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是一味很重要的中药,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一名龙沙,味甘,温,无毒,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汗解表,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后世的中医大家都十分重视麻黄的使用,一是把它当作发汗解表的要药,二是当作是生发阳气的阳药。其在伤寒论中应用极为广泛。在《伤寒论》中用麻黄的方剂有13首,它们分别是麻黄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杏甘石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升麻汤。它们既有解表的,也有去水肿的。
但伤寒论中有关麻黄的方剂中,均注明了麻黄要先煎,而且去上沫。主要是麻黄含有麻黄碱这样成份,对心脏具有不良影响,会使人产生晕眩,所以心脏不好的人一般慎用麻黄。先煎会使这些物质成泡沫状出现。把泡沫去掉会减轻这些现象的发生。这显然是古人经过实践观察而总结的结果,这是不容置疑的了。
但现在很多人在药店购买的麻黄(是生麻黄不是炙麻黄),在先煎的过程中却发现没有泡沫,与古人所说不一样,那么碰到这个问题就要注意了。
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网络上也有讨论,不过经过分析以下几个解析相对合理:
一是有的人没有按古煎法来煮,古代煎麻黄是用的武火,即大火。但现在很多人煎药是用电药煲,是文火。其实白沫需要大火烧沸后才会出现,很多人都是等小火久煮才开盖查看自然没有白沫。
二是使用了去节的麻黄。现代制药不按伤寒论的要求来,伤寒论中的麻黄要求是去节的。但事实上很多药店店的麻黄不去节,购买的时候还看见很多的麻黄是带节的。《金匮玉函经·方药炮制》说:“麻黄亦折之,皆先煮数沸,生则令人烦,汗出不可止,折节益佳。”张仲景使用麻黄注明“去节”必有其理,麻黄节的存在使用不有害成份的析出受到了阻碍,这个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且麻黄节有止汗作用,削弱了麻黄枝的发汗功效。
三是麻黄的剂量少了,煎起来不一定会有沫。仲景《金匮方论》中一些麻黄用量较小的方剂原本就没有要求先煮去沫。老中医李可说“我们煎麻黄很少见沫,因为剂量太小,一两以上,水开了一分到一分半钟左右上边有一层沫,10g左右不会有沫”。
还有个值得讨论的解析就是是否使用了陈麻黄,因为中医历史上有很多人喜爱使用陈麻黄,认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产害成份。因此有的人怀疑煎麻黄没有泡沫与陈麻黄有关。不过这种说法有待证实。
实际上,使用大剂量的麻黄,用大火煎还是会出现泡沫的,如果没有出现泡沫,又怕副作用的产生,那么可以使用以下办法来解决:一是把麻黄装入水壶里,最好有过滤网的,先冷水摇洗一次,然后倒入半壶沸水,盖上后使劲摇洗就会出现很多白沫,然后到处白沫水,再用冷水滤洗一次就行了,感觉去除不太干净可以沸水多摇洗一次。方法很简单也省去了先煎的麻烦。二是用麻黄量很大时可以用布包先煎。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