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记载中所描述的“龙”可谓千变万化,种类繁多。《广雅·释螭》云:“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虯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然而,无论是蛟龙、应龙、虯龙亦或螭龙,都不是龙的“正统”。龙的正统本源应为苍龙。在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上,亦可看到不同种类的龙。《论衡·龙虚》卷六第二十二云:“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由此言之,马蛇之类也。”;宋朝郭若虚指出,画龙须掌握“三停九似”的要领。《本草纲目》卷四三亦云:“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鬼,耳似牛,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口旁有鬚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
由此看来,龙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神异动物。以下,将依据各种不同性质分类,对龙这一形象加以叙述。
以龙爪的数目分类
王家树在其《龙凤形象学初探》一文中指出,依据龙图腾形象之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一为鱼(蛇)时期,这一时期是龙凤的初始萌生时期;二为变形时期,这一时期可将商周青铜器上的龙凤图腾视作代表;三为水云时期,这一时期可以战国后工艺美术作品中更为抽象简洁的龙凤形象为代表;四为定型时期,主要指唐代以后沿袭定型下来的龙形象。这对于龙形象的划分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然而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倘若综合观察,按照龙图腾的外形特征,尤以龙爪数目的演变规律进行分类,则大体可以归纳为四个时期:烛龙期、夔龙期、应龙期与黄龙期。
(一)烛龙期
1.关于“烛龙”的古籍记载,有如下这些:
(1)《楚辞·天问》云:“日安不到,烛龙何照?”东汉的王逸注:“言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
(2)《山海经·大荒北经》云: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3)《山海经·海外北经》云:
锺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锺山下。
2.关于“烛龙”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三种说法:
(1)太阳说:
历代对于“烛龙”都有不同的解释:《楚辞·天问》云:“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4清俞正燮在《癸巳存稿·烛龙》中认为:“烛龙即日之名。”5称烛龙即为太阳。
(2)祝融说:
古史学者杨宽云:“‘烛龙’与‘祝融’音近,又同有烛照之能,祝融有开天辟地之神话,而烛龙之传说,亦与盘古之神话有相同处。然则,烛龙与祝融疑亦同一神话之分化耳。《国语·周语下》谓:‘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祝融在崇山,而烛龙在锺山;‘崇’、‘锺’似亦一声之转。《山海经·西山经》云:‘又(峚山)西四百二十里曰锺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丕鸟杀葆江于崑崙之阳,帝乃陆之锺山之东,曰瑶崖。鼓亦化为鵔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则其邑大旱。’张衡《思玄赋》亦云:‘过锺山而中休,瞰瑶谿之赤岸,吊祖江之见刘。’锺山之子鼓龙身,当即锺山之神烛龙;祖江当为江河之神,疑即鲧或共工。烛龙即祝融,则鼓杀祖江之说,疑即祝融杀鲧于羽山之说;帝戮鼓之说,又疑即帝喾诛重黎之说。鼓即烛龙、祝融,为日神,故见则其邑大旱;鼓死而化为鵔鸟,又疑即《淮南子·精神篇》:‘日中有鵔鸟’之说也。”他认为“烛龙”即古书中的“祝融”。
(3)极光说:
张明华在《烛龙和北极光》中认为,烛龙不是动物,“烛龙照明”之说,是北极光现象的神化。
(二)夔龙期
自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经商周时期延续到秦汉,以商周夔龙为代表。夔龙的原型为湾鳄或巨蜥,商夔螭,长着一足、二爪。商中晚期,产生以夔龙为主的徽帜。西周继续沿用,此时一鸷足,多为弯月形二爪。
夔龙,神话传说中的单足神物。《山海经·大荒东经》云: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说文解字》云:“夔,神魅也,如龙一足。从夊,象有角、手、人面之形。”
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口、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朴的美感。而后世常用“夔龙”来比喻辅弼之良臣。
(三)应龙期
应龙,最早见于商周,但作为艺术分期的应龙,始于秦,盛于汉,延续到隋唐,足多为三爪。有翼的龙称为应龙。据《述异记》中记述:“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圣,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于涿鹿之战助黄帝与蚩尤作战,杀蚩尤于冀州之野,而成为功臣。《楚辞·天问》云:“应龙何画?河海何历?”王逸注云:“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所注,当决者因而治之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治水的功臣。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应龙被认为是掌管雨水的神物。
(四)黄龙期
黄龙,是皇权的象征。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宋代,多为三爪,明清时期则多为四爪、五爪。自元代起,只有皇家可使用五爪龙的造型,而民间只能用三爪或四爪龙的图案。自古以来,龙与统治者的关系密切。民国以后,人们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而将龙绘制、塑造成或三爪、或四爪、或五爪的形象。又因五爪龙在历史上有特殊的地位,故人们普遍都偏爱五爪龙的造型。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