场规模做大,最终大家收益就大,不是一个零和游戏。
所以在中国,所有厂家的PHS产品都叫小灵通。
博弈论
二、落后的技术在中国为什么有市场?
小灵通在中国市场的成功,首先要从中国电信的改革说起。
1994年之前电信业务是垄断经营的,全中国就中国电信一家运营商。为了打破垄断,在朱镕基副总理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具有全业务牌照的中国联通,寄希望通过引入竞争,促进电信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中国联通的注册资金仅有10亿元,面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困难,发展不近人意,中国电信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并没有改变。于是从1998年政府开始酝酿从中国电信拆分出移动业务成立中国移动,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竞争的局面。
2000年4月中国移动正式成立,但在正式成立前的2年时间里,中国电信已经在思考没有移动业务后如何发展。
当时移动业务才刚刚开始,移动业务规模比较小,也没有想到后来移动的业务发展会那么快,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去的人更像是被淘汰去的。为了给中国移动把队伍凑齐,总部就下发政策要求一个单位要去多少人;夫妻双方都在中国电信的,要求仅能有一个留在中国电信,多数是女方去了中国移动。两三年后这些去了中国移动、能力比自己差的同事,收入是中国电信留下来的几倍,职务更高,男人在老婆面前抬不起头,你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一定是要找一个机会超过他们,重新证明自己。
中国电信没有移动牌照,不能经营快速增长的移动业务,他们就想到了小灵通业务,打擦边球,把小灵通解释为固网的延伸,而实际上变相经营起了移动业务。
为了业务的快速增长,为了与中国移动竞争,为了不输于原来还不如自己的兄弟,为了在家里还象个男人,为了证明自己曾经的抉择,他们会投入什么样的热情到小灵通的工作中去,你可以想象得到。
在当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大干快上小灵通是证明他们唯一机会。
大干快上
三、中兴为什么会选择上小灵通?
2000年我到小灵通产品线的时候,就听说,在公司领导讨论是否上小灵通这个项目时,公司领导除侯总与倪总支持外,其他领导都坚决反对。
2002年有一次差不多与侯总同时到达浦东机场,陪侯总一起到公司,就请教侯总,在当时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公司为什么会决策上小灵通项目。侯总讲了三点:
1、中国电信对移动业务有迫切的需求(见二);
2、小灵通资费的优势。1999年,移动电话的收费是双向收费,打电话、接电话,市内电话 .4元/分钟,漫游更贵。而小灵通采用固话的资费政策,0.12元/分钟,单项收费。比如那时候我的电话多,每个月的话费3000多元,一般人根本用不起。对有移动需求的低收入消费者,物美价廉的小灵通就成了大家的宠儿。
用户对低资费的小灵通有迫切的需求。
3、小灵通在日本有规模使用的成功经验,所以在中国优选小灵通技术。
在中国具体选择PHS和DECT那种技术,公司技术部门从技术优势、建网成本和标准通用性等方面写了一个70页的评估报告,结论是选择DECT。
侯总批示:选择PHS。
原因就一个,PHS在东京一个城市有几百万用户,而DECT根本没有过这么大的网络。中国象东京这样人口密度的城市太多了。
不得不惊叹于侯总的决策思维方式。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简单、直接。
凡是因果关系复杂的推理都不靠谱。
在绝大多数反对的情况下,侯总依然坚持自己的决策。
这就是领导者。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就是能在迷雾中给大家指明方向。
虽然当时不觉得全部可信,事后又证明正确无比。
侯总在小灵通、CDMA和手机上的英明决策,极大的推动了中兴在1999年-2004年的快速发展。虽然2017年华为的收入是6000亿元,中兴的收入是1000亿元,相差6倍,但在2004年中兴与华为的绝对值差距仅有50亿元。
后来也有人说任总看不上小灵通这个落后的技术,全力投入到3G等新技术上,大方向正确,所以后来就大幅领先中兴了。
一个字:胡扯。
小灵通发展的中后期,华为曾试图介入小灵通市场,并推出了小灵通手机。华为由于出发太晚,赛程已进入收官阶段,华为的努力都黯然收场了。
中兴人,2004之后的十五年,我们都去哪儿了?
(另文分析)
去哪儿
本文转载于王博公众号“文字不灭”,更多文字尽在里面,欢迎关注
作者简历:
《文字不灭 ,追忆似水年华》全书,共分六大章节:
第一章 成长
第二章 小灵通的那些事儿
第三章 南美生活
第四章 最强总监办是怎么炼成的
第五章 杂文
第六章 学校生活
第七章 好书一起读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