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中医养生话“脾胃”,记住这5大穴位,护你一生周全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并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说。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也提出“养生要以脾胃为先”的观点,并把脾胃称为身体的基础和轴心,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脾和胃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器官,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极为亲密。打个比方来说,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告诉记者,中医认为,讲脾不离胃,讲胃不离脾,脾胃是整体概念,包括整个消化系统。

人从出生之后成长需要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都是要通过饮食而来,但是饮食必须要由脾胃共同工作才能转化为气血能量。由此可见脾胃的重要性。那么脾胃有什么特性呢?总的来说,脾喜欢燥,不喜欢湿;胃喜欢规律,讨厌刺激。道医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而现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湿”问题。

生活中都有哪些现象与脾胃是否健康有关呢?其实,中医的“脾胃”管辖的范围很广:包括睡眠、颜值、黑眼圈、腹泻和便秘、精神状态等等,这些都与脾胃是否健康息息相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脾胃的管辖范围,以及如何用艾灸调理脾胃的方法。

一、脾胃管:睡眠

在中医看来:胃不和则夜不安,是说胃部功能不好会影响到睡眠,导致睡眠不好。脾胃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当前脾胃失调已经成了常见的情况,需要引起重视。通过改善脾胃能获得好的睡眠,同样,通过改善睡眠能让脾胃保持健康。

二、脾胃管:颜值

一般来说,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润滑有光;而脾胃不好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爆皮、裂口子。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关。另外,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一种表现。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运,不但面色红润,并且肌肉紧致、皮肤弹性好。相反,如果脾失健运,气血津液不足,脸色就会暗淡发黄,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与萎黄相反是黄胖,即面色发黄且有虚肿。成了我们经常自嘲的“黄脸婆”。

三、脾胃管:眼袋

中医认为,眼袋的形成与脾的功能有直接关系,脾胃主运化水谷,脾胃功能直接影响到肌肉功能和体内脂肪的代谢。脾胃功能减弱,水湿运化不畅,皮肤和肌肉缺乏营养,松弛无弹性,久之则出现眼睑下垂,形成眼袋。因而提高脾胃功能可以辅助消除眼袋。

四、脾胃管:腹泻和便秘

如果一个人脾虚的时候,他的运送就没有力量,所以糟粕就停在身体里面,导致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形成便秘。胃热者,食物残渣下行缓慢,水分易流失,到大肠时已变得很干,从而导致便秘,而与此相对的,大便常不成形,很稀,多半为脾胃虚寒所致。

五、脾胃管:精神状态

脾胃运化失常,容易导致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相反,脾胃健运,能让大脑得到滋养,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作为生命健康的基础,脾胃一直都在辛苦地为我们工作,因此,一年四季我们都需要呵护它们,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对于脾胃问题,“三分靠治,七分靠养”,下面掌门师兄为大家推荐几个最为简单易行的艾灸调养脾胃的重要穴位,艾灸调养脾胃取穴如下:

1、足三里

“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足三里,是中医界公认的,治病、养生、保健的第一大穴。宝宝、孕妇、男性、女性、老人都可以艾灸。:足三里穴位于髌骨下缘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拇指指关节横度)。

《黄帝内经》中说:“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下陵三里”就是足三里,而对于“阴有阳疾”,历代医家有不同的解释,我们采取比较通行的说法吧,认为它代表六腑(胃、大肠、小肠、胆、三焦、膀胱)上的一切病症。实践也证明,六腑的一切病症,都可以取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主消化系病。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传统中医认为,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2、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中脘穴是“后天之本”,因为人体六腑的精气都汇集在这个地方。正因如此,中脘穴对于连通脾、胃有重要作用。脾胃疾病一般由气虚或气血堵塞引起,艾灸中脘穴,可疏通堵塞和补足气血,全面调理脾胃,加强脾胃功能,特别对运化不良的胃部消化问题有特效。中脘穴是治疗胃病的专家,适宜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对缓解胃痛和治疗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3、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

内关穴主治三大疾病,一个是心脏方面的疾病,一个是神智方面的疾病,第三个就是主治胃方面的消化系统的问题。胃疼胃胀,呕吐,吞酸,胃里嘈杂腹胀,等等消化系统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内关穴,尤其包括胃炎,胃溃疡,还有一些食道的疾病,也可以选择这个内关穴。

4、丰隆穴

丰隆穴首载于《灵枢经脉》篇,具有调和胃气、祛湿化痰、通经活络、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尤被古今医学家所公认为治痰之要穴。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络穴是指络脉从本经脉分出的穴位,能沟通表里两经之气血,故有“一络通两经”之说。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与胃相表里,一升清一降浊,而艾灸丰隆穴具有健脾养胃的作用。

丰隆穴属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丰隆穴能调治脾和胃两大脏腑,有很好的除脾湿祛痰的效果。

5、公孙穴

公孙穴属于足太阴脾经,位于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公孙穴是我们脾经的一个络穴,一络通二经,所以公孙穴既治疗脾的问题,还治疗胃的问题,就是脾胃病都可以利用公孙穴进行治疗,包括我们的消化不良,腹胀,胃痛,吞酸呕吐等等这样一些消化系统的问题,都可以找公孙穴。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