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七十六、小儿癫痫、抽搐

小儿抽搐障碍_小儿抽搐症可以治的好吗_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小儿癫痫、抽搐

[辩证诊断]

1、抽筋、腿抽搐或者痉证、癫痈、瘫痪等症状,都属于跷脉病的范畴,因为阴跷、阳跷主运动。

[辩证治则]

1、(1)更有羊癫之症,忽然卧倒,作羊马之声,口中吐痰如涌者,痰迷心窍,因寒而成,感寒则发也。方用人参三钱,白术一两,茯神五钱,山药三钱,薏仁五钱,肉桂一钱,附子一钱,半夏三钱,水煎服。一剂全愈,永不再发,幸珍视之毋忽。羊癫症得之小儿之时居多,内伤脾胃,外感风寒。结成在胸膈之中。所以一遇风寒,便发旧痰。今纯用补正之药,不尽祛痰,转能去其病根也。若作风痰治之,虽亦奏功,终不能一止而不再发。此天师之方,所以奇而正也。

(2)人病来如作牛马声,即牛马癫也。大约羊癫小儿居多,牛马癫大人居半也。牛马之癫,虽与羊癫同治,而症实各异。方用人参三两,白术五两,甘草一两,陈皮三钱,生南星一两,半夏一两,附子一钱,为末,蜜为丸。须病未发前服之,永不再发。

2、(1)风引汤非但治大人风引、小儿惊痫及脚气冲心,诸般暴卒急剧,迫于上焦,干于心肺、胸满短气,干呕而喘急、肩膊强急、头脉怒胀欲死者,无问属何病名,皆可投之挫暴缓急、而救危笃。危笃既解,继以调理之方。

(2)胸部胀满,动气若奔马而上冲,肩息短气,干呕、且喘急甚、直视上窜。瘈瘲搐搦,水饮不下者,无问何因,皆为风引汤证。

3、小朋友的癫痫,尤其是高烧后一直发癫痫,癫痫就是急、烦躁,使用甘麦大枣汤效果非常好。腹诊可以摸到直的几条筋下来。

4、癫痫:见水就发,五苓散。

5、(1)如果腿抽筋更多的是内侧急,木瓜煎很有效果:用木瓜、吴萸、生姜。这种病症多见于

绝经期女性,要重用木瓜到30~60g。木瓜含有植物雌激素,吃多了会反酸。阴跷脉在厥

阴经。

(2)如果腿抽筋更多的是外侧急,多是青春期的生长痛,晚上睡眠时腿抽筋,可用芍药甘草汤。阳跷脉在少阳经。

6、(1)小儿发热,兼见恶寒头痛者,太阳经伤寒也。宜人参败毒散。

(2)小儿口噤,手足抽掣痰潮者,伤风动痰火也。宜羌活息风汤。

7、(1)痫证是指间断发作性病证,多与情志刺激有关。从脏腑来说,主要由于肝、脾、心、肾脏气失调,导致一时性的阴阳紊乱,气逆痰壅,蒙蔽清窍,而突然发作。症见全身或手足抽搐颤动,或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颈项强硬,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霎时即恢复如常人。若先抽搐而后仆倒不省人事者,则用桂枝汤加防风、竹叶,息风清热;若发作前伴有眼前发黑者,可用乌梅丸(汤),以其目为肝窍之故。

(2)癫痫俗称“羊痫风”,以全身强直痉挛,突然性的意识丧失为特征。若症见抽搐甚,伴有热象而诸药无效者,可用风引汤治疗。若发作时口中无痰者,急诊处理病情平稳后可用磁朱丸。

8、(1)抽搐,是湿邪为患。袓国医学认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抽搐为太阳经脉的病变。风湿侵袭太阳经脉,湿为阴邪,阻塞阳气,经脉失养,则筋燥而抽搐。若伴有身重、自汗、恶风者,可用防己黄芪汤益气行湿,使气得益,湿得行,则抽搐自愈。

(2)经期抽搐是因其人素体血虚,遇经期则更虚,以致血液不能濡养筋脉。筋脉失养,形成血虚生风,诸症丛生。症见痉挛抽风、角弓反张、颈项强痛,频频发作,时作时止,脉滑无力。因时值月经期,故仍借用“热入血室”之治法。治疗时,可用小柴胡汤去半夏之燥,而加入花粉之润以生津;去黄芩之苦寒,而加芍药以益阴;加重人参量以补虚,再加葛根以疏通经脉。筋脉得濡,其症自除。

9、芍药甘草汤治疗骨骼肌、韧带、平滑肌的痉挛、抽经、疼痛:如腓肠肌痉挛,肌肉痛性痉挛综合征、阴道痉挛、强中(阴茎持续勃起不软)、喉痉挛、缩阴症、全身抽搐、中风后遗症的肌肉僵硬、疼痛、麻木、肩周炎、肌强直症,急性腰扭伤,脊椎骨质增生症、外伤性头痛眩晕症、阴茎抽痛;胆绞痛、肾绞痛、胃痉挛、胃扭转、肠粘连、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及顽固性咳嗽、溃疡性结肠炎、晚期肝癌疼痛、痛经、子宫痉挛。

[辩证比较]

1、(1)奔豚之动,自脐底起而即冲心胸,休作有时。若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为有水气,属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奔豚汤及广济小品之方证;

(2)若似此形状,发时呻吟者,虫也。虫证常有动气甚者、或心中烦闷、怔忡者,当合虫药症状辩之,可参用甘草粉蜜汤、乌梅丸;

(3)癫痫也有似奔豚的现象。

[民间方法]

(仅供参考而已,大部分只对特定情况有效。真正治疗或除根请认真阅读临床指导等内容)

1、小儿抽风(突然四肢抽搐):山羊角*削成片10克,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3次,连用5天,以后不发。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