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书法的雄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魏碑。
而魏碑中最雄强者,当属《始平公造像记》——
那种刀劈斧砍,剑拔弩张的点画,有种惊心动魄的雄性之美。
魏碑很少注明书写者,但此碑刻得清清楚楚,书家叫朱义章。虽然没有生平传世,但书法史应该记住他的名字。
《始平公造像记》刻于北魏孝文帝太和22年,也就是公元498年。不过刻上去之后,它就湮没在龙门的洞窟中了,直到1200多年后,一个清朝胖老头发现了它——
这个胖老头叫黄易,他可不是写《寻秦记》那个黄易,他是杭州人,生活在乾隆年间(1744-1802),是著名的“西泠八家”之一。
黄易的小像里,最醒目的就是他手里的东西。古人画像,一般都会选择一种道具,这道具最能反映主人公的身世和喜好。黄易面带微笑,手捧拓本,这正意味着此人爱好金石碑板,乐在其中。
在清朝乾嘉年间那场轰轰烈烈的访碑热潮中,几乎地面上的碑刻都被金石学家们翻遍了。这些人看到好碑就玩命捶拓,拓片如雪片般飞到文人墨客的圈子里,大家品头论足,大力鼓吹。
这一天,黄易到了河南龙门山,在古阳洞北壁,他发现了《始平公》。
当时的龙门石窟可不像今天,风景名胜,人流不息,那时是荒郊野地,人迹罕至。所以黄易在灰尘蛛网中看到这块阳刻小碑时,起初并不经意,但拓下来一看,才知道发现了宝贝——
不知他一下子拓了多少,反正他回到城里没多久,大家都知道龙门出了个《始平公》。
很快,作为魏碑里最雄强的代表,《始平公》被碑学领袖们当做“大招”,直接与帖学一脉PK去了。
自黄易发现了《始平公》,圈里人开始涌向龙门石窟,争相捶拓,一折腾,就是几百年。
黄易初拓时,有字处锋棱宛然,无字处遍布麻点,后来者为取字的清晰,将无字处的麻点挖去,但此举对碑的伤害极大。
石头再硬,哪经得起人们千万次的捶砸。据记载,到了道光年间,此碑神采已大不如前,很多字已经被毁掉了。
我们说,后人有幸看到这世上最雄强的书法,多亏黄易这个胖老头的探索发现。若论对书法的贡献,黄易功不可没。
但是那块北魏的石头,一经面世便从此走上毁灭的道路,每念及此,也令人遗憾顿生。
世间的事,好与坏,功与过,谁能真正说得清呢?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