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从西汉“盐铁会议”产生原因及影响,看霍光与桑弘羊之争

从西汉“盐铁会议”产生原因及影响,看霍光与桑弘羊之争

汉昭帝时期,霍光大权独揽,《汉书 霍光金日磾传》中记载“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但实际上霍光并非武帝指认的唯一托孤大臣,武帝临终之前令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四人受汉武帝遗诏共同辅佐少主刘弗陵。但武帝死后霍光一家独大,金日磾成为了亲霍派,在大事上尽量不发言,上官桀和桑弘羊二人对霍氏专权多有不满,据《汉书 昭帝纪》记载,桑弘羊与霍光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政见不合。

御史大夫弘羊皆数以邪枉干辅政,大将军不听,而怀怨望

为了排除异己,大权独揽,汉昭帝始元六年西汉朝堂上公然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名为盐铁会议的“辩论赛”,“辩论赛”双方分别为桑弘羊带头的“群丞相史、御史”以及被霍光在幕后操纵的“贤良、文学”,这场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武帝时的“盐、铁政策”的得失,以及武帝后期所提出的“与民休息”策略具体实施方向。

从西汉“盐铁会议”产生原因及影响,看霍光与桑弘羊之争

霍光画像

盐铁会议本应该是一场以解决问题而发起的会议,但到了最后却逐渐失控,变为了一场毫无意义、仅为斗嘴的辩论赛,这和霍光在背后的操控脱不了干系。盐铁会议所达成的最大效果即是否定了桑弘羊在汉武帝时期所做出的努力,对“盐铁官营”、“反击匈奴”等国策进行了批判,从而大大打击了桑弘羊的势力,巩固了霍光在昭帝一朝的绝对权力。

“盐铁官营”政策的浮浮沉沉

这场发生在汉昭帝时期的著名会议被称之为“盐铁会议”,主要原因就在于双方就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政策进行了激烈的论辩。这一项政策在汉武帝时期被大力推行,对削弱诸侯王、充实国库、抗击匈奴起到了莫大的积极意义,但随着对匈奴的持续作战,西汉国力日益下降,“盐铁官营”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一,“盐铁官营”政策的诞生

西汉前期提倡休养生息,提倡无为而治,这种由统治阶级向下推动的社会意识很快成为主流,但这里的“无为”并非是统治者乐意传播的思想,提倡无为而治是一种被迫的举动,在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的窘迫环境下,上层统治者已经无力再折腾,吕后时期更是推行”重农不抑商“政策,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西汉的手工业与商业也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样的政策一直持续到了武帝前期,文景之治以来西汉国富力强,但对于处在顶层的汉武帝来说,这样的“国富力强”并非最好的结果。景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发动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允许盐铁私营的后果就是让大量的财富聚集到了诸侯王和各路商贾的手中,西汉帝国中央所捞到的好处却并不明显。这对于汉武帝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诸侯国的富强意味着对中央的威胁。

在另一方面,汉武帝时期常年对匈奴作战,供养如此庞大的的军队需要非常大的开销,如果不能将财富收归国有,汉武帝很可能面临无力再与匈奴作战的窘迫情况,更有可能陷入在中央疲软的时候被诸侯王取而代之的险境。“盐铁官营”政策应运而生,这就相当于切断了各诸侯王与商贾的大动脉,将“厚利”的手工业全部收归国有。

从西汉“盐铁会议”产生原因及影响,看霍光与桑弘羊之争

晒盐业

在汉武帝的统治前期,“盐铁官营”配合“推恩令”将诸侯国打得一蹶不振,同时靠着“盐铁官营”政策搜刮上来的大量财富也保证了对汉武帝征伐匈奴、南越的后勤稳定。对于西汉中央来说,“盐铁官营”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对于天底下数量最多的老百姓来说,“盐铁官营”是压在他们身上的一座大山。

随着“盐铁官营”政策的持续推出,它的恶劣影响也开始展现。在“盐铁官营”以前,西汉的财富大量聚集在诸侯王和商贾的手中,但在“盐铁官营”之后,财富大量向中央聚集,这带来的一大问题就是催生了数量巨大的”贪官污吏“。帝国需要财富维持与匈奴的战争,”贪官污吏“也需要财富充实自己的腰包,而这巨大的重担就落在了普通百姓的身上。

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

晒盐、铸铁等手工业未被“官营”之前,百姓参与这些活动,为商人打工是可以获取相应的报酬的,据《史记 吴王濞列传》记载,由于盐、铁行业的繁荣,百姓可以利用在手工业中的劳动来抵扣赋税。“盐铁官营”之后,为晒盐、铸铁等行业劳动没有了报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义务劳动,这是增加了新的徭役种类。百姓被迫重回农业,无地的百姓只能承受地主的压迫,这是加剧了阶级斗争。百姓不能通过手工业抵扣赋税,在义务劳动之余还要加紧种地,这是加剧了生活压力。

西汉大儒董仲舒曾经痛批“盐铁官营”是“与民争利”,这项政策的弊端就这样逐渐展现了出来,身为最高统治者的汉武帝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在汉武帝的晚年,他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穷兵黩武”给这个帝国带来的深重灾难,在《资治通鉴》卷二十二汉纪十四中记载了汉武帝自己批判自己所为是“袭亡秦之迹”,并对太子”休养生息“政策表示了肯定。

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

从西汉“盐铁会议”产生原因及影响,看霍光与桑弘羊之争

桑弘羊画像

在后来的《轮台诏》中,汉武帝更是对自己的行为深刻反思,意识到了“与民休息”才是大汉帝国未来最正确的道路。汉武帝的这一诏令可以说是确定了西汉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大方向,是对西汉帝国影响深远的战略方针,身为先帝亲自认证的少主辅臣,霍光和桑弘羊都绝不敢对《轮台诏》提出异议,至少表面上不敢。

变成一场”辩论赛“的盐铁会议

汉武帝虽然肯定了“与民休息”的战略方针,但就具体的政策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对于“盐、铁、酒”等行业的具体政策仍然是实行之前那一套,“与民休息”似乎变成了一句空话。“盐铁会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但从后来的发展来看,所谓“盐铁会议”更像是霍光给桑弘羊布的一场局,即便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霍光后来使的却还是桑弘羊的路子。

作为一场“会议”解决问题显然是第一任务,而“盐铁会议”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变”以达到了贯彻汉武帝《轮台诏》所提出的西汉发展战略。

在会议初始阶段,桑弘羊仍然较为理性的与贤良文学进行论辩,在“变”的方面,双方都对“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世而制”,但贤良文学们似乎并没有和桑弘羊认真讨论的打算,他们大谈“古法”,试图否认掉“盐铁官营”政策的一切积极意义,也试图否认掉桑弘羊在西汉帝国财政方面的功绩,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桑弘羊开始过度鼓吹“盐铁官营”的积极作用。

到了这个时候,桑弘羊与贤良文学已经不是在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论辩了,反而是在就“盐铁官营”等相关政策对西汉是否有益的辩题进行讨论。双方各执一词,坚决不认可对方观点,所做一切努力都是为了驳倒对方的论点,这样的一场“会议”其实已经失去了意义。双方也就根本无法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贤良文学是根本没有与桑弘羊进行谈判的诚意的,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否认桑弘羊的功绩,而这一切很难说没有霍光的影子。桑弘羊提倡“变”,但这种变实际上是不变,桑弘羊认为的“变”是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时期的政策之变,他认为这种“变”是积极的,这是由于如果这种变不积极,那么桑弘羊引以为荣的功绩就将会化为乌有。而贤良文学认为的“不变”实际上是“变”,贤良文学的“不变”是要回到文景之治时期,体现出来的“变”就是否定武帝时期的政策,而这对桑弘羊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恶用费哉

从西汉“盐铁会议”产生原因及影响,看霍光与桑弘羊之争

盐铁会议

也就是说,到了“盐铁会议”的后期,双方之间的讨论是在对桑弘羊的功绩进行定夺,贤良文学甚至提出了“用德行治理天下,行军打仗哪里还需要消耗军费”这样荒谬的观点。更荒谬的是,这场“盐铁会议”竟然是以贤良文学的获胜而告终。所以非常显然的,这是霍光对怀有不同政见的桑弘羊的打击,贤良文学就是他的打手,目的是为了否认桑弘羊的功绩以打击其在朝中的影响力。

“盐铁会议”对西汉社会意识的影响

在对桑弘羊进行批判之后,霍光采取的政策却仍然和桑弘羊大同小异,对于贤良文学们“废除盐铁官营”,“用仁义感动匈奴”等政策,霍光一概置之不理。霍光和桑弘羊其实是一类人,贤良文学是被霍光利用的打手,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盐铁会议”的进度已经超出了霍光的控制。霍光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打击桑弘羊,但贤良文学们并不满足于此,这些心高气傲的儒生们只相信自己心中的“正义”,他们要驳倒的不仅仅是桑弘羊,还有霍光。

在”盐铁会议“中谈到的“假民公田”表面上是在批判桑弘羊,但实际上却在暗中嘲讽霍光,因为此时霍光正有强占公田的行为。儒家发展是分阶段的,在西汉前期,汉高帝刘邦对儒生非常不屑,而儒家在汉初的发展中作用仅仅是“制定礼仪”,到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代替道家思想成为了社会主流意识,但在统治阶级内部仍然奉行“外儒内法”。

而在这一场失控的“盐铁会议”之后,儒生们开始针砭时弊案,开始公然的谈论起时事,儒家思想开始向统治阶级内部浸透,完成了一次新的进阶,这对西汉帝国的未来也有着长远的影响。

从西汉“盐铁会议”产生原因及影响,看霍光与桑弘羊之争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