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履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宜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履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注释题材
【注释】
看破,看透,看穿。
空花,空华,虚幻的繁荣和美丽。
浮名,虚名。
蜡,以蜡涂物。
履,鞋子。
真率,坦率直爽,不造作。
筇,可以制作手杖的竹子。
闲,清闲。
料峭,略带寒意。
犹力,犹,还;力,厉,表示冷的程度。
廉纤,微小,纤细。
苔纸,用水苔(藻类)制成的纸。
菱,采菱人所唱之歌。
与,和。
【题材分析】
通过词中山、(溪)水、林、春风(料峭犹力)、菱唱声等意象,考生可想起一个原则——诗词中描写有山,有水,有花,有鸟,有小树林的地方,那这个地方的环境特点是幽静、宁静、静谧、清静的。描写此地的诗人心态则是恬淡、淡泊的、闲适的,情感是愉悦、对隐逸生活向往的或矛盾的。
【译文赏析】
上片:我已看透虚幻的人间世俗,也看不上以往的哪些所谓的虚荣。现在我穿上用蜡水涂过的鞋子,登到山上,肆无忌惮地豪饮几杯,再拄着用竹子的做的拐杖,在山林里自由自在地穿行。真是没有公务缠身的清闲,心灵上也完全安宁了。此片直接交代了诗人登山穿林时的心情——悠闲自得,和放浪不羁的状态。下片:春天里空气中的余寒还略带着些许的寒意,纤纤细雨过后,天空刚刚晴朗时分,在小溪边,我打开用水苔制作的纸张,悠闲地写上几句诗词,这个时候,远远地就听到了云外传来的采菱女的歌声。真是我和他们一样一同陶醉一同梦醒。此片通过环境描写,进一步传达诗人陶醉于游山玩水时悠闲、闲适自得的情感。审题答案
第14题
选D项。
【解析】
据词中的意象、关键词“看破”“放轻”“真率”“自在”“身闲”,以及主观题题干要求中的“闲适”,考生可知诗人的内心是放松的,看开的,愉悦的,闲适的。故,此诗的感情色调是暖色调。考生可以此为标准,逐一匹配四个选项的冷暖色调,利用排除法选出答案。
BC两项很显然是暖色调,陈述正确;A项也符合诗人的内心状态,故陈述正确;答案只能选D项。
D项不仅带有灰色调表述,而且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也有误,这里不是“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而是这些采菱人与诗人一样,再这样的环境中陶醉的状态。作者陶醉地题诗,采菱人陶醉地唱歌。
第15题
【解析】
踩分点:“如何”表现闲适的;结合作品分析。因此,立马想到是考查表达技巧这一知识点的,应该迅速把表达技巧有哪些在脑海中过一遍。
所谓表达技巧(也叫艺术手法、广义表现手法、方法等),就是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手段、技巧等),把要描写的内容、抒发的情感(心理、状态、形象、性格、心态等)给含蓄地展现出来。所以当古典诗歌欣赏中题干要求有让分析句子的好处或效果、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和方法时,以下7点内容,在你的脑海中,它们需被迅速地提取,分类,识别,分析,并准确写出它们各自的名称及运用到它们的效果或意图。这是你理解欣赏诗歌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之一。
1.诗歌的表现手法(狭义):想象、联想、象征、虚写、用典、对比、衬托、比兴。
2.诗歌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裂锦、互文、反复、叠加、设问、反问、双关、讳饰、叠字。
3.诗歌的篇章结构:铺陈,伏笔、呼应、抑扬、重章叠句、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曲笔入题。
4.诗歌的表达方式之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有常见的5种形式:借情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移情于物、以景结情、景与情的关系(乐哀关系)等。
5.诗歌的表达方式之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感官结合、色彩搭配、点面结合、正侧面结合、视听结合、空间转换、细节、渲染、白描等。
6.诗歌的表达方式:抒情、描写、议论、记叙。
7.人物形象塑造法: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
拟定答案如下:
①直接抒情。上片“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身闲心太平。”直接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②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初春的雨过天晴后的清新,来反映诗人内心的轻松之感,从而体现诗人的闲适。
③叙事。诗人通过叙写自己的行为——登山率饮,自在穿行,闲题溪上,来变现自己的内心状态,从而表现诗人的闲适。
上一篇
手机相机设置,一拍到底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