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书法理论旧题晋代书法家王羲之著《笔阵出入斩斫图》(全录本

在《题笔阵图后》,王羲之对《笔阵图》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评论。他提出了“意在笔先”的观点,认为“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者胜”,强调了书法家在创作时的意念和情感的重要性。此外,王羲之还将书法比喻为战争中的阵势,认为书法家应该像将军一样,有谋略和策略地运用笔法。

《笔阵出入斩斫图》的具体内容

《笔阵出入斩斫图》具体描述了书法中七种基本笔画的形态和运用方法,包括横、点、撇、钩、竖、捺、横竖钩等。这些笔画被比喻为不同的自然现象和物体,如“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丶[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等,形象地表达了书法的动态美和力量感。

结论

综上所述,《笔阵出入斩斫图》实际上是王羲之对卫夫人的《笔阵图》的一种理解和发挥,它体现了王羲之对于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厚造诣。通过这种方式,王羲之不仅传承了卫夫人的书法教育理念,也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羲之.名帖汇粹 - 香儿 - xianger

王羲之《平安》帖

释文: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 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 当复悉来无由同 增慨

王羲之[笔阵出入斩斫图]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喑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毛,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前涸新石,润涩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庐册之松烟,代郡之鹿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撇]如陆断犀象。

[折]如百钧弩发。

[竖]如万岁枯藤。

[捺]如崩浪雷奔。

[横折弯钩]如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员备如篆法,飘飘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永和四年上虞制记。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