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3日,占地50多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东方医院南院门、急诊开诊。
如今,一年过去了。自开诊以来,医院门急诊量逐日攀升,从去年开展开诊到现在,门急诊量已达到50万人次,手术完成量近3000台,截至目前共入驻37个科室,近百位专家骨干。
这一年,不仅给大三林地区的居民带来了越来越好的就医服务,更是一个医院以及其背后许多支团队许多个医务人员的成长,还有一系列新的理念的萌芽。
2013年11月22日,东方医院南院举办大型爱心义诊、名医健康讲坛,并举办“患者体验日”等活动。同时,当天全部免去来南院就诊患者的挂号费用(医保患者免除自费部分)。
临床一线:一周年风雨同舟
“还记得去年年底刚开业,第一天来上班,当时的感觉是——好冷啊。”护士小陈,东方医院南院开业首日就开始在门诊预检台工作,当时医院刚开业恰逢深冬,大厅空调等基础设施还在调试,再加上刚开始病人比较少,小陈渡过了几周和“冷清”斗争的日子。
不过慢慢的,一切都开始越来越好。
提起一年来的历程,东方医院南院儿科主任乔荆感慨颇深。从刚开始的不足百人,到现在的儿科日门诊量突破300,月门诊量达到将近8000人次,在上海各大老牌三甲综合医院也不多见。诚然,这一路走得并不容易。
住在东方医院南院附近的杨女士以前每次带着大包小包带孩子去医院看病打车总是很头痛,现在坦言方便多了。当然,一开始也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给孩子看病毕竟是大事,所以虽然不方便,但也尽量往专门的儿科医院跑。后来这边开了新医院,起初想法也是“过得去”就好,孩子有个感冒发烧比较方便。”除了专业和耐心,只有6名医生“连轴转”的乔荆和她的团队“过得去”的太多了。普通沪上儿科门诊一般到下午5点结束,有的3、4点就停止挂号了,南院儿科门诊一直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大大方便了白天要上班的家长。
从今年六一儿童节开始,儿科开设了生长发育专科门诊,在上海只有儿童专科医院和瑞金医院同时开设。6月以来,生长发育专科门诊就诊量一路攀升,目前日门诊量已近百人,亦有外地病人慕名远道而来。同时,儿科承担起了南院新生儿诊治护理的工作,新妈妈在南院中法妇产中心诞下婴儿,儿科便第一时间接手新生儿的监护工作,完成无缝对接,保证新生儿得到第一时间的护理和诊治,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特殊状况。目前,在新生儿监护工作中,儿科已发现9例先天性疾病,为患儿和家属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急诊。“刚开诊的时候,附近有居民发生突发情况,120居然不知道要往我们这儿送。”南院急诊科主任白建文谈起甫开诊时的情况有点无奈。“一开始像ICU重症监护室等还未筹建到位,对于病人的收治也有担心和犹豫,有时候危重病人不得不第一时间往本部送。”其实,周边东明、三林、周家渡、上钢、北蔡五个社区共计100多万居民,其中又有很大比例的老年人,心血管、呼吸系统等疾病高发,东方医院南院急诊可谓“压力山大”。为了确保满足急诊需求,白建文和团队打了一场为时一年的“硬仗”。早8点工作至晚8点,或是从晚8点工作至次日早8点。在东方医院南院急诊科,医生只有这两种班头。而在急诊抢救室,则更是24小时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抢救室永远都是爆满的。刚有病人情况稳定下来送进留观室,马上又有救护车把病人送进来。”抢救室护士罗怡如是说。今年夏天,她当班时最多一次先后有20多个病人被推进抢救室。
抢救室是与死神赛跑的竞技场,医务人员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尽可能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急诊科的医生、护士而言,早已没有了白天与黑夜的区别。一旦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不论休息与否,都要火速赶到医院支援。
毫无疑问,一年过去了,东方医院南院急诊的医护人员用专业和付出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从最初的日急诊量的几十人次到现在的300多人次。月平均急诊量达到3000人次左右。目前,大三林地区的120急救病人大部分送往东方医院南院,基本涵盖了整个浦东三林地区120急救任务。
医药分管:一年初见成效
“医药分开”一直以来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大难题。去年11月,借东方医院南院开业、百业待兴之机,启动医药分管模式,是上海市公立医院探索药品链的一次崭新尝试。医院与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探索药品和耗材供应链管理新模式、实行医药分管进行合作,目的是打造国内公立医院系统先进的药品和耗材供应新模式。在此模式中,医院和药企各司其能,既提升了专业性和社会效益,还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
医药分管模式通过医院提供药品供应目录,医药公司根据供应目录,负责与药品供应商价格谈判,使医药公司采购价格与医院供应价格之间的差额最大化,压缩原药品代理商可提供给医生的促销空间,来实现医药分开的目的。
开业一年中,国药控股通过药剂科装修、投入设备、人员等折合两千余万元,部分减轻了医院新院区开业的资金和人员压力。自动配药和摆药设备,除了减少了门诊患者取药和住院患者摆药时间外,还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数量。现在16名医院药剂人员每月完成1100万以上药品销售额,人均70万左右。而按照理论配置人数,应该在20人左右,人力成本也大大减少。
另一方面,医院的有关管理指标也日趋合理。以今年8月为例,门诊均次费用230元左右。抗生素“一品一规”的限制,减少了药商对医生用药的干扰,医生用药日趋合理。同时,不合理预防、超长时间、大剂量应用抗生素现象大大下降。
如果将“医药分开”比作公立医院改革中一场长期的战役,东方医院南院一年来医药分管的模式,无疑是一次初期的胜利。
患者体验日:医患换位思考
近期,医患矛盾的“僵局”频频受到关注,时值开业一周年,东方医院南院首次推出的“患者体验日”活动,让30多位附近居民走近医生,增加医患互动。
11月22日,南院病房在交接班和查房时多了一批特殊的“医生”,他们其实都是以普通市民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南院“走进东方,聆听你我”为主题的患者体验日活动。
“第一次穿白大褂,第一次跟着医生看病,太新鲜了!”78岁的刘老伯退休前是一名老师,医疗和教育行业一样“责任重大”,今天首次体验医生的工作,也不免啧啧称奇。刘老伯和其他参加体验的十余位居民一起组成的体验团队,在这一天走进医院,穿上特别准备的白大褂,体验了一把医生、护士的真实工作状态。活动从上午9点开始,体验者们分别在普外科等科室参与了临床医生交接班、病房查房工作,随后医院还特别安排了急诊科医生现场教学心肺复苏急救知识、骨科医生指导体验者们如何进行骨折后外伤包扎。其后,体验者分成2组分别前往门急诊、手术室等,在不影响正常医疗秩序的前提下,深入感受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况,其中还有个别人作为深度体验者参观了心内介入治疗等手术操作。
“都说医生不好做,现在才真正明白了。”结束参观时,刘老伯可谓有感而发。“平时来看病,我们大多时候都想着自己有多难受,想要赶快把病看好,但有时候忽略了医生也不是神,也很辛苦,也会累。”给刘大伯介绍情况的是一位20多岁的年轻小医生,“看起来跟我孙子差不多年纪,听说昨天夜班一夜没合眼,太不容易了。”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体验后,体验者们纷纷表示活动加深了他们对医务工作的了解,充分感受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是体力、脑力的高强度付出,同时也体会到医患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期待通过更多这样的医患互动沟通,能够搭建起双方相互信任、相互体谅的桥梁。(通讯员:孙钰)
39健康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8819或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